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入华四十年,合资汽车败走中国

    01.三菱的退出

    10月24日,三菱汽车董事会决定,完全退出中国。

    同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将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汽车、三菱商事持有的30%、20%股权,拿出18.02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和日常运营。完成后,广汽三菱成为广汽全资子公司,产能由广汽埃安接收。

    无独有偶,此前,广汽菲克官宣破产,东风(图片)达起亚变卖股份,东风雷诺将50%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北京现代更是将顺义工厂卖给理想后,又将总投资77.5亿的重庆工厂挂牌销售,竟遇到两次流拍,3折依然没人接盘。合资品牌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

    02.命运的齿轮

    在物质匮乏的八十年代初,供给不足,倒爷丛生,彼时海南的“走私”车风靡一时,日本皇冠、马自达、达契亚,还有各式各样的面包车、大客车让人眼花缭乱。那会上海公务员年薪才几百块钱,但走私一辆车能赚1万多,最夸张的时候,海南全岛一共开了872家公司,半年订购8.9万台汽车,导致外汇大量流失,硬是把美元汇率从1:2.8干到了1:6。

    在1982年,邓小平就在中汽公司的报告作了批示:轿车可以合资。于是,用“市场换技术”路线确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1984年1月,第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由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AMC正式成立。同年,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组建了上海大众。自此,合资汽车遍地开花,一些响当当的车型品牌也深入人心,夏利、桑塔纳、捷达、富康成为市场绝对主流。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合资汽车犹如开了印钞机,将巨额财务收入囊中。北汽、东风、上汽、一汽等国有厂商,也凭借合资公司带来的巨额利润,纷纷跻身世界500强。

    03.市场的抉择

    入华四十年的时间里,合资汽车一直占据中国乘用车销量榜首。如今,市场巨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已超过30%渗透率背景下,合资汽车的船头似乎没有及时调整方向,去年销售宝座的历史也被比亚迪改写。据数据统计,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5.8%提升至今年1-8月的50.3%,而提升的份额正是蚕食合资品牌而来,同期合资汽车市占率从51.5%下降至35.1%。

    甚至原有的合作模式,如今开始反转。大众入股小鹏,成为其第三大股东;Stellantis掏出15亿欧元入股零跑,成为战略股东;奥迪与上汽合作,研发高端纯电车;还有之前丰田和比亚迪的合作车型bZ3。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跨国车企开始转而向国产品牌购买技术,甚至有人戏称为”反向合资”。

    04.后记

    三菱及其他品牌的退出只是合资汽车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汽车的牌桌上,合资汽车特有的“一仆侍二主”的管理桎梏,正在成为其头顶的“达摩斯之剑”。四十年跨国车企入华史好比一台跌宕起伏的舞台剧作,正应证了那句“你唱罢来我登场”,而谁又能成为下一个主角,市场最终会给出答案。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