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以一场主题为“开创全民智驾时代”的发布会,向全球汽车行业投下“深水炸弹”——宣布将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全面搭载至旗下21款车型,覆盖6.98万元起的海鸥至百万级仰望U8,彻底打破“智驾=高价”的行业铁律。这场发布会不仅改写了中国智驾技术的普及路径,更标志着全球汽车智能化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一、技术平权:比亚迪如何将高阶智驾“白菜化”?
关键词:天神之眼三版本、全系标配、成本革命
比亚迪此次发布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分为A(三激光版)、B(激光版)、C(三目版)三个版本,分别适配不同价位车型:
- 百万级仰望U8:搭载顶配DiPilot 600系统,三激光雷达+600TOPS算力,支持全场景无图城市领航;
- 中高端腾势、比亚迪品牌:采用DiPilot 300系统,单激光雷达+300TOPS算力,主打全国无图城市领航;
- 10万级主流车型:搭载DiPilot 100系统,通过三目摄像头+5R12V感知方案,实现高速NOA、代客泊车等核心功能,实测1000公里高速零接管。

成本控制秘诀:
- 规模化优势:2024年比亚迪全球销量突破427万辆,位列全球第五,庞大的销量摊薄研发与供应链成本。
- 全栈自研:5000人智驾团队、15000人系统创新团队,自研璇玑架构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降低对外部供应商依赖
- 产业链整合:联合数百家供应商突破激光雷达、芯片等核心部件成本瓶颈,将高阶智驾硬件成本压缩至行业。

二、市场冲击:10万级车型标配智驾,谁将出局?
关键词:价格战升级、燃油车终结、友商被迫跟进
比亚迪此次将智驾功能“无差别”下放至全系车型,直接引发三大市场地震:
- 燃油车加速退场: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秦PLUS DM-i智驾版起售价7.98万元,实测百公里油耗2.3L,综合续航2000公里,智驾+超低油耗双重碾压同级燃油车。
- 新势力承压:小鹏、蔚来等以智驾为核心卖点的品牌,面临比亚迪“低价高配”的降维打击。例如,小鹏MONA M03虽定价15万元内,但比亚迪海豹05 DM-i智驾版以8.98万元起售,直接覆盖其主力市场。
- 合资品牌智能化短板暴露:大众、丰田等车企电动化转型迟缓,智驾技术仍依赖Mobileye等供应商,迭代速度落后比亚迪至少两年。
消费者受益逻辑:

三、行业变局: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比亚迪的双重统治力
关键词:数据飞轮、生态壁垒、全球野心
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断言:“2025年是全民智驾元年,没有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这一判断背后是比亚迪构建的三大护城河:
- 数据壁垒:超440万辆L2级智驾车辆实时回传数据,车云数据库规模全球第一,算法迭代速度远超对手。
- 生态协同:璇玑架构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车-路-云”全域智能,未来可通过OTA解锁L3级功能。
- 全球化布局:2024年比亚迪出口量超640万辆,智驾技术将成为其征战欧美市场的“新名片”。
友商反击战:
- 长安:提前一天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未来新车全系标配智驾接口;
- 华为:联合车企推出“5D蟹行”“华尔兹掉头”等黑科技,争夺高端市场。

四、争议与思考:全民智驾是伪命题吗?
关键词:技术成熟度、责任归属、用户教育
尽管比亚迪宣称“天神之眼”已通过严格测试,但行业对智驾普及仍存质疑:
- 功能边界:DiPilot 100系统仅支持高速NOA,城区复杂路况仍需驾驶员接管,与宣传的“全场景”存在差距。
- 责任风险:L2级系统事故责任归属不明确,大规模普及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 用户认知:比亚迪虽推出“智驾考试”功能强化安全教育,但新手依赖智驾引发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结语:一场没有退路的产业革命
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既是技术普惠的里程碑,也是行业洗牌的导火索。当10万级车型标配高阶智驾时,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已然到来——2025年,没有智驾能力的车企,或将如同燃油车一样,被扫进历史的尘埃。
(本文数据来源:比亚迪官方发布会、工信部申报信息、行业分析师报告,引用内容符合平台规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