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MEGA 产品故事:像马斯克一样思考,像华为一样行动

    晚点LatePost头像晚点LatePost头像
    晚点LatePost02-28

    《晚点 Auto》独家对话理想产品、研发、制造、商业团队。


    文丨窦亚娟
    编辑丨王海璐


    2021 年元旦,特斯拉国产 Model Y 在没有任何宣发的情况下,一天拿到 10 万台订单,卖出了中国新势力一年的量。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嗅到了生存危机,他认为智能电动车的 “iPhone 4” 时刻来了。


    当天,李想就跟产品、研发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开会,达成共识:“咱们的 MPV 必须要做纯电,而不是增程。”


    理想当时正在研发一款增程 MPV。在理想 ONE 上市后不久,李想有一次开奔驰的 MPV 带全家人去阿那亚旅游,体验非常差,像 “货车” 一样。回来后,他就跟产品团队说,要做一款豪华 MPV,卖给大家庭用户。


    理想汽车 L 系列产品负责人侯越当时负责这款车的规划。他 2020 年 10 月加入理想产品团队,之前曾在上汽和通用的合资公司泛亚,负责别克 GL8 世纪车型的前期开发。侯越加入后,对增程 MPV 做了一些概念性的布置,现在看来,他说这是一款 “比较常规” 的产品。


    李想突然要求把增程 MPV 改成纯电,让侯越没了头绪。按照传统的开发经验,纯电 MPV 做出来,可能需要搭载 140 度电池、“车子巨大、重到离谱”。


    当时,悍马做了一款纯电动越野车,搭载了 200 度电池包,车重超 4 吨,“几乎要上黄牌”。


    他每天发愁,到公司楼下看特斯拉 Model 3,边看边思考:“如果我是马斯克,会怎么做?”


    Model 3 是特斯拉推向大众市场的第一款平价电动轿车,通过流畅的车身设计、无框车门和极低的离地间隙,把风阻做到 0.23。全车仅有 1 万个零部件,是燃油车的 1/3 ,降低了车的重量、节省了电池成本,还提高了制造效率。


    按照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产品团队找到了做 MPV 的突破点——风阻。低风阻设计不仅可以让跑车跑的更快,还能节约能耗,让电动车跑的更远。


    他们结合风阻公式和整车能耗计算了一下,“如果 MEGA 风阻能做到 0.23,重量能控制在 2550 kg,应该能成了。” 侯越说。


    2023 年 11 月,理想 MEGA 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重量比目标超了 235 kg,但风阻达到了 0.215,“高铁” 一样的造型极具辨识度。


    伴随着 MEGA 上市,理想的纯电动战略也正式开启。过去 4 年,理想用增程车打开蓝海市场,凭借四款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短板的产品,成为了 30 万以上新能源车销量第一。但纯电动车是一场全新的冒险,打头阵的 MEGA 是一款设计大胆、具有争议性的产品。


    一些人认为,这款车太大、造型另类、定价偏高,会损失一部分主流用户。但李想相信,MEGA 将跨越品类,成为 50 万以上销量第一的车型。


    目前,这个市场第一名一直是宝马 X5,2023 年总销量超过 9 万辆。


    要激进、前瞻,和别人不一样


    MEGA 大胆的造型设计和李想本人的心态转变密不可分。做理想 ONE 和 L 系列时,李想更在意产品不出错。但到了 MEGA ,他反复鼓励造型团队,要 “激进、前瞻、前沿、和别人不一样。”


    理想高级设计总监 Ben Baum 曾在保时捷工作 8 年,是保时捷 992 外饰主设计师,2020 年 8 月加入理想。保时捷也曾设计过一款 MPV 概念车 Vision Renndiens,但并没有走向量产。去年 11 月,《晚点 Auto》与 Ben Baum 交流,他认为 MEGA 的设计更领先,因为将 “低风阻” 的产品需求融入了设计中,解决了实际问题。


    理想将大空间、低风阻作为产品设计阶段的两个原则。风阻系数主要与外型轮廓有关,为此,理想专门组建了一个空气动力学团队,放在了造型团队里面。工程师测算风阻,向造型团队提需求。


    在两大关键指标之外,MEGA 的基本设计思路是简洁。“保时捷的前辈曾告诉我,任何能成为时代 icon 的经典车型,都能用三笔画出车的标志性轮廓。保时捷 911 可以,理想 MEGA 也可以。”Ben Baum 曾表示。


    2020 年,理想的设计团队做出了 6、7 版方案,组织了一次造型评审。在一墙设计图纸中,李想和团队几乎所有人都选中了 MEGA 现在的造型方案。


    “比起汽车,它更像建筑。上面黑色,下面是银色,像钢结构的写字楼。” 侯越回忆。


    理想 L 系列最具辨识度的家族标志,是贯穿前脸的一条星环灯。MEGA 也想沿用星环灯的设计语言。但 MPV 的车头局促,团队希望星环灯既要好看,又要保持稳定,还得保护行人不能做太尖锐,很难做到平衡。有段时间,产品团队甚至告诉 Ben Baum 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放弃星环灯。


    但最终,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工艺——镭雕实现这一设计。镭雕工艺可以做到兼顾稳定和安全,但当时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理想于是出资,投资了供应商一条镭雕的生产线,专门生产 MEGA 的星环灯。


    尽管看过了无数次设计图纸,但当 MEGA 全尺寸油泥模型出来的时候,李想和理想汽车产品高级副总裁范皓宇还是大受震撼。


    他们当时正聊天,肩并肩走进造型中心,绕过挡板,1:1 的油泥模型跃然出现在眼前,跟李想一边高,5.35 米长:“一个庞然大物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半包后轮、造型是如此特别。走进它发现还有这么多故事和细节,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范皓宇说。


    范皓宇 2017 年 6 月加入理想。在此之前,他曾在阿里云 OS 担任产品专家。苹果发布 iPhone 4 的时候,他和同事通宵用纸板和铅做出来 1:1 的模型,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你就知道它绝对成功”,范皓宇说,走进造型中心的那一刻, MEGA 也给他这种感觉。


    因为工程上的原因,一些设计细节也做了妥协。比如设计师希望有更大的轮毂,这会让整辆车显得更有动感。但更大的轮毂会带来更薄的轮胎,影响舒适性和轮胎对复杂路况的适应性。最终 MEGA 选用了 18 寸轮毂。


    为了降低风阻,MEGA 一开始还想使用内藏式后轮。上世纪,内藏式后轮一度在美国风靡,这种设计可以降低风阻、降低油耗、提高车速,被美国消费者喜欢。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车型。


    理想产品团队找到了第一代本田 INSIGHT 的车主论坛,看用户反馈,发现这种设计逐渐消失的原因,一是换轮胎非常复杂,二是轮距会变窄,影响车的操控和空间,散热也成问题。如果遇到下雪天,内藏式后轮还会存积雪和污垢。考虑到实用性,MEGA 最终放弃了这种设计。


    大空间、低风阻是理想 MEGA 造型设计的两大原则


    纯电、增程必须分开做


    MEGA 做造型设计的同期,理想的研发团队开始规划纯电动车平台。


    实际上,早在 2017 年,理想就做过纯电动车技术的预研。理想 ONE 早期曾同时做了增程式和纯电动两个版本,但当时纯电车的续航里程普遍只有 400km-500km,冬天还要打折扣。李想认为电动车的技术还不成熟、成本也不合理。


    2017 年,理想还曾和滴滴合作,研发过一款面向网约车司机的纯电 MPV—— D1 Plus,和理想 ONE 基于同平台研发。


    两个纯电项目,后来都被取消了。直到 2021 年,理想纯电动车战略才重启。


    前期的尝试让李想决定,要把增程和电动平台分开。这两种车型的动力结构不同,对空间的占用也不同,合并开发会导致空间布置效率低,而理想最在意空间。


    一开始,理想同时规划了 Whale 和 Shark 两个纯电动平台,用来做大空间、高性能两类产品。W 平台除了 MEGA 还规划过一款短轴车,但产品团队后来评估,短轴车不仅在空间上没有优势,还存在一些工程上的问题,最终取消了这个项目,并将 W 和 S 两个平台合二为一,成为了 “M” 平台。


    纯电动车相比于燃油车,最大的痛点是续航短、充电不方便。理想一开始选择增程路线,可油可电,绕过了用户的用电焦虑。纯电动车,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理想和目前的主流车企都选择了同一种技术路线——800V 高压快充技术。


    2020 年 11 月,李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在 400kW 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汽车不会推出纯电车型。400 kW 快充技术需要三个关键技术的支撑:800V 以上的高压平台、500A 超级快充的国家标准和 4C 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


    理想的高压纯电动车平台正是在这一思考下规划。


    刘立国说,理想早在 2018 年就提出,纯电动车的目标是做到 “充电 7-8 分钟,续航 400 km。” 后来,研发团队考虑到实现难度,将目标修改为充电 10 分钟、续航 400 公里。


    2019 年,第一款 800V 平台的车型保时捷 Taycan 发布,但由于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只能做到充电 15 分钟,续航 400km。这是当时市面上充电速度最快的车。


    理想的纯电动车战略立项后,最核心的问题是找到更好的电池。当时,国内的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 130-160 Wh/kg 之间徘徊。


    2020 年,蔚来宣布正在研发能量密度 360 Wh/kg 、1000km 续航的半固态电池。理想汽车电动平台产品负责人唐华寅说,理想也曾经投入研发半固态电池,当时样件都已经开发完成、装车测试了,但最后放弃了这条路线。


    “这一方面是由于半固态方案成本极高,光电池包成本就近 30 万。另一方面,半固态并不支持高压快充技术,无法解决补能焦虑。” 一位接近理想的人士说。


    理想同时也在联系国内外头部的三元锂电池公司,希望他们能推动快充电池的研发。一家外国电池厂商和理想合作了很长时间,但最终样品没有达成理想的目标。2020 年,理想确定与宁德时代合作。


    当时,宁德时代已经有 3C、4C 快充电池的技术,但理想团队认为能量密度还不够高。他们说服宁德时代,两家公司联合研发高能量密度的快充电池。


    宁德时代的第三代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技术——麒麟电池,通过结构优化,可以做到在相同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电量比 4680 圆柱电池系统提升 13%。理想和宁德联合研发的,正是麒麟架构下的快充电池。


    为了做好这款电池,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 CTO 高焕说,双方参与电池项目研发的人员超过千人,其中理想的电池团队有两三百人,两边的团队按周、月、季度开会。理想团队参与了电芯材料、电池系统研究、工艺设计和电池包设计。


    2020 年底,理想拿到宁德时代 250 Wh/kg 能量密度的快充麒麟电池样品,在内部做了一款样车,第一次实现了充电 10 分钟,跑 400 km。“团队都很兴奋,感觉纯电车成了。” 理想汽车整车电动高级副总裁刘立国说。


    在实现这一目标后,理想的电池工程师们发现,有机会把电池峰值做到 5C,理想汽车动力电池高级总监柳志民说。这意味着,MEGA 有希望实现 12 分钟充电 500 km,是市面上补能效率最高的电池。


    根据理想,MEGA 最终搭载的是麒麟 5C 电池,峰值充电倍率达到了 5C、充电功率达到 520 千瓦。从 10% 充到 80% 阶段的最小充电功率可以达到 310 千瓦。


    MEGA 和理想后续纯电动车,均为 800V 高压平台,电池、电驱动,驱动辅件,都要能够耐高压。但不同产品搭载的零部件也会有所不同。刘立国告诉《晚点 Auto》,MEGA 的电驱是理想与供应商联合电子共同开发,同时理想还自研了电驱系统,计划搭载到今年的下一台车上。


    关于零部件自研,刘立国说,在竞争激烈和饱和的行业,即使自己做会降成本,理想也不会去做,比如电池。但是如果这项技术马上突破、即将成功,那理想会全力去做这件事,比如 800V 和碳化硅。


    除了用高压快充技术解决了纯电动车的关键痛点,作为一款高端家用 MPV,MEGA 还要求把舒适性相关的配置拉满。MEGA 采用全铝底盘,以降低车重,独立悬挂采用前双叉臂、后 H 臂多连杆结构,还搭载了双腔空气悬架。


    MEGA 比小鹏 X9 贵,但没有搭载后轮转向功能,这引发了一些争议。


    后轮转向能让汽车的后轮像前轮一样实现一定角度的转向,可以减小转弯半径,方便大车转弯或掉头。高速行驶时,还能提升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侯越对《晚点 Auto》表示,理想汽车产研团队在项目初期就对后轮转向进行过论证,当时主要考虑到三排的乘坐空间、前后电机选型对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后轮转向会让旋转中心前移。驾驶员确实感受到了 “轴距变短了”,但第三排乘客会感受到更快的横向摆动,会不太舒服。” 侯越说。


    增加后轮转向,动力结构得设计为主前驱。唐华寅说,这会使前轮的附着力变弱,重心后移。“对豪华车来说,后驱必须是主驱。”


    MEGA 底盘:前双叉臂独立悬架 + 后 H 臂多连杆


    取消八座,改到最后一刻


    除了关键技术攻关,MEGA 在产品研发阶段,也在不断对产品进行修改。


    MEGA 一开始采用传统 A 柱设计,因为前脸短、采用大角度倾斜,第一条 A 柱和前脸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二条 A 柱垂直于地面。


    2022 年底,试验车在重庆山路试驾转弯时,发现 A 柱对 1.5 米以下的路人有盲区。刘立国当时在现场,很快确认了问题。范皓宇立刻赶到重庆,产品和研发团队达成共识,要改 A 柱方案。


    当时 MEGA 已经到试制阶段,要对 A 柱进行重新设计、开模、路测,很多工作要推倒重来。理想为此投入了 6700 万,量产计划也往后延迟了 3 个月。


    “最终决策花了很大的代价,但为了保障用户的安全一定要去做。” 侯越说。


    刘立国认为,MEGA 在测试阶段才暴露出 A 柱的问题,是因为对创新性造型的风险评估不足。“传统车形态非常相似,问题不会太大。但 MEGA 为了低风阻、达到子弹头一样的形态,外部造型有很大创新。创新必然会带有风险。”


    和 A 柱一起重新开模修改的还有后备箱。MEGA 一开始采用的 “L 形” 后备箱。试制车出来后,李想往后备箱装儿童自动车,头碰到了车尾部的沿上。他告诉团队,这个必须得改。最终 MEGA 尾门铰链位置被前移到车顶上。


    让产品团队感到最遗憾的改动,要属取消八座版。


    MEGA 最开始同时设计了七座和八座两个版本,七座版的座椅呈 2-2-3 布局,八座版是 2-3-3 布局。


    打从一开始做 MPV,李想就想要一辆八座车。国内市场七座以上的车并不多,除了奔驰威霆、大众凯路威,就是五菱宏光。李想有 5 个孩子,他认为八座车是大家庭的刚需。他家里有一辆八座版的奔驰威霆,但体验感并不好。


    八座车相比于七座,最明显的优势是多了一个座椅。但难点也在这个座椅。“你如果把二排做舒服,它一定是一堵墙。无论进出、视野,感觉都不好。” 理想汽车 MEGA 产品负责人李昕旸说。


    2022 年底,李昕旸接替侯越,成为了 MEGA 的产品负责人。候越负责 L 系列车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李昕旸负责 MEGA 和后续的电动车。加入理想之前,李昕旸曾在谷歌担任产品经理,2021 年加入理想,参与 MEGA 的产品规划。


    李昕旸告诉《晚点 Auto》,MEGA 的八座版经历了 “两次被立项、又两次被取消”。从 2020 年启动 MPV 项目起,产品团队就在想各种各样的座椅方案。但由于物理限制,不管怎么设计中间座位的折叠方式,二排座椅还是会把第三排隔离开。乘客不仅进出麻烦,还让座舱失去了 “客厅感”。


    过去,理想 ONE 也同步做过六座和七座版,七座版呈 2-3-2 布局。改款上市之前,也把七座版取消了。


    最后一次取消八座版,是在去年 10 月的评审会上。在理想汽车总部办公楼的中庭,李想试驾后觉得还是不过关,通往第三排时,进出不方便,而且损失了七座的舒适性。随后,团队讨论了一两周,是否要砍掉八座。


    最终,李想决定:“八座版本不够完美,没有达到我们对于产品价值的要求,什么时候做到了再来。”


    除了取消八座,上市发布前,理想还修改了座椅的按键位置。主流 MPV 会把座椅调按键件放在座椅内侧,由于 MEGA 是为家庭设计的,考虑其他人为坐在座位上的人进行座椅调节的场景,因此最初把按键放到了座椅扶手前方的位置。但这也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


    去年 11 月,理想在重庆举行了一场 MEGA 体验活动。上午场还没结束,李昕旸就发现,坐在二排的一些人低头找不到按键的位置,现场也有媒体反馈这个问题,认为这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


    活动后的调研问卷也反馈,用户对座椅按键位置是满意度非常低。在活动结束后当晚,李昕旸就在 MEGA 产品决策群里进行了反馈。


    李想看到后,决定要修改按键。“吐血都要挑战,不要让这成为我们 2024 年最后悔的事情。” 他说。


    除了按键位置,理想还对二排座椅的充电板和按摩加热功能进行了升级。理想产研团队连夜做新方案。造型、产品、研发、项目管理和供应链紧急开会,讨论修改方案需要多长时间。


    座椅按键需要供应商修改模具,充电板需要重新开模,新模具需要做工程验证,这个周期不能被压缩。


    唯一可以压缩的是,理想锁定修改数据的时间。一般情况,从做新方案再到数据冻结,需要 2-3 个月,理想缩短至 17 天。


    李昕旸和团队把数据修改完,直接用 3D 打印出几个版本,用胶粘在实车座椅上评测,以此节省等待供应商生产出来再反馈、修改、验证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李想也给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产品团队在这个方案上做优化。


    李想手绘座椅按键修改方案


    产品和研发团队确定好修改方案后,压力给到了理想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负责人王垒。


    MEGA 在理想北京顺义工厂生产。2021 年 9 月,理想从顺义科创租下了北京现代一厂。老工厂的厂房是水泥的,屋顶不能承重,生产设备只适用于小型车,全都不适合 MEGA。接手后,理想对工厂进行了大改造,整个厂房大概只保留了 60%,“所有的生产线都拆了,重新建设。” 王垒说。


    决定对 MEGA 的座椅按键进行修改时,北京工厂已经到小批量生产状态,正在赶 1000 多台的展车和试驾车出来,计划在产品上市之前发往全国零售门店。接到产品团队电话时,王垒正在工厂监督生产。


    “我当时受到了冲击。” 王垒说。工厂已经启动生产,再改动非常麻烦。


    加入理想之前,王垒在一家合资车企负责生产制造工作,他从来没有遇到过产品量产前还要修改的情况。合资车企一般不会出现改动,如果要改,也会推迟至少四、五个月时间。


    但在理想,产品会改到最后一刻。2019 年理想 ONE 正式交付之前,也是在最后关头取消了二排外侧扶手。L9 发布前,修改了星环灯的位置,保险杠重新开模。经历过前几款车量产的理想制造副总裁、常州智能制造基地负责人李斌,对 MEGA 最后一刻的改动习以为常,“就算只有一个月,我们也会改。”


    北京工厂当时已经生产出一批 MEGA,王垒让工人们把老座椅拆下来,等待新座椅到货后再手动安装。


    新座椅没到位的时候,工厂生产也不能停,只能 “甩装”--在流水线上组装时,先不装二排座椅,等新的座椅到货后,再进行人工装配。


    王垒说,在春节前一周,北京工厂大概下线了近 1000 辆新车,其中有 200 多辆车等待甩装。工厂因为返修加班到凌晨 1、2 点。


    “我们大年初二就返工上班,工厂返修人员、供应商人员,整个供应商、物流全部联动起来,利用春节把线下的返修作业做出来。” 王垒说。


    MEGA 修改后的座椅


    不让李想的脑力,跑垃圾程序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座椅按键等调整,并没有影响 MEGA 的量产时间。但理想还是把产品发布的时间从 12 月推迟到了 3 月。


    外界猜测,这是由于 12 月问界 M9、小鹏 X9 等竞品扎堆上市,加上一些舆论风波,理想希望 “避避风头”。


    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表示,MEGA 推迟发布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春节假期会打断发布和交付节奏,时间一长,产品热度会下降。


    在刘杰看来,很多在春节前买车的消费者,都希望能在春节前提到车,开车回家过年,也更偏爱传统的油车。而 MEGA 的量产时间是 3 月,即使提前发布,也开不回家。


    因此,他认为春节前并不是转化订单的最好时间。今年 1 月,中国乘用车销量为 243.9 万辆,环比下降 22.7%。其中,新能源渗透率不到 30%,销量环比下降 38.8%,远超大盘。比亚迪今年 1 月比去年 12 月少卖 10 万台,理想少卖了近 2 万台。


    刘杰 2016 年加入理想,担任销售副总裁。2023 年初,理想组织调整,学华为建立产品营销流程,刘杰开始负责商业团队,做市场洞察和销量规划。


    在商业团队组建之前,理想的产品团队也完成了调整。2021 年起,李想意识到公司要做大、组织必须升级,于是开始学华为。产品团队最先调整,引入了 IPD 流程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副总裁范皓宇组建了大产品部并担任负责人。


    调整后,理想将产品团队分成电动和智能两大功能平台、L 和 M 两大车型平台。四大平台的负责人为 SPDT 经理(Super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超级产品开发小组),每款车型的负责人为 PDT 经理,对产品的商业成功负责。侯越、李昕旸,目前分别是 L 和 M 车型的 SPDT 经理,唐华寅为平台 SPDT 中纯电平台的负责人。除此之外,平台 SPDT 内还有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充电站的 PDT 经理。


    范皓宇把产品团队分成三类人:看得远的人、看得广的人和看得细的人。


    其中,高级总监张骁带领的产品规划团队负责 “看得远”,规划未来几年的车型矩阵;SPDT、PDT 经理负责 “看的广”,除了产品本身,还要关注财务、成本、供应、技术等指标;智能和电动平台内各个垂直技术领域的产品经理,负责 “看的细”。


    搭建起矩阵型组织后,李想在理想汽车的角色有所转变。


    过去,李想被外界熟知为 “产品经理型的 CEO”。理想 ONE 的开发过程中,他亲自把控每一个细节。过评审会时,他和工程师一起选方案,甚至要想新方案,贯通各个群组、站在全局视角做决策。


    新的产品研发体系组建后,PDT 经理负责每一款产品的商业成功,类似于车型的 CEO。李昕旸说,所有决策 PDT 经理都会先过一遍,解决不掉、难决策的问题才会上升到李想。


    对于 MEGA,范皓宇表示,需要李想亲自拍板的决策大概只占到 20%,主要是造型、内饰、续航、电动平台、智能体验等产品战略。在这个框架内,80% 的产品细节由团队共创。


    侯越说,在开发前几款产品的时候,大概需要调用李想 50% 的 “脑力”,而现在,可能只需要调用 5%-10%。李想的脑力释放出来,可以去做更多和公司发展有关的其他思考。


    范皓宇形容,这就像 “避免用厉害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去跑垃圾程序”。


    在产品团队完成矩阵型组织调整后,理想把学华为的组织贯彻到了全公司,在产品部之外增加了五个横向部门: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财经部。其中,李想直接管理商业部和供应部。


    商业、供应团队也搭建了和产品团队类似的矩阵型组织架构,关键岗位与产品团队 “互锁”。


    商业团队组建时,MEGA 离上市仅有一年的时间。刘杰说,这一年里商业团队主要做市场洞察、销量规划。在调研中,商业团队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MEGA 应该面向所有中国大家庭,广泛地去覆盖各个城市、各个地点每一家店。


    根据这个洞察,理想要求 MEGA 发布的时候,全国所有门店无论大小都要上 MEGA。就算是临时门店、只有一个展位的门店,也只能放 MEGA。


    刘杰加入理想之前,曾在宝马、奔驰负责销售。奔驰迈巴赫只挑选一部分经销商进行授权销售,向他们提供试驾车。同样面向豪华车市场,MEGA 的策略是在所有门店销售。


    刘杰说,新能源车时代,消费者和行业阶段已经变了,因此车企发布、交付、营销的要求也要跟着变。两三年前,新产品不多,一款新品即使等半年后交付也有人持续关注。


    但今年,国内市场上确定及拟定上市的全新新能源车型数量已经达到了 106 款。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40%,用户从早期尝鲜者已经过度到晚期大众。


    “大家给一款新车的关注窗口期在持续缩短。” 刘杰说。


    和 4 年前比,新能源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从 5.4% 提升到 35.7%,销量翻了近 7 倍。中国自主品牌的渗透率从 38% 提升到近 60%。特斯拉打破了 20 年不打广告的记录,挑起了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在 MEGA 发布前夕,比亚迪秦降价至 7.98 万元,苹果则放弃了长达十年的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研发计划。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 月 26 日,李想在财报会电话会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 2024 年的市场进行了预判。“2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市场,今年第四季度,会呈现头部三个品牌吃掉 70% 市场份额的结果。” 他强调,不是五家,而是三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升高。


    理想的目标是成为其中之一。2023 年,理想已经做到了 30 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销量第一。今年,理想将推出第一款 30 万元以内的增程车 L6,同时,MEGA 和另外三款纯电动车将会打开一个新的市场。


    作为第一款纯电动车,MEGA 的任务是为理想打开局面。在广州车展上亮相以来,这款车已经吸引到足够多的关注。接下来,等待着这款车的是市场的检验。


    题图来源:理想汽车

    次阅读
    2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