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025年新能源汽车或迎最后入场机会!汽车品牌“新势力”还有戏吗

    龙观马头像龙观马头像
    龙观马02-17

    基于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新增可能性呈现以下特点:

    一、增量空间分析

    1. 传统车企子品牌孵化
    • 上汽智己、长安深蓝等已验证传统车企"母体输血"模式可行性,2025年奇瑞、广汽等或推出新高端品牌(如传祺或推出纯电轿跑系列)。

    • 东风"量子架构"平台预留3个新品牌矩阵,预计2026年前至少新增1个聚焦智能驾驶的子品牌。
    1. 科技公司跨界造车
    • 华为鸿蒙智行生态已接入赛力斯、江淮等,2025年或新增2-3个合作品牌(如北汽极狐升级版)。

    • 大疆车载、百度阿波罗等自动驾驶方案商可能以"技术品牌"形式入局,类似Mobileye的芯片+算法绑定模式。

    二、生存壁垒抬升

    1. 资金门槛
      新品牌单车型研发投入超20亿,如小米SU7研发耗资32亿。对比2020年新势力(蔚来ES8研发约15亿),成本增幅达113%。
    1. 供应链控制
      宁德时代麒麟5C电池、英伟达Thor芯片等核心部件优先供应头部企业,新品牌需接受6个月以上交付周期(如哪吒S(图片|配置|询价)延期交付主因)。

    三、细分市场机会

    1. 高端越野电动化
      比亚迪仰望U8(109.8万)月销破千,长城坦克新能源系列或独立为子品牌,2025年预计出现2-3个50万+电动越野新品牌。

    1. 微型车个性化
      五菱缤果PLUS联名款溢价率达15%,零跑与斯特兰蒂斯合作或催生欧洲设计微型车品牌,主打女性/亲子细分市场。

    四、淘汰预警

    1. 尾部品牌出清加速
      威马、天际等已进入破产重组,2025年预计哪吒、高合等月销低于3000辆的品牌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2. 代工厂转型
      赛力斯、海马等代工企业或转型为"汽车界富士康",为新品牌提供产能但不再自主运营品牌。

    2025-2027年仍会有5-8个新品牌诞生,但90%将依附于传统车企或科技巨头生态体系,独立新势力品牌窗口期已关闭。成功的新品牌需满足:①母公司年营收超500亿 ②具备800V平台或城市NOA自研能力 ③首款车定价30万以上避开价格战红海。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