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加油站排队加油吗?电动车主还在服务区蹲守半小时充电吗?这些画面可能很快可能会成为历史。
2025年3月17日,比亚迪王传福宣布全球首个量产级兆瓦闪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最高峰值速度每秒充2公里。按这个速度计算,理论上充电一小时能补充7200公里续航,几乎是绕地球赤道一圈半的距离(实际使用中受电池容量限制,但补能效率已彻底碾压燃油车)。

再想一下跑7200公里要花多少油钱,就按照一架常规家用轿车一箱油大概可以跑700公里有的可能更多,满箱油费大概可能400左右,不同车型不一样,但是差不多满箱都是。
油车算下来跑7200公里要花去4000块钱左右,而比亚迪充一次电怎么都怕不可能花到4000块钱,所以那个划算自然就不用多说。
油电同速,这四个字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喊了十年,却始终都难以实现。
直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放出实测视频:搭载兆瓦闪充的汉L,从8%电量充到70%仅需6分钟,续航直接回血450公里。
一杯咖啡的时间,车辆充满电,充电功率峰值达到1000kW(1兆瓦),比特斯拉V3超充的250kW高出整整三倍。

这背后的技术逻辑,比亚迪用两句话总结:1000V高压架构+1000A超大电流。
简单说,电压决定"推力",电流决定"流量",两者相乘就是功率。
行业此前卡在800V平台,比亚迪直接跨入1000V全域高压时代,配合自研的10C闪充电池(充电倍率10倍于电池容量),硬生生把充电效率提升了60%。
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连充电桩的后路都想好了:自研全液冷兆瓦充电桩,单桩输出功率1360kW,未来三年全国铺4000座闪充站,连普通快充桩也能通过"双枪充电"升级成闪充桩。
那么兆瓦闪充如何实现秒充2公里 ?为什么比亚迪能率先突破?答案藏在三个"全球首创"里
1. 闪充电池
从正极到负极重构离子通道,内阻降低50%,让电流像高铁一样畅通无阻。1000A电流什么概念?
普通家用电表最大承载电流仅40A,比亚迪的电池能扛住25倍负荷。
2. 3万转电机
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驱动电机,转速突破30511rpm。
高转速不仅让汉L EV(图片|配置|询价)跑出2.7秒破百的狂暴加速,更关键的是缩小了电机体积,给电池腾出更多空间。
3. 碳化硅芯片
1500V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耐压能力比行业主流高出50%,确保高压系统稳定运行。

用工程师的话说:这相当于给电流修了一条双向十车道的高速路。
技术再强,没有配套就是空中楼阁。比亚迪这次玩的是技术+基建两大底牌:
自建闪充站,2025年前落地4000座,优先覆盖高速服务区和核心城市。
按规划,未来每150公里必有一座兆瓦站,彻底解决长途焦虑。
兼容其他充电桩,双枪充电技术能让现有超充桩功率翻倍,连普通快充桩也能智能升压。用户不用等新基建,现有桩桩都能充。
比亚迪这一招,直接捅破了燃油车最后的优势。
过去燃油车还能拿加油5分钟,充电1小时当挡箭牌,现在连这点时间优势都被追平。
更可怕的是,搭载兆瓦闪充的汉L EV预售价仅27万起,比蔚来ET9(78.8万起)便宜一半多,却跑出2.7秒破百的性能。
有人调侃:以后燃油车只剩听发动机声浪的情怀了。
对竞争对手而言,这无异于降维打击。特斯拉的超充网络曾是核心竞争力,但功率仅250kW,蔚来刚发布的900V高压平台,也被比亚迪的1000V甩开一个身位。

更要命的是,比亚迪从电池、电机到充电桩全产业链自研,其他车企想跟进?
先搞定电网改造、专利授权、千亿级基建投入再说。
当充电时间从"小时级"压缩到"分钟级",电动车的普及将再无阻碍。比亚迪的野心不止于卖车,而是通过兆瓦闪充构建行业标准——就像5G技术制定通信规则一样。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已突破38%,而随着兆瓦闪充技术下放到秦、宋等走量车型,这个数字可能冲向50%。
当充电比加油更快、性能比油车更强、价格比竞品更低时,我相信大家会用自己实际行动证明。
可能用不了太久,加油站排队加油的场景,真的会成为一段历史,但是也不能忘记燃油车,没有燃油车做基础,也不可能有现在新能源。
(注:个人观点仅 供参考 作品已开通全网维权仅供参考)
本文数据来源:比亚迪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及官方披露信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