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小米汽车已经彻底逆袭。
譬如,今年10月,销量直接干到2万,稳坐豪华电车的榜首。
不仅如此,小米SU7 Ultra跑完纽北,比特斯拉Model S还快15秒,一战封神,奠定了技术大牛的名声。
然而有趣的是,有人发现在同一时段,比亚迪仰望U9(图片|配置|询价)也在跑纽北,但结果却很拉跨。
这就很奇怪了,比亚迪明明技术更好,有四电机有云辇X,为啥却跑不出来赛道成绩呢?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1个原因,比亚迪技术很强,但偏科
其实这个短板,早就暴露了。
说白了就是,比亚迪的核心技术,都是围绕买菜车研发的。
而做好一台买菜车,只要油耗低又便宜就行。
所以,DMI技术把油耗干到2升,刀片电池也跟不要钱似的,玩命叠加。
有了这个优势,比亚迪就能把合资车杀的节节败退。
但做好一台高端车,就没那么简单了。。
因为高端车追求体验,不仅各方面都要强,但凡有一点拉跨,都会凉。
然而,比亚迪的情况,偏偏就是这样。

别看比亚迪的长板是很长,但短板也很短。
尤其是2个技术漏洞,无法忽略。
第1个就是,智能化很拉跨。
由于主打插混,不要很强的智能化,研发就怠慢了。
譬如,方程豹宁可用华为智驾,也不肯用自研的。
效果有多差,就不言自明了。
第2个漏洞更关键,就是电池不行。
毕竟,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硬伤,把续航搞上来,重量就hold不住。
所以,仰望U9直接干到2.5吨。
相比之下,小米SU7 Ultra使用三元锂电池,仅为1.9吨。
就这个差异,哪个赢在起跑线上,也不言而喻了。

第2个原因是,仰望U9太重了,放大了劣势
说白了就是,一胖毁所有。
听着像是开玩笑,但现实就是这么滑稽。
就连仰望汽车总经理胡晓庆都坦白了:“仰望U9在测试过程中遭遇爆胎,没能完全发挥性能极限。”
表面看是轮胎问题,但实际上还是车太重。
前面也说了,比亚迪非要用铁锂电池,导致整车很笨重,宛如三蹦子上蹲了一头大象。
仅就静态时,轮胎都岌岌可危了。
一旦跑起来,情况肯定更严峻。

看看纽北赛道就清楚了,光是弯道就有177个,上下有落差,转折还很大。
在这样的路况下,要刷出好成绩,肯定要火力全开。。
不仅直道要飙极速,就连弯道上也不能减速——摩擦的都是轮胎。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仰望U9都没完成测试,就给干爆胎了。
尽管他们表示后来紧急调整,总算完成测试。
说是很顺利,也不过是挽尊而已。
毕竟,所谓的完成测试,仅是跑完了没爆胎而已,肯定是大幅减速了。
所以,最后的成绩都没敢公布,但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拿不出手。

第3个原因,小米SU7 Ultra是概念车,仰望U9是量产车
很多大V也说了,SU7 Ultra概念版,相比于量产版,整车架构都变了。
别看都叫一个名字,但根本不是一台车。
说白了就是,概念车就是为刷圈速而设计的。
但凡对刷圈没用的东西,都可以去掉;但凡对刷圈有利的技术,不实用也无妨。
所以,小到轮胎卡钳,大到电池电机,都是精心定制。
就连雷军本人也坦言了,这么一通搞下来,成本都要好几千万。
换句话说,搞个概念车刷圈速,其实也不难,只要砸钱就行。

然而,想用量产车刷圈速,就是强人所难了。
就拿仰望U9来说,光是巨大的车重都够喝一壶了。
不仅如此,很多为日用设计的技术,在跑圈时反而变成鸡肋。
譬如云辇X,平地上蹦蹦跳跳,但在飙车时,只是徒增车重了。
再譬如四电机,直线上原地掉头,但到了高速转弯时,就很拉跨了。
就这个感觉,好比让苏炳添跑跨栏一样。
别看基础素质无敌,但不是专业场合,根本不可能出成绩。
所以,仰望U9跑纽北,表现不好很正常。
别看小米SU7 Ultra表现很好,也仅是概念车表现好,但量产版还能行吗?——只能说很玄。

总而言之,虽然纽北圈速很有说服力,成绩好就代表技术强。
但也要就事论事,毕竟概念车是概念车,量产车是量产车,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毕竟,大家最终买的还是量产车,就算仰望U9的圈速成绩不太好,也不意味着实际体验就会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