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的燃油车市场,正上演一场“没有最卷,只有更卷”的价格大戏!从合资品牌到豪华车企,降价幅度普遍超30%,这场由新能源冲击、库存压力、国七排放倒逼引发的价格战,究竟是消费者的狂欢,还是燃油车最后的挣扎?
今年的汽车界的降价潮异常凶猛,合资品牌集体失守,日产轩逸优惠超4万元,起售价不足8万元;大众朗逸、丰田凯美瑞降幅达4-5万元,B级车价格杀入A级车区间。而豪华品牌也在自降身价,宝马3系(图片|配置|询价)优惠12万元,奥迪A6L跌破30万,捷豹XEL甚至降价14万元,起售价不足20万,比国产新能源车还便宜。就连国产燃油车也在跟风清仓,哈弗H6、吉利帝豪等车型降幅超4万元,长安逸动最低5万元即可入手,性价比碾压同级电车。

这降价背后又是因为什么呢?主要的就是现如今新能源的冲击,比如比亚迪秦PLUS DM-i等插混车型以低油耗、高配置抢占市场,燃油车份额首次跌破50%,部分品牌月销不足百台。这也使得经销商库存太多,为了清库存就只能亏本甩卖,而一汽丰田、广汽本田等车企也减产关厂,产能过剩达2000万辆。加上国家准备在2026年实施的国七标准。就是迫使车企加速清理不达标车型,所以部分车型降价幅度或进一步扩大。
那消费者能薅多少羊毛呢?对于部分车型的一口价模式落地透明,如别克君越15.99万元、捷途大圣7.99万元,则省去议价烦恼。但也要注意部分低配车型可能需叠加分期、置换补贴才能达到宣传价,而实际落地价依然高出15%-20%,购置税、保险成“隐藏刺客”。所以还是优先选择技术成熟、售后网络完善的车型,如丰田凯美瑞、大众帕萨特;避开三缸机、小众品牌车型,谨防维修无门。

在这个新能源替代已成定局的时代,燃油车或通过“减配降本”维持生存,但长期难敌电车性价比。而混动技术也在挤压燃油车空间,预计下半年可能还有5%-8%降价空间,刚需用户还可观望。
总的来说,燃油车降价虽猛,但还是需理性看待,抄底价≠高性价比。还需综合考量油耗、保养成本和残值率。如果追求实用、预算有限,现在正是入手合资家用车的好时机;但如果看重科技、长期用车,不妨等等新能源降价。毕竟,市场越卷,消费者越赚!那么你会趁这波降价入手燃油车吗?最想“薅”哪款车的羊毛?评论区聊聊你的购车计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