今天上午,小编注意到,工信部发布最新公告,小米首款纯电SUV YU7的单电机版本续航里程突破835公里,其他三个版本分别是820公、810公里以及725公里(测试工况未知)。据悉,小米 YU7预计将于6月份发布。

从工信部披露的车辆型号XMA6500LBEVR3来看,这款车的能耗控制方面,13.3千瓦时/百公里的数据甚至比轿车小米SU7 Pro(13.6千瓦时/百公里)更低,而整备重量却达到2315公斤。要知道,比它轻300公斤的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长续航版,CLTC续航也才719公里。小米通过自研碳化硅电控系统(效率达98.7%)和弗迪磷酸铁锂电池的精准调校,硬是在更重的车身上实现了更优能效。
小米 YU 7在电池策略上,新增的835公里版本仍搭载96.3度电池组,而非高配的101.7度三元锂电池。这意味着小米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算法和空气动力学设计(例如车头镂空导流槽、车顶扰流板),在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上榨出更高续航,这对20-30万级市场堪称“精准打击”。

尽管定位家用SUV,但YU7的运动基因肉眼可见,235kW单电机功率比智界R7高出20kW,四驱高功率版更是搭载前后288kW电机,综合功率508kW。配合0.23Cd超低风阻(接近轿跑水平)和21英寸半封闭轮毂,这款车在工信部申报中已展示出240km/h的极速实力。
在设计上,4999mm车长+3000mm轴距带来堪比MPV的空间,但溜背造型和隐藏式门把手又削减了传统SUV的臃肿感。其中内饰布局上,小米YU7取消了传统仪表盘,将行车信息集成在环绕式PHUD(投影式抬头显示)上,这种类似宝马Vision Next概念车的设计,彻底解放了驾驶者视野。

目前中大型纯电SUV市场呈现“两极分化”:30万以上有蔚来ES8、Model X,20万以下主打性价比。而YU7卡位25万级市场,用835公里续航+5秒级加速+激光雷达的组合,直接对标Model Y长续航版(现价29.99万)。若参考小米SU7的定价策略,YU7很可能打出“同级续航最低价”的王牌。

小米汽车在产品矩阵策略方面,YU7单电机版已形成725/810/820/835公里四挡续航,双电机版则覆盖670-760公里区间,这种“燃油车式”的精细化分级,既满足通勤党对续航的焦虑,又迎合性能党对动力的追求。有业内人士预测,该车上市后可能复刻SU7的“现象级订单潮”。

当特斯拉还在为4680电池量产发愁时,国产供应链已支撑起835公里的续航神话。不过问题来了:在冬季低温衰减和实际高速续航折损面前,YU7能否守住CLTC数据的含金量?6月发布会见分晓!
那么,小编想问,你会为超800公里续航放弃品牌溢价吗? 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