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本田双双遇冷,破局还需自救

    电动EV头像电动EV头像
    电动EV2023-12-18

    近日,东风本田的新动作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其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灵悉。这一举措被网友解读为东风本田对电动化趋势的重视,甚至有声音认为这是东风本田对现实的一种妥协。

    长久以来,东风本田以其在汽车领域的倔强和保守而闻名,但在电动车领域的态度转变,显然揭示了其对行业趋势的重新评估。

    入局是否晚了些?

    据灵悉品牌官方信息,基于灵悉L概念车的量产版本,预计将在2024年内与消费者正式见面。灵悉品牌自诞生以来,就强调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承诺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沉浸式的灵悉SPACE智趣座舱和灵悉DRIVE智驾系统。除此之外,灵悉还强调将推出智能电动平台和高刚性全方位安全平台,旨在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然而,尽管这些听起来颇具吸引力,但仔细审视这些宣传点,不难发现这些领域已经被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深入探索,甚至已经完成了多次迭代升级。这意味着,灵悉在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灵悉不能推出具有强大产品力的车型,很可能会在电动化、智能化的竞争中落后。

    更加令人关注的是,灵悉品牌的推出和产品规划似乎暴露了一种滞后感。从当前的规划来看,灵悉每年仅推出一款新车型。这意味着,即便到了2025年,灵悉也只能提供两款产品。这样的节奏和规模,对于东风本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转型而言,似乎显得力不从心。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灵悉的挑战并非孤立存在。整个合资品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步伐,普遍被认为稍显落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在电动车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开发上已取得显著进展。对于像灵悉这样的新兴品牌而言,要想在这一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供与众不同、能够满足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而东风本田通过灵悉这一品牌,无疑是在探索新的市场机遇,试图在变革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要想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光靠传统的品牌影响力和现有的技术积累可能还不够。灵悉需要更快的创新节奏,更多元化的产品线,以及更加突出的技术优势。

    广汽本田也不太乐观

    然而,与对灵悉的关注相比,外界更加关心广汽本田的动态。市场似乎在等待广汽本田的进一步行动,普遍预期其将做出更多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广汽本田近期宣布的裁员计划,是其在中国市场所面临困境的一个明显信号。这一决策暴露了本田在中国市场可能面临的挑战,可能比外界预期的还要严峻。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广汽本田的兴衰轨迹。2021年,广汽本田的销量出现了自2013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这一现象标志着其在市场上的动力开始减弱。而在此之前,本田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可谓是一路飙升。2013年之后的日系汽车市场,一直被认为是在持续增长中。当时,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德系跌倒,日系吃饱”,这恰好描述了2020年国内车市的局面。

    2020年是本田的黄金时期。当年,本田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达到162.7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实现了80.7万辆和85万辆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5.4%和6%。本田的主力车型如雅阁、CR-V、思域(图片|配置|询价)等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表现。



    然而,进入2021年,本田的销量势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销量分别为78.03万辆和74.18万辆,连续两年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3.17%和4.93%。东风本田的跌幅更为显著。

    电动EV: 在新时代的大幕尚未拉开之前,本田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所谓“旧时代”的压力。在其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且电动车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公司采取的第一步往往是关闭工厂和大规模裁员。

    当广汽本田宣布裁员的消息传出时,这无疑是本田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双重困境的一个鲜明体现。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调整,更是本田在应对市场变革中所面临的战略困惑的显现。对于东风本田、广汽本田而言,未来破局还需自救

    .万次阅读
    24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24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