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直营神话破灭?极星裁员关店背后的行业溃败

    当新势力车企还在吹嘘直营模式时,极星汽车反手就关闭了全国27家直营展厅。这个被吉利和沃尔沃捧在手心的混血品牌,正上演着造车新势力最惨烈的战略溃败——裁撤全部体验店员工,把展厅改造成经销商加盟店,连北京凤凰汇这样的核心地段直营店都挂上了转租广告。

    这记耳光抽得实在太响。五年前极星高调进军中国市场时,其全球CEO托马斯·英格拉特信誓旦旦宣称:"我们要用苹果店的标准做汽车直营。"如今看来,这番豪言壮语就像融化的冰淇淋,甜腻过后只剩满地狼藉。更讽刺的是,当媒体追问关店原因时,极星中国区总经理赵昱辉竟直言:"养直营店实在太贵了。"

    在特斯拉上海太古汇店日均客流破千的对比下,极星的窘迫显得格外刺眼。某离职员工透露,北京某直营店月均销量不足5台,单店年亏损超800万。这种烧钱速度,连背靠两大汽车集团的极星都扛不住。要知道,他们刚在纳斯达克敲钟融了8.9亿美金,转眼就哭穷要节流。

    直营模式的溃败撕开了造车新势力的遮羞布。从蔚来每年砸30亿建NIO House,到小鹏执意进驻万象城,新势力们集体陷入"商场开店焦虑症"。杭州某商场运营总监透露,新能源汽车专柜坪效已从2021年的1.2万/㎡暴跌至如今的4000元/㎡,但租金却逆势上涨15%。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正在掏空整个行业的现金流。

    经销商模式卷土重来更像饮鸩止渴。上海某奔驰4S店投资人算过账:接盘极星门店要重装展厅、培训技师,前期投入不低于500万。而极星Polestar 2(图片|配置|询价)今年月均销量仅300台,分到每个经销商碗里的肉还不够塞牙缝。更魔幻的是,极星要求经销商必须保留原直营店的北欧性冷淡装修风格——这等于让路边餐馆硬要做出米其林摆盘。

    当我们在杭州万象城看到极星展厅变身特卖场,三折处理的周边商品堆积如山;当广州车主发现保养预约要跨城200公里;当成都经销商偷偷把极星展车停在比亚迪旁边叫卖...这些荒诞现实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相:没有销量的商业模式,终究是皇帝的新衣。

    这场闹剧最吊诡之处在于,当传统车企都在学习特斯拉时,特斯拉自己却悄悄布局二网渠道。而极星这类模仿者,既学不会苹果的极致产品力,又丢掉了传统车企的渠道根基,最终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或许正如某投资人吐槽:"有些新势力的存在价值,就是给商场贡献租金。"

    当资本狂潮退去,裸泳者终将现形。极星的战略摇摆给行业敲响警钟:比起盲目扩张的虚荣,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只是不知道那些被裁员的员工,和被套牢的经销商们,是否认同这种断臂求生的方式?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