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奇瑞汽车跟进全民智驾 5 万级的小蚂蚁也要上高阶智驾

    在比亚迪以 7 万元海鸥智驾版掀起 “全民智驾” 浪潮后,中国车市迎来了新的破局者。2025 年 2 月,奇瑞汽车宣布将在旗下微型纯电车型小蚂蚁(图片|配置|询价)上全系标配基于高通 8620 平台的高阶智驾系统,支持高速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记忆泊车功能。这一动作不仅将智驾准入门槛首次拉低至 5 万元级,更标志着自主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智驾平权再下一城:5 万级市场的技术突围


    作为奇瑞新能源的明星车型,2025 款小蚂蚁定位城市代步,售价 5.99 万 - 7.69 万元,车身尺寸仅 3242mm,轴距 2150mm,主打小巧灵活。此前其核心优势在于全铝车身、四轮独立悬架及 251-321km 续航,但智能化配置相对基础。此次升级后,小蚂蚁将搭载高通 8620 芯片平台,支持高速 NOA 和记忆泊车,直接对标比亚迪海鸥智驾版,成为目前市场上价格最低的高阶智驾车型。


    这一决策背后,是奇瑞对 “技术平权” 的执着。据了解,高通 8620 平台采用被动散热设计,算力达 36TOPS,支持城市记忆行车与泊车功能,成本控制在 5000 元级。奇瑞通过规模化采购与自研算法优化,将原本应用于中高端车型的智驾技术下沉至入门级市场,试图以 “技术普惠” 重塑微型车市场格局。

    行业竞合加剧:从价格战到技术战的升级


    比亚迪与奇瑞的 “智驾竞赛”,本质是技术路线的差异化博弈。比亚迪依托全栈自研的 “天神之眼” 系统,通过三激光、单激光、三目摄像头三种方案覆盖全系车型;奇瑞则选择与高通、Momenta 合作,以模块化方案实现低成本算力突破。两者共同推动智驾功能从 “奢侈品” 变为 “必需品”,但技术竞争的残酷性也随之显现。


    对于二线品牌而言,智驾普及的门槛已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以高通 8620 平台为例,其虽降低了硬件成本,但算法优化、数据积累及 OTA 升级能力仍需长期投入。部分中小车企因产销规模限制,自研能力不足,外采成本高企,可能在这场 “智驾淘汰赛” 中逐渐掉队。

    市场反应与挑战:低价能否撬动需求?


    尽管奇瑞小蚂蚁的智驾升级引发行业关注,但其市场接受度仍存疑。数据显示,小蚂蚁 2025 年 1 月销量仅 1597 辆,远低于比亚迪海鸥的 1.8 万辆。低价智驾能否扭转这一局面?


    一方面,智驾功能对微型车用户的吸引力有限。多数消费者购买小蚂蚁的核心诉求仍是代步经济性,对高速 NOA 等功能需求较弱。另一方面,5 万元级用户对价格敏感度极高,若智驾版与普通版价差过大,可能适得其反。奇瑞需在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间找到平衡点。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奇瑞小蚂蚁的 “智驾下放” 至少释放了两个信号:其一,智能驾驶已从高端专属转向全价位覆盖,2025 年有望成为 “智驾普及元年”;其二,传统车企正通过技术外购与自研结合,加速追赶新势力。


    然而,智驾普及的终极挑战在于数据闭环。比亚迪通过海量车型积累驾驶数据反哺算法,形成 “销售 - 数据 - 优化” 的正向循环;奇瑞则需借助小蚂蚁等入门车型扩大用户基数,同时通过星途星纪元等高端车型的高阶智驾(如猎鹰智驾系统)构建技术护城河。

    结语


    奇瑞小蚂蚁的 “5 万级智驾” 看似激进,实则是自主品牌在智能化浪潮中的一次战略卡位。当智驾成为标配,价格战与技术战的双重压力下,唯有兼具规模效应与技术深度的车企,才能在这场 “全民智驾” 竞赛中笑到最后。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正如网友调侃:“5 万买不了吃亏,5 万买不了上当,但能买一辆会自己开高速的‘小蚂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