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用500万悬赏抓造谣者,新能源汽车的 “绊脚石”

    正文:

    凌晨3点的一场普通火灾,为何在24小时内演变成全网疯传的"比亚迪杀人车"事件?当造谣者被行拘时,我们究竟该拍手称快,还是警惕企业用法律武器压制舆论?今天带你深挖这场教科书级的品牌攻防战。



    一、谣言起于火星:一张拼接图如何烧掉3亿市值?

    2025年4月12日,广西容县某小区停车场冒出黑烟。这本是场未伤人的普通火灾,但网民"葡萄碎碎冰"在社交平台甩出两张照片:左边是比亚迪海鸥宣传图,右边是烧焦车辆残骸,配文"充电未拔线,爆炸烧穿楼"。

    戏剧性的是:

    • 消防报告显示:着火点距充电桩5米,车辆仅保险杠受损
    • 比亚迪云端数据曝光:车辆当时处于断电休眠状态
    • 警方溯源发现:造谣者IP地址在河北,与广西毫无关联

    但真相永远跑不过谣言——#比亚迪爆炸#话题阅读量破7亿,当日股价暴跌4.3%。更荒诞的是,某汽车自媒体用AI生成"车主全身烧伤"视频,收割百万流量。


    二、比亚迪的反杀:500万悬赏背后的"天网系统"

    当同行还在发律师函时,比亚迪法务部已构建起一套"谣言猎杀体系":

    1. 数据核弹:所有车辆实时上传电池状态,精确到毫秒级电压波动
    2. 全民狩猎:举报奖金从100万飙到500万,近三年发放奖金能买20辆汉EV(图片|配置|询价)
    3. 法律绞杀:2025年已刑拘8人造谣者,索赔金额够建3座充电站

    最狠的是技术反击——他们直播用2000℃喷枪灼烧刀片电池,全网围观"烧不透的神话"。这种硬核辟谣,比万字声明管用百倍。


    三、行业照妖镜:每卖1台车就有3条黑稿?

    这场闹剧撕开了新能源赛道的阴暗面:

    • 某车企被曝养着200人"黑稿工作室",专攻对家自燃案例
    • 第三方检测机构收钱改报告,1条差评标价8万元
    • 自媒体矩阵分工明确:知乎写技术分析、抖音做哭诉视频、微博买热搜

    更可怕的是认知污染:调查显示42%消费者认为"电车比油车危险",但实际自燃率仅为燃油车的1/3。当技术战升级为信息战,买辆车竟要先修完《谣言鉴别学》。


    四、生死追问:该不该给企业"网络执法权"?

    比亚迪的胜利背后藏着细思极恐的问题:
    当企业能调用警方资源追查网民、用天价悬赏发动人肉搜索、靠技术霸权定义真相时,我们该如何防止"维权"变成"网络私刑"?某新势力品牌去年误伤维权车主的事件,已给行业敲响警钟。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