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正式开启“新合资新时代”,神龙汽车有救了?

    车壹条头像车壹条头像
    车壹条2023-10-20

    作为国内最早的合资车企之一,神龙汽车曾有过年销70万辆的高光时刻,但起得快落得也快,2020年,神龙汽车全年仅销售新车5万辆出头,这时留给神龙汽车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转型,要么退场。

    今年6月份,神龙汽车在经销商大会上公布了全新的组织架构,正式开始实施双品牌统一管理策略,但很显然,此举对于并入膏肓的神龙汽车来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镇痛剂,并不足以让祛除病根,重新步入正轨,好在真正的“手术”即将开始。


    10月19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布了关于神龙汽车接下来的发展策略。神龙汽车接下来会何去何从,我们来《刨根问底》。


    问题1:中法双方股东为神龙公司制定何样的“手术”方案?

    壹哥:此次公告中的信息量极大,可以说,从具体的“手术”以及之后的恢复“用药”均有涉及。


    首先,公告中指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以人民币17.14亿元,收购神龙汽车位于武汉、襄阳特定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这意味着,前期东风公司将作为“主刀医生”为神龙汽车“手术”。

    同时,神龙公司将资产出售给东风公司之后,后者继续将目标资产租赁给神龙汽车,租期为10年。


    另外,中法股东双方还就神龙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达成了一致,包括:支持神龙公司可持续发展;支持神龙公司全球化发展;支持神龙公司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



    问题5:“手术”之后,在全新的神龙汽车内部谁说了算?

    壹哥:全新是神龙公司继续由中法共同主导。

    其实关于此次神龙公司的具体转型方案,有两点可能会引起一些遐想:比如东风公司收购神龙公司资产这一举措,是否意味着Stellantis集团将在中国市场走诸如代工之类的轻资产路线?比如神龙公司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是否意味着之后神龙公司将名存实亡,仅顶着“合资”标签本质却已成为东风自主板块的一份子?

    在壹哥看来,上述两个猜测都是不成立的。


    其一,神龙公司此前拥有四大整车生产基地和一个发动机工厂,尽管公告中并未指出东风公司具体收购的哪几个基地,但不出意外的话指的应是第三工厂以及襄阳发动机工厂,毕竟一工厂土地已经被政府收回,二工厂也已被东风本田揽入麾下。而可以肯定的是,东风公司的收购神龙汽车的本意更主要是为了帮其减负。

    退一万步说,神龙汽车成都工厂依然为是神龙汽车自有资产,且该工厂也是当前神龙汽车旗下唯一正常运营的工厂,只要有成都工厂在,就意味着神龙汽车还是一家完整的合资车企。


    其次,尽管目前东风新能源板块特指自主板块,但并不意味着该板块会始终只下辖自主品牌,此前东风本田推出的全新电动车品牌灵悉或就依托于此,而神龙汽车在自身新能源技术不惧优势的前提下,全面依附东风公司发力新能源车也完全在情理之中,至于为何要全面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或许是因为当前旗下燃油车太过势弱,已经没有太大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公告中还着重强调了一点:Stellantis与东风集团保持双方股比不变,合资年限延长至2037年。


    问题3:中法股东双方达成一致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发展、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的具体指的是什么?

    壹哥:何谓可持续发展,此举看起来是相对空洞,但对于当前的神龙汽车来说,却是最最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举个一个反例,按照当前情况来看,神龙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不足,且财务状况堪忧,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寻求增量而赔本赚吆喝,或是寄希于导入全新品牌,那么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且赌输的可能性极大,而这就是不可持续的。神龙汽车当前需要不仅仅是销量,它更需要的是一个健康、良性的循环。


    事实上,此次公告中提及的出售位于武汉、襄阳的资产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资产出售后,神龙汽车甩掉了肩上沉重的担子,又得到了一大笔资金的注入,进而能为接下来的转型之路备足了粮草。

    关于全球化发展,这更是身处国内竞争日益加剧的大环境下最好的破局之道,说直白点就是,既然国内卖不动,不妨狠抓出口,卖给谁不重要,卖出去就是王道。


    同样,神龙汽车也早已开始行动,就拿成都工厂来说,目前全球在售凡尔赛C5 X(图片|配置|询价)全部都产自该工厂。而在未来,神龙汽车将进一步利用中国人力、物力、地理优势,加速全球市场布局,出口标致、雪铁龙、富康品牌车型。

    而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更是神龙汽车的转型之路的“动力源”。目前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而国内的新能源技术更已经做到了领跑全球,尽管Stellantis集团也加不断加强新能源产业布局,但实事求是地说,如果通过导入法方新能源技术来赋能神龙汽车,那么市场竞争力几乎等于“0”,尤其是在国内市场。


    而相比之下,东风公司的新能源技术就要更具优势得多,就连此前十分傲娇的东风本田也都已经选择加入,神龙汽车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问题4:开启品牌转型后,神龙汽车能否驶入“快车道”?

    壹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中国车市,就连一向强势的德系、日系品牌尚且有些力不从心,而法系车若不做出改变,绝对撑不过几个春夏秋冬,与其被淘汰,不如主动出击,可以说,不论神龙汽车此次的转型成功与否,终归好过安于现状。


    事实上,中法双方为神龙汽车打造的“新合资模式”确实极具看点,曾经,国内合资车企是利用海外资源在国内争夺市场,如今,神龙汽车却要利用国内优质资源强化自身,甚至还要反攻海外市场,思维转变的背后刚好契合中国智能制造强势崛起以及“一带一路”的大背景。

    在壹哥看来,神龙汽车的这波转型赢面很大,正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祖同所言:“这是结合东风与Stellantis战略安排,和神龙公司自身特点而实施的重要举措,是最利于神龙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


    当然,中法双方股东的强力支持是关键,没有东风公司的支持,神龙汽车就不可能率先全面开启新能源转型,而没有Stellantis集团的支持,“神龙造”也拿不到“出海”的“船票”。


    总之,开启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神龙汽车,大有希望成为新合资时代的其他车企效仿的对象。

    次阅读
    6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6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