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千亿蓝海己开启:动力电池回收,大有可为。

    破局新生头像破局新生头像
    破局新生03-19


    3月16日,在2024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表示,未来8年会有1940多万辆新能源车的电池质保到期。这也揭示了一个千亿规模级别蓝海市场的到来——动力电池回收。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产销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按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测算,我国第一批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开始进入“退役期”,如何高效地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已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受制于回收的规模相对较小、渠道不畅通、行业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影响,当下动力电池行业的实际回收量远小于退役动力电池总量。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一边是可观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体量,而另一边却是乏善可陈的回收数据。回收链条复杂混乱,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散乱的市场格局,规范化发展刻不容缓。动力电池循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亟待规范的商业模式。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今后的商业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第三方回收模式


    第三方回收企业作为废旧电池回收主体,负责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和处置。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回收率和资源利用率,但所需的设备、网络及人力投入金额较大,成本较高。

    第二种:电池生产商回收模式


    电池生产商作为废旧电池回收主体,收购、回收、处理,形成废旧电池的闭路循环利用,实现电池材料回收降本,提高对上游材料商的议价能力。该模式可以促使电池生产商更加关注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第三种:行业联盟回收模式


    该模式下主要由业内的动力电池方面的生产商、电动汽车生产商或者电池租赁公司进行组成,并共同出资设立一个专门的回收组织,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行业内成立统一的回收方面的组织,易于从消费者处回收电池。通过联盟的形式构建回收网络,形成产业链闭环。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政府不能缺位,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并建立和规范行业标准。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请点赞、留言。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