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增程式技术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内外瞩目的焦点。曾经被视为“落后”的技术,如今却在市场上掀起一股热潮,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

一、技术突围:在"续航焦虑"与"补能困境"间开辟新赛道
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本质上是在纯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增程器(通常是小型内燃机)。其工作原理独特:在电池电量充足时,车辆如同纯电动车,依靠电能驱动,实现零排放;而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增程器启动,将燃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车辆供电或给电池充电,从而延长续航里程。增程式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重构了传统混合动力的能量逻辑。不同于插混车型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的复杂结构,增程式车型采用"全时电驱"架构,发动机仅作为发电机存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变更,却带来能效管理的革命性提升。
这种技术看似简单,却巧妙地解决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这一痛点。以理想ONE为例,它拥有一定的纯电续航里程,满足日常城市通勤需求,而在长途出行时,增程器介入,确保车辆不会因电量耗尽而“趴窝”。与传统燃油车相比,增程式汽车在市区行驶时,优先使用电能,降低了油耗和尾气排放;与纯电动车相比,又无需频繁寻找充电桩,长途旅行更加从容。

长安汽车研究院的测试数据显示,在市区工况下,增程式系统较传统插混系统能耗降低18%。其奥秘在于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热效率区间(38%-40%),相比传统燃油车20%左右的平均热效率,能量转化率近乎翻倍。这种"削峰填谷"的智慧,使得问界M9这样的中大型SUV也能实现CLTC工况下1400km的综合续航。
在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领域,增程式车型展现出技术独创性。理想L9(图片|配置|询价)采用米勒循环发动机与双层隔音玻璃组合,将增程器介入时的噪音控制在40分贝以内,相当于图书馆环境声级。这种"无感发电"体验,彻底改变了用户对混动车型的认知。
智能化能量管理系统的发展更为关键。小鹏X9搭载的第四代XPower系统,能够根据导航路线、实时路况、驾驶习惯等参数,提前规划增程器启停策略。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测试中,系统自动调整空燃比和发电功率,保证动力输出的同时将油耗控制在6.2L/100km。
早期增程式车型存在能耗高、动力不足等问题但随着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的飞速发展,这些短板正被逐渐补齐。如今的增程式车型在纯电续航、馈电油耗和零百加速等关键指标上,已能与同级插混车型媲美。

二、成本优势,助力市场普及
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成本,性能"三角难题中,增程式技术找到了独特的平衡点。与同级别纯电动车相比,其电池容量减少约60%,仅此一项即可节省5-8万元成本。以零跑C11增程版为例,43.7kWh电池包对比纯电版90kWh配置,直接成本差额达3.8万元,却实现了CLTC工况285km纯电续航+1000km燃油续航的复合能力。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成本占比颇高,是整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增程式汽车由于不需要像纯电动车那样配备大容量电池,有效降低了电池成本。虽然增加了增程器,但总体成本仍具有优势。
以某款同级别的纯电动车和增程式汽车对比,纯电动车为了实现长续航,搭载了大容量电池,电池成本高昂,导致整车售价居高不下;而增程式汽车通过合理搭配电池和增程器,在保证续航的同时,将成本控制在一个更亲民的水平,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种成本优势,不仅让车企在价格战中更具竞争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维保经济性成为另一杀手锏。由于增程器不直接参与驱动,工作负荷稳定在2000-3000rpm最佳区间,某品牌5年10万公里实测数据显示,其发动机磨损量仅为传统燃油车的1/3。在基础设施薄弱的四五线城市,用户无需担忧充电桩覆盖问题,这种"油电双修"的特性,使其在2024年新能源下乡车型中占据47%市场份额。
更具颠覆性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哪吒S增程版首创"电池银行"方案,车价直降7万元后,电池租赁费用仅980元/月。这种"车电分离"模式,让用户以A级车预算获得C级车体验,首月订单即突破1.2万台。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直接:布局增程技术的车企平均市盈率高出行业均值32%,显示出市场对这类"技术+商业"双创新模式的认可。
此外,增程式汽车的结构相对简单,少了多挡变速箱等复杂结构,后期的维修保养成本也更低。对于消费者来说,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双重降低,无疑增加了增程式汽车的吸引力。
三、需求裂变:新中产家庭的"全场景出行解决方案"
增程式车型的爆发,本质上是精准击中了中国家庭的结构性需求。统计显示,增程式车主中,有72%为30-45岁的多孩家庭,他们对车辆的诉求呈现出明显的"既要又要"特征:既要满足日常通勤的经济性,又要保证节假日长途出游的可靠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但不同消费者的出行场景和需求各异,增程式汽车恰好能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这种需求在具体产品设计中得到充分回应。理想L8首创"魔毯座椅系统",二排座椅可135度躺平并配备腿托,配合车载冰箱和220V电源接口,将移动起居室的理念推向新高度。在春节返乡场景中,某品牌用户实测从北京到哈尔滨1800km旅程,仅需中途加油两次,全程无需充电等待。

对于大部分日常通勤距离较短的消费者来说,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足以应对日常出行,而且可以利用夜间低谷电价充电,降低出行成本。而在周末或节假日的长途出行中,增程式汽车又能像燃油车一样,通过加油补充能量,无需担心续航问题。这种“可油可电”的特性,让消费者在享受新能源汽车优势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
政策环境的演变同样关键。2023年新规明确增程式车型享受与纯电动车同等的新能源牌照政策,但在技术路线上仍归类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这种政策界定使其在北上广等限牌城市获得独特优势:既规避了插混车型的牌照限制,又保持新能源属性带来的购置税减免。
而且,在一些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增程式汽车的优势更加明显。消费者无需担心找不到充电桩,也不用花费大量时间等待充电,其使用便利性与燃油车无异。
在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式技术取得成功后,众多车企纷纷跟进,如问界、零跑、长安深蓝等,推出了各自的增程式车型。市场上产品的丰富度增加,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推动了增程式汽车的普及。

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能源战略层面。根据中汽研测算,如果增程式技术市占率提升至30%,每年可减少动力电池钴需求1.2万吨,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15%。这种"小电池+高效发电"的模式,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避资源卡脖子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技术革新、成本优势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实用、经济的出行选择,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增程式汽车有望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持续引领行业变革与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