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解绑”蔚来,江淮能否搭上华为“快车”?

    Auto来电头像Auto来电头像
    Auto来电2023-12-06

    一直以来,江淮汽车和蔚来都是两家深度绑定的企业,作为蔚来的代工厂,蔚来向江淮汽车支付了高昂的费用,在蔚来车尾也总能看到江淮汽车的LOGO。不过,从现在起,江淮汽车和蔚来的关系将告一段落,转而将开启和华为的下一段合作关系。

    12月4日,据工信部网站显示,蔚来出现在“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此信息表示蔚来已获得独立生产资质。信息显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塔路299号,法人代表为秦力洪。

    而就在三天前的12月1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两则公告背后,看似是江淮汽车在两家品牌间的选择,实则是其作为代工厂的妥协。江淮汽车搭上华为这趟“快车”,能否摆脱代工的命运,真正在乘用车领域站稳脚跟。

    蔚来获独立资质,摆脱江淮汽车

    随着蔚来出现在工信部最新车辆生产企业名单后,蔚来两位高管疑似在微博表示庆祝。蔚来智能驾驶产品负责人黄鑫在微博表示,“今天要见证历史,返回上海前就先停更咯。”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随后在微博下回复:“我今天也停更。”

    虽然蔚来官方尚未发出公告,但是基本已经靴子落地。据透露 蔚来收购滁州长丰猎豹企业,解决了资质问题。蔚来终于成为主流造车新势力中,最晚一家拿到造车资质的车企。

    早期新势力车企基本都采用收购的方式获得造车资质,不过,蔚来是特立独行的一家企业。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曾表示,绝对不会也永远不会收购资质。他认为:“有人愿意专注制造就让他制造,比如像台积电和富士康;而有人愿意研发和服务就应该专攻研发服务。”

    2016年5月,江淮汽车正式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了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此后八年的时间里,江淮汽车一直为蔚来提供代工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蔚来由江淮汽车代工,不过代工的两座工厂——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蔚来第二先进生产制造基地都是由蔚来自建。

    同时,蔚来需要向江淮汽车支付生产和加工费。据统计,2018-2022年期间,蔚来向江淮汽车累计支付代工费达到30.38亿元。

    今年10月,江淮汽车公告称,拟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评估价值达到44.98亿元的资产。蔚来方面回应,被转让的正是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和江淮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两座工厂。

    对于蔚来来说,接盘工厂是独立生产的重要一环。生产资质与生产工厂缺一不可。同时,相较于过去8年的30亿元代工费来说,这样的“一次性买断”可以看作“长痛不如短痛”,减少了未来生产方面的费用。

    现在来看,蔚来最终还是走上了独立生产的这条道路。对于蔚来,独立生产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撕掉“贴牌汽车”的标签。同时,在生产方面,对于产能的把控可以更加精准,避免产能不足导致订单流失的情况。

    不过,获得两家工厂价格不菲,好在蔚来先后和长安汽车、吉利控股分别签署换电合作协议。同时还有传闻已有第三家车企投资并加入蔚来换电“朋友圈”。长安、吉利等车企的加入,能够分摊换电成本,让蔚来加快实现盈利。

    江淮“拥抱”华为,合作百万MPV

    江淮汽车和蔚来的合作暂时告一段落,不过江淮汽车的下一段合作关系已经浮出水面。

    根据江淮汽车和华为签署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显示,江淮汽车负责打造生产基地实现合作车型的交付,江淮汽车同意华为终端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提供合作车型的销售服务。

    这也代表江淮汽车官方首次确认将以“智选车”模式加入鸿蒙智行。不过,该协议涵盖了合作内容、组织架构与知识产权等内容,但并不涉及资本合作。

    事实上,江淮汽车和华为“牵手”早有端倪。公开消息显示,早在2019年12月,江淮汽车与华为便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暨MDC平台项目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云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不过,在那之后的近4年时间内,双方并未披露合作进展。

    直到今年广州车展,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透露,合作伙伴继问界、智界之后,还会有两个“界”,分别来自北汽和江淮。此后在智界S7发布会上,余承东再次预告,北汽和江淮两个“界”产品已在开发的过程中,产品也将越来越高端。

    余承东曾透露,新公司已向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发出股权开放邀请。不过江淮汽车发表《声明》表示,江淮汽车未收到华为共同投资邀请,且未参与投资及资本合作相关事项。

    通过江淮汽车的这条《声明》可以预见,江淮汽车和华为的合作会更加贴近赛力斯和奇瑞模式,而不是长安汽车与华为的双方投资模式。

    江淮汽车和华为此次合作的品牌名称尚未确定,不过合作车型已经浮出水面。有消息称,其合作车型内部代号为江淮X6,定位百万级MPV车型。

    目前鸿蒙智行模式已推出问界M5、问界M7、智界S7三款车型,售价在20万-30万元。此次推出向百万级车型,既可以保持鸿蒙智行旗下各品牌形成错位竞争,也可以进军竞争较小的国产豪华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车辆生产方,江淮汽车在MPV领域小有建树。江淮汽车旗下江淮瑞风RF8(图片|配置|询价)在2023年广州车展上开启预售,这款MPV车型是江淮汽车MUSE共创智电架构首款战略产品,江淮汽车希望依靠这款车型进入高端智能MPV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瑞风RF8 将成为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的MPV 车型。

    依靠鸿蒙智行,江淮能否甩掉代工标签

    从蔚来到华为,江淮汽车仍然没有走出“代工”的道路,而这也和其转型有关。

    实际上,江淮汽车从2010年开始涉足电动汽车产业,2011年推出了首款电动汽车,2016年推出旗下第一款纯电SUV。不过,其车型市场关注度不高,销量不温不火。

    虽然从账面上来看,整体营收比较乐观,2015年和2016年营收一度突破400亿元、500亿元,共带来20.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不过,从利润细则可以发现,盈利的背后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其中2015年为25.35亿元,2016年为39.85亿元。

    此外,江淮汽车还曾出现过质量问题,其车辆曾因为自燃事件引发市场关注,品牌影响力大打折扣。燃油车领域本就没有领先,新能源领域再次落后。为了获得持续性收入,江淮汽车才走上了代工的道路。

    不论与蔚来还是华为合作,江淮汽车的话语权都比较低。意识到这一点的江淮汽车也推出新的品牌,试图获取新的增长点。今年5月份,江淮汽车正式公布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钇为,并推出首款产品钇为3,定位纯电动A0级车型。

    从市场表现来看,钇为3销量保持在2000辆左右,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公开表示,钇为3的月销目标是1万辆。不过,钇为3想要在这一市场实现突围并不容易,定位A0级市场,势必要与比亚迪海鸥、长城欧拉好猫两款车型竞争,而钇为3的产品力和品牌力都有所不足。

    此次,江淮汽车和华为合作,有可能成为其冲击乘用车市场的又一次机会。通过华为的影响力,补齐江淮汽车在智能化和渠道等层面的短板。同时,通过双方MPV领域的合作,反哺江淮瑞风,再次通过MPV完成“商转乘”的目标。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