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蔚小理三兄弟:从"造车三傻"到战略分野新势力终局之战的行业启示

    遗憾不遗忘头像遗憾不遗忘头像
    遗憾不遗忘03-27

    一、十年同行终分道:从"共性标签"到战略重构

    2014-2016年诞生的蔚来、小鹏、理想,曾因"新势力"标签被捆绑为命运共同体。彼时,三兄弟共同面对融资困境、量产危机和公众质疑,李斌的"最惨"形象、何小鹏的"三个苦逼"自嘲、李想的"产品偏执",构成了早期新势力突围的悲壮叙事。然而,2024年财报数据撕开了温情面纱:理想全年营收突破千亿、净利润超百亿,小鹏毛利率翻倍至14.3%,而蔚来亏损224亿再创新高。三兄弟的财务表现,折射出战略路径的根本性分野。

    争议点:理想是否已背叛"新势力初心"?当李想将毛利率视为生死线,是否意味着新势力终将沦为传统车企的翻版?


    二、战略选择的蝴蝶效应:产品、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生死竞速

    1. 产品逻辑的南辕北辙理想:精准卡位家庭用车,用增程式破解续航焦虑,L系列月销破5万验证"场景定义产品"的成功。但MEGA的滑铁卢暴露纯电路径的短板,i8/i6能否复制增程神话仍是悬念。蔚来:坚守高端纯电+换电生态,ET9对标宝马7系(图片|配置|询价)彰显野心,但单店月销不足50辆的乐道暴露大众市场突围困境。萤火虫品牌的低价策略更与"高端"标签产生撕裂。小鹏:All in智能化,800V+城市智驾全系标配重塑技术标签,MONA M03以11.98万低价血洗市场,却陷入"科技平权"与品牌调性失衡的争议。
    2. 技术路线的生死赌注
      理想押注增程过渡、蔚来豪赌换电基建、小鹏深耕自动驾驶,三种选择对应着对产业周期的不同预判。当蔚来换电站突破2300座却日均服务不足5车,李斌的"长期主义"正遭遇资本市场的耐心考验。

    争议点:换电是超前布局还是资源黑洞?当特斯拉开放超充网络,蔚来的重资产模式是否注定孤独?


    三、组织基因的显性分化:创始人IP与公司人格的绑定危机

    1. 李斌的"殉道者"困境
      从用户企业到手机跨界,蔚来的"生态故事"越来越像贾跃亭式冒险。李斌亲自直播测试150度电池续航,却难掩ET5销量占比超60%的单一依赖。
    2. 何小鹏的"技术极客"人设崩塌
      从"不擅社交"到效仿雷军打造个人IP,小鹏的营销转型伴随MONA低价策略,引发"科技品牌廉价化"质疑。与大众的合作虽带来50亿技术收入,却也暴露代工风险。
    3. 李想的"数据暴君"进化论
      理想汽车周销量榜单的行业话语权争夺,暴露李想对规模效应的极致追求。当"20%毛利率"成为口头禅,理想的成功究竟是产品力胜利,还是供应链压榨的结果?

    争议点:创始人IP是否已成双刃剑?当李想删除争议微博、何小鹏不再谈飞行汽车,新势力是否需要去人格化?


    四、终局猜想:新势力分化的三大行业启示

    1. 战略定力VS灵活转身的悖论
      蔚来的换电坚持与小鹏的智驾投入,验证了"烧钱换未来"的残酷性;理想的增程红利则证明市场从不奖励"绝对正确",只奖励"适时正确"。
    2. 规模魔咒与品牌天花板的博弈
      乐道L60、小鹏MONA、理想L6集体下探20万市场,但低价车型的毛利率下滑可能引发"规模不经济"陷阱。当比亚迪以9.98万掀起价格战,新势力是否已无路可退?
    3. 全球化野望与本土化现实的撕裂
      蔚来在欧洲建换电站、小鹏右舵车攻占东南亚,但特斯拉的全球降价攻势下,新势力的出海故事愈发苍白。

    争议点:当"蔚小理"变成"理蔚小",是否预示着中国新势力终将臣服于传统车企的生存法则?


    结语:分野背后的产业觉醒

    蔚小理的分道扬镳,本质上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分化"的必然。理想的盈利证明市场愿意为"精准满足需求"买单,蔚来的亏损警示"超前布局"需要更强商业闭环,小鹏的逆袭则展现技术长板的重要性。这场分化启示后来者:在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的三重浪潮中,没有永恒的三兄弟,只有永恒的生存之战。

    讨论

    • 您认为三兄弟谁最可能挺进决赛圈?理想的增程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 蔚来的换电模式究竟是产业灯塔还是商业毒药?
    • 当新势力集体下沉,高端市场会否拱手让给BBA电动化反攻?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