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龙年开局比亚迪以“7.98万元”掀起价格震荡之后,以A级市场为中心的价格战便一发不可收。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少燃油车企也随之跟进,3月价格战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甚至越来越多的品牌下场参与其中,同时,随着比亚迪后续动作逐步落地,其他细分市场也开始不平静,眼下,4月车市即将过半,2024北京车展在即,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各车企为了销量或将放出更多大招。
日前,随着3月销量的出炉,车市回暖销量上升成为定局。根据乘联会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68.7万辆,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52.8%;1-3月累计零售482.9万辆,同比增长13.1%。同期,新能源汽车零售70.9万辆,同比增长29.5%,环比增长82.5%;1-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176.9万辆,同比增长34.3%。
与此同时,3月终端库存指数的环比下滑,也表明3月车市正在回暖中。事实上,由于2月春节档所致,销量减少也属正常现象,所以3月车市销量增长并不意外。另外,开年以来未曾停歇的价格战,也为3月销量提供了助力,尤其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探,新能源汽车价格持续走低,让不少消费者的购车计划有所提前。

回首3月市场,多家车企官宣降价,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家车企加入此轮价格战,降价幅度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在价格战推动下,市场热度高涨,到店看车准车主明显增加,不过,车邦德从终端市场了解到,由于近期价格波动明显,且集中在10万区间的主流消费群体,这部分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细分市场,所以降价后终端观望情绪比较浓重,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汽车消费指数”显示:今年3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74.7,略低于上月。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3月份汽车市场受到“降价潮”带来的消费者观望加重,销量不及预期。
3月整体销量虽有增长但未达预期,终端库存虽有下降,但经销商的销售压力依然没有减弱,在这种情况下,4月车市更显重要。北京车展将于4月中下旬举办,往年不论是北京车展,还是上海车展,车企以及经销商都会抓住这一利好销量的节点,届时大批新车上市以及亮相,经销商也可以借此热度进行大幅促销让利,已求销量的提升。

基于这一点,进入4月后,又有多家车企宣布降价,仅4月1日这一天,就有问界、小鹏、蔚来、极氪、奇瑞、吉利、一汽-大众等10余个品牌,直接或间接推出降价活动,部分品牌直降2万元,以旧换新至高立减5.3万元。
从开年到现在,价格战不断升级,从简单的直接降价,到目前多家车企推出的响应“以旧换新”行动,推出置换补贴政策,这些也为新一轮的“价格战”再填“薪火”。
不过,在价格战持续升级之时,特斯拉却逆向宣布涨价,不过此次涨价也带着一些优惠。4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车型全系涨价5000元。同日,特斯拉在官方互动平台发布消息称,原价1.2万元的星空灰车漆,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Y免费选配。
值得一提的是,自3月28日小米SU 7发布以来,热度持续,也给竞品车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抢回热度,不少车型降价促销,以求在销量上占得上风。

从近期曝光的2024北京车展的新车阵容来看,除了近期热度很高的小米SU7、智己L6、深蓝G318等重磅新车外,还将展出多款将于年内完成上市的新车。中期改款蔚来ET7、吉利银河新能源首款纯电SUV、领克首款纯电车型领克E371/Zero等多款车型亮相上市,另外,华为鸿蒙智行享界S9,也将于车展亮相,年内上市。
这些只是2024北京车展的冰山一角。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比亚迪还计划把16.98万元起售的汉荣耀版也带到北京车展展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售价超过20万元的车型已经汇聚了超过五百款,其中包括吉利E8、极氪007、智界S7等。如此一来,接下来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一触即发。
随着新款车型的入市,原有的价格体系或再次迎来调整。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的价格战与2023年有较大不同。以往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泾渭分明,头部车企间的竞争并未对二线品牌造成显著影响。然而,从去年市场情况来看,头部车企在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上的竞争已明显挤压了其他车企的生存空间,例如倒下的高合,以及近期波折不断的某品牌等等。

业内人士曾表示,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事实上,开年以来,这场不断升级的价格战正在加速汽车行业的洗牌过程。车企只有在不断降低造车成本、提升市场规模的基础上,才能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也才能更有底气地参与这场价格战,获得一线生机。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愈演愈烈,其保值率也正在发生变化,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3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显示,3月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型保值率分别为53.8%和52.5%,无论何种技术路线,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均有较大降幅。价格战,阻碍了新能源车保值率向上的步伐。
写在最后:眼下,北京车展将于4月举办,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的实施,或将成为推动国内汽车消费的催化剂和触发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