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面对新能源汽车浪潮,汽车老兵们为什么“集体不适应”?

    汽车通研社头像汽车通研社头像
    汽车通研社03-01

    从拜腾,到威马,到爱驰,再到高合,汽车老兵一入造车新势力,似乎注定要折戟沉沙,反而是那些互联网跨界出身的创始人,比如理想汽车CEO李想混得风生水起。

    2023年营收破千亿元,赚了上百亿元,理想汽车目前稳住了牌桌上的局面,“要成为留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车企,至少需要几千亿元的收入,头部车企则要达到上万亿元。”李想此前表示。

    这些汽车老兵之所以失败,只是是因为车卖的不够多,所以才没留在‘牌桌上’?

    这一切,显然没那么简单!

    汽车老兵折戟沉沙

    天际的张海亮,爱驰的付强,威马的沈晖,高合的丁磊,哪一个不是履历光鲜亮丽的汽车老兵。

    张海亮用了20年时间,从一名普通员工晋升上汽集团副总裁位置,而这20年时间也是上汽大众销量增长最快的时间。

    付强有资深管理和营销经验,曾推动一汽大众奥迪和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也曾任北汽奔驰执行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

    沈晖曾任菲亚特集团中国副总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等职务,曾主导菲亚特和广汽成立合资公司广汽菲亚特,吉利收购沃尔沃等。

    丁磊长期在上汽大众体系内任职,从最早的工程师、质量小组负责人、采购部执行总监等岗位,一直做到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作为一把手掌管上汽通用六年之久,丁磊曾带领公司跨入“百万销量”时代,期间还主持了对MG罗孚资产的收购。

    这些人的能力毋庸置疑,但这些人终究还是在资本退潮后裸泳了。

    时也,势也?

    正如人民网在《人民财评: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说的那样,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上汽通用,作为一家合资车企,无疑是成功的,丁磊的作用也毋庸置疑,但将上汽通用迈向“百万销量”辉煌归结于丁磊的能力,完全是不符合事实,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归结于沈晖也是如此。

    一家企业的成功固然不能缺少优秀个人的牵引,但归根结底却在于它是否生逢其时。如果马斯克出身在100年前,特斯拉早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当时的电池技术实在是不堪重任,或者说,如果早些年通用汽车电动车获得巨大成功,特斯拉也就不会成为今天电动汽车的领导者,马斯克会直接放弃时代赋予他的电动化使命。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构建了庞大的人与货出行的流通网络,为上汽通用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同时,当时的汽车市场是合资品牌主导的天下,自主品牌比较弱小,造车新势力还没有登场,时代红利也成了丁磊成功的客观因素。

    传统车企在生产制造、供应链、销售渠道以及品牌营销上的经验比造车新势力更丰富,也具备较强的管理水平和高效制造能力,而造车新势力们能带来更高维度的互联网造车理念与极致用车思维,这是传统车企所不能比拟。

    汽车“老炮”转型去做造车新势力相当于从头开始,放弃原有平台在生产制造、供应链、销售渠道、品牌营销方面优势,又要“无中生有”,打破原有传统思维惯性,从零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造车理念与极致用车思维。

    想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惯性,就必须要有以刀刃向内的意志、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显然这些造车老炮做得远远不够。

    传统思维造车

    过去一百多年,汽车无非就是一个靠内燃机驱动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所谓“Feature Vehicle”(功能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主要由由硬件主导,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总是能保证动力系统的领先和驾控体验的优胜,构建了根深蒂固的等级体系。

    但是随着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汽车正在逐步蜕变成为智能化、可持续升级迭代的“Smart Vehicle”(智能汽车),向一个全新的高科技物种——可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进化。

    在空间层面承载更多的用途,在情感层面成为更懂用户的聪明伙伴,从而具有“出行工具+空间+情感”的多重属性。

    新能源汽车时代,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将更多地由软件主导,即所谓“软件定义汽车”,硬件与软件相互融合、由不同的软件调配组合相同的硬件以形成不同的产品功能、性能,并基于此为用户提供“产品+服务”的良好体验,这才是当下汽车产品的核心内涵。

    这就要求汽车产品必须能与用户互动,能理解用户,还能接入外部资源以更好地服务用户,结果我们在这些汽车老炮身上看到了他们与新能源汽车时代格格不入的地方。

    战略层面 一言堂VS民主派

    李想是公认的“产品暴君”,而王传福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企业是一个军队,市场如战场,打仗的时候就是一言堂,这就是效率。”

    而他们呢?

    杀伐果断太欠缺了!

    沈晖曾明确表示,甘在公司做粘合剂的角色,从事后结果来看,正是因为他的过分放权,公司陷入了无止境的内斗,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侯海靖的大权独揽,前CTO闫枫的负气离开,主张直销模式的陆斌从被调岗到离职……

    产品层面 用户造车 VS 闭门造车

    互联网跨界造车,用户思维造车,蔚来的女王副驾、理想的三块贯穿式大屏等都是基于用户需求而打造的。

    而传统车企出身的往往停留在产品思维,对标是传统汽车时代的典型产物,爱驰的一款车甚至直接对标途观L,而高合HiPhi X(图片|配置|询价)上来就是“劳斯莱斯同供应商的门系统”,还是传统造车那套模式,这在造车新势力中是不可想象的。

    在理想汽车内部,李想本人组织架构之下的CEO办公室,涵盖品牌、产品、商业、战略、供应部,大约500多人。他们形成了理想汽车的中央大脑,保证信息充分流转,而高合那十几位执委会成员都是传统车企背景,很难提出建设性意见,基本上属于闭门造车。

    营销层面 微博之王vs微博之虫

    如果说李想是“微博之王”,丁磊完全可以说是“微博之虫”。

    “我当CEO时卖掉了400多万台车,但真正跟用户的交流是从2021年开始的”。丁磊感慨道。

    作为创始人,包括2020年北京车展那条微博,当年丁磊一共发了3条微博,2021年以来,他的微博没有任何更新。而李想每天不是在发微博,就是在发微博的路上。

    后来丁磊表示,当时自己的心态就是“六根清净,聚焦主线,先集中一口气上岸”。

    高合汽车传播负责人也坦承,丁磊在互联网时代很吃亏。

    毫不夸张地说,从进入造车新势力之日起,高合们的危机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资本的泡沫,让子弹多飞了一会儿。

    当下,智能化创新成为车企角逐市场的关键要素,各大车企都在疯狂卷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机交互等,而这背后是数据、芯片和算法,数据通过计算转化成为对车辆的决策和控制,芯片毫无疑问就是汽车的数字发动机。

    高合汽车推出高速领航辅助驾驶计划于2024年第四季度推出城区领航辅助驾驶,而产品价格低于高合汽车的蔚来、理想等车企,已向全国多地车主推送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正如诺基亚CEO李思拓说的那样,打败诺基亚的并不是硅谷的工程师,而是诺基亚的传统领导风格沿袭了硬件时代的固有思维。

    丁磊自己也承认,他的误区是用传统车企经营策略,应对这一场危机。

    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凭一己之力大闹天宫,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随便几个厉害点儿神仙座下的童子或坐骑,都能给“猴子”制造巨大的麻烦。

    有人是这样的解读,大闹天宫的时候,那些天庭编制人员都是打工的,放不放水都有俸禄可拿,而那些下界为妖的,都是下海创业的,自然都会拼命干。

    实际上,这些汽车老炮注定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如此。

    没有苹果的命,却得了苹果的病。

    苹果虽然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头,但陷入了“伟大的平庸”,沦为了一个赚钱的机器,供应商出身的库克功不可没,缺少高瞻远瞩的远见,以及开山破斧的勇气,苹果手机挤牙膏似的创新的,苹果汽车最终难逃“苹果弃车”就是例证。

    苹果前工程师鲍勃•伯勒认为,库克正在把苹果从一个“动态机遇缔造者”变成“乏味的运营公司”。

    作为CEO,库克是成功的,作为开拓者,它显然是让大众失望的。

    库克背靠苹果帝国,守好家就行了,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但这些传统车企经理人跳出来当老板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从打工变成了创业,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行业的机会和陷阱,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可他们呢?

    骨子里还属于执行者和守成派的角色,身上缺少筚路蓝缕、开天辟地、披荆斩棘的企业家精神,这才是他们跳不出原来的思维的根本原因。

    举一个简单例子,当马斯克在汽车制造环节引入“一体压铸”技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时,传统车企的高管连想都不敢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其所谓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应商的创新,而供应商绝对不会用一体压铸把自己的饭碗干掉。

    而那些互联网跨界造车的新势力则不同,他们往往大胆创新,反而能杀出一条血路。

    蔚来和理想不用多说,本身就是汽车媒体出身,对用户的需求知之甚深,何小鹏完全属于门外汉,因此,也没少走弯路,比如王凤英来了之后,他才知道,这个贵了,那个也贵了。

    这些并不是致命的,可以交给专业人士来解决,而没有企业家的精神才是最要命的。

    超大屏、NT展翼门、“劳斯莱斯同款”对开门、PML可编程智能大灯+ISD智能交互灯等固然看起来狂拽酷炫吊炸天,但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这些只是配角,操作系统和软件能力才是主角。

    打造“富人玩具车”的高合无法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最终一泻千里,留下一地鸡毛,核心原因就在于公司高层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本身是人组成的一个组织,而这个组织的基因来自于企业家。他给企业创造了组织,创造了文化,创造了制度,创造了商业模式,创造了是不是能在这个产业中不断去创造价值的最核心的。

    企业家精神包括了企业家对其产品和服务品质无止境的追求,对市场和竞争变化的敏锐和远见,对提升竞争力长期不懈的投入,对机会来临时勇于下注的决心和勇气,对企业价值观、文化和组织建设的理解和坚持等等。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等。

    “新能源一哥”比亚迪就是典型。

    早在2008年时,从手机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一边做着消费电子零部件的生产与组装,一边开拓汽车业务,主打车型还是一款山寨丰田花冠的廉价燃油车F3,纯电动汽车还处在讲故事阶段,无论怎么看都不符合巴菲特的投资标准,但伯克希尔却毅然投入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

    后来巴菲特的的搭档芒格一语道破玄机,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非常令人敬佩,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伯克希尔一般不做风险投资,但是比亚迪这家公司非常吸引我们。

    所有护城河都不是永久的,只有进取的企业家才能维系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次阅读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