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媒体都在为小鹏G6的“17.68万起售价”“7分钟狂揽5000订单”拍案叫好,大众再度享受“技术平权”时。一个被刻意淡化的细节却值得玩味:这场“全面换代”背后,是34%核心部件的供应链大洗牌,以及一场耗资2亿、对标奔驰GLC(图片|配置|询价)的底盘豪赌。而这场技术狂欢的代价,可能远不止账面上的数字那么简单。
改款还是重构?
2025年3月13日,何小鹏在发布会上高调宣称:“这不是改款,是换代!”官方数据显示,小鹏G6更换了34%的一级总成件,涉及81项功能优化,甚至底盘系统也推倒重来。但鲜有媒体追问:为何一款上市仅两年的车型需要如此彻底的“大手术”?

据内部人士透露,小鹏此次改款实为“断腕求生”。现款G6虽曾月销破万,但用户投诉中“底盘硬”“内饰塑料感强”“智驾误触发”等硬伤频发。为扭转口碑,小鹏选择激进策略:砍掉原有激光雷达方案转向纯视觉智驾、将20余家供应商替换为成本更低的二线厂商,甚至将座椅骨架等核心部件交由新晋国产供应商生产。这种“供应链大换血”虽带来3万元降价空间,却也埋下品控隐患。
2亿底盘是革新还是噱头?

何小鹏多次强调“耗资2亿重构底盘”,宣称其滤震性能超越奔驰GLC。但业内人士指出,该底盘采用的“太极衬套”“浮鲸仿生偏频”等技术名词包装下,实为对传统双叉臂结构的微调。更耐人寻味的是,发布会展示的对比测试仅选取特定工况,而奔驰GLC作为燃油车,底盘调校逻辑与电动车本就存在本质差异。某竞品工程师直言:“用2亿对标一个错误对手,这更像营销话术的胜利。”
价格屠刀下的供应链危机
小鹏的激进策略折射出新能源市场的残酷现实。参考其MONA M03的成功经验——通过供应链压价将成本砍掉30%,但交付后出现的“车机卡顿”“充电口故障”等投诉激增。如今G6如法炮制:将电池防护结构从6层减为4层、取消座椅骨架的航空级铝材改用高强钢,这些“看不见的减法”正在挑战安全底线。一位离职供应商爆料:“小鹏要求我们三个月完成新部件验证,而行业标准是半年。”
盛宴还是鸿门宴?
小鹏G6的狂欢,实则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缩影:当价格战裹挟技术竞赛,企业不得不在“速成”与“品质”间走钢丝。34%的部件更换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是为过往设计缺陷买单;2亿底盘豪赌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游戏,用对标豪车的心理暗示掩盖技术沉淀的不足。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供应链大换血”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当成本控制凌驾于技术验证之上,当用户成为品控试验的小白鼠,所谓的“颠覆性创新”终将反噬行业。何小鹏说“要卷算力”,但若连底盘都卷成了“俄罗斯轮盘赌”,这场战役的胜利者,恐怕只会是下一个倒在血泊中的玩家。
#小鹏G6邀您 春暖花开去智驾##新款小鹏G6上市售17.68万起#
关注老F享思想清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