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全球汽车行业迎来AI技术驱动的全面变革。从智能驾驶到AI底盘,从生成式大模型到Robotaxi商业化,中国车企正以“AI定义汽车”为核心理念,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行业普遍认为,2025年将成为高阶智能驾驶全面AI化的元年,汽车产业格局或将迎来颠覆性重塑。
一、车企战略转型:从“汽车+AI”到“AI定义汽车”
- 吉利、小鹏领跑AI赛道
吉利汽车宣布将于3月发布重磅AI战略,其星睿大模型已与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R1深度融合,旨在通过蒸馏训练提升模糊意图理解与主动服务能力,覆盖智舱、底盘及智驾全场景269。小鹏汽车则以45亿元AI研发投入为支撑,计划2025年交付量翻番,并目标成为“全球AI汽车公司”,率先实现L3级全场景自动驾驶。 - 传统车企加速布局
比亚迪发布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并计划将DeepSeek生成能力融入智驾端;长安汽车宣布停推非智能化新车,未来三年推出35款AI数智车型;东风、广汽等车企亦加速接入DeepSeek,推动智能座舱交互升级。 - 新势力“All in AI”
理想汽车CEO李想直言“AI是未来的全部”,并计划将人形机器人投入工厂试用;蔚来通过AI底盘技术实现路面颠簸预判与动态调整,小米则预研融合AI的全主动悬架与线控系统,探索车身姿态精准调控。
二、技术突破与落地:从智驾到AI底盘的全面革新 - 端到端智驾成主流
特斯拉FSD V12通过端到端神经网络替代30万行代码,验证了类人驾驶的可行性。国内车企紧随其后,华为ADS 3.0、小鹏AI天玑系统等方案陆续落地,推动智驾能力上限提升。理想汽车AD Max车型因端到端技术实现量价齐涨,3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超75%。 - DeepSeek赋能智能交互
DeepSeek凭借低算力需求与开源优势,成为车企降本增效的关键。吉利、岚图等车企通过其提升智舱意图理解能力,极氪智舱即将上线;比亚迪则探索生成式AI在智驾端的应用,加速算法训练效率。 - AI底盘掀起机械革命
底盘技术从线控化迈向AI化:蔚来通过群体智能生成4D路况图层,吉利AI数字底盘实现无人漂移,小米预研全主动悬架系统。这些技术以高算力域控与云端协同为核心,突破安全性、舒适性上限,成为主机厂竞争新焦点。
三、行业竞争格局:技术颠覆与供应链重构
- 国产芯片迎来机遇
DeepSeek的低算力需求推动国产芯片替代,紫光同芯、兆易创新等厂商推出高安全车规级MCU,突破底盘域控市场,降低“卡脖子”风险610。 - 国际巨头加码合作
英伟达与丰田、比亚迪等车企合作开发下一代智驾芯片Thor,算力达前代20倍;大陆集团与Aurora联手部署无人驾驶卡车,凸显AI技术全球化竞争态势810。 - 市场集中度提升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预测,未来10年中国主流汽车品牌或仅剩7家,年销百万辆成“入场券”。AI技术权重将占购车决策的50%,推动行业加速整合9。
四、未来展望:从L3到Robotaxi的AI蓝图
- L3级智驾商业化临近:蔚来ET9、尊界S800(图片|配置|询价)已搭载L3架构,小鹏、理想计划2025年实现有监督L3落地。
- Robotaxi赛道升温:特斯拉Cybercab、小鹏2026年规划、广汽如祺无安全员服务等,虽面临法规与成本挑战,但长期商业化潜力巨大。
- AI重构用户体验:个性化服务、软件付费模式兴起,车企从“卖硬件”转向“卖服务”,智能化升维革命已至。
结语
2025年,AI技术正以“恐怖如斯”的速度重塑汽车产业。从技术路线到组织架构,从用户体验到供应链生态,这场变革既是车企的“生死竞速”,也是中国汽车从“电动化领跑”迈向“智能化主导”的关键一跃。正如行业所言:“AI定义汽车的时代,没有中间态,只有颠覆者与被颠覆者。”
(本文综合自公开报道,数据截至2025年2月21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