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合资车相比于国产车是要贵的,而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合资车正在逐步降价。
国内销量一直领先的大众,丰田等品牌从曾经的二十多万,到现在降至十万左右,呈现出越卖越便宜的样子。而国产车则在慢慢涨价。

不仅如此,国产车的销量也在逐年攀升,反而是降价的合资车销量却不见涨,人们似乎已经不再对外国品牌感兴趣了,那么为什么合资车走向了下坡路,国产车却迎来价格和销量的双重提升呢?
一、合资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引入外资也成了发展经济的重要一步,而在这时,合资经营政策在车辆领域成功落地,吉普和大众率先打入中国市场。
进入九十年代后,雪铁龙,标致,日产等知名车企相继投入中国市场,巨大的人口所形成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来源让国外企业趋之若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汽车销量一大半都是合资车贡献的。

不过合资车本身是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的,各种国外技术,流水线,都是需要更多钱来获得的。
除此之外,当时国内也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国产车企,合资车的竞争对手只有合资车和外资车,只要他们达成共识,都保持高价,那么国内民众也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然而在进入2010年后,政府出台的汽车产业政策让合资品牌遭遇重创,这项政策为国产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而在新能源汽车出现之后,各类补贴政策接踵而至,而不太注重新能源汽车的国外品牌开始逐渐失去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仅剩特斯拉依靠新能源汽车抢占了不少的市场份额。
而随着国家的“碳中和”要求改进排放,各类税费,优惠政策,以及疫情的影响,自2018年开始,合资车连同传统车型都开始走向下坡路,国产新能源汽车开始统治中国家用车市场。
而合资品牌在这几年间的销量骤降,其中起亚,现代等韩国车型受影响最大,市场份额暴跌67.5%,仅剩1.6%的市场份额,法国车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日美德三大车系均遭受了10%左右的市场份额衰减。

而市场份额的削减,所引起的第一反应,自然就是降价,合资车希望通过降价来挽回市场,然而时代的浪潮只会将传统车和国外车逐渐淹没,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国产车和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
二、国产品牌的发展道路
在引入合资车之后,中国车企一直在跟进和学习这些外国车企的技术,设计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而为了夺回中国的汽车市场,国家和国产车都下了血本,降价,补贴,优惠等,然而在国产品牌发展的最开始,这些并没有成为优势,反而是劣势,国产车被标上了“便宜没好货”“山寨车”等标签。

也确实,在国产车发展之初,技术条件不足,设计方面也是学习国外车企,因此有故障率高和抄袭设计的问题,因此只能以低价销售来换取市场。
在当时,仅仅几万就可以买到一款相当不错的国产车,相比于动辄十几万至数十万的国外车型,几万就能入手的代步工具实在没必要要求那么高。
低价格让买车门槛降低了不少,甚至不少人只是拿国产车当成过渡用车,也间接带动了国产车辆的销售。
而在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国产车辆品牌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拥有了自己的技术之后,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地位就翻转了过来。
当质量提高了之后,消费者自然会更加偏向于选择国产品牌,除此之外,国产品牌打响知名度之后,也开始扩展市场,此前一直都是研发几万的低端车型,而现在都开始打造自己的高端车型了。

不止于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国家“碳中和”政策的执行,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国家号召开始选择新能源车辆,而新能源车辆的价格相比于传统车辆是要高一些的,而且几乎是只有特斯拉一个竞争对手。
而国内的各大车企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当初合资车企统治中国市场的情况,而当时合资车企知道联合起来搞高价,这些车企难道就不会么?
也就是特斯拉也在降价,因此这些车企不敢涨价太狠罢了,不涨价联盟的企业家们说的话还历历在目呢,他们也许确实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逐利才是他们的本性。

希望特斯拉能够保持住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有竞争才能让国内车企绷紧神经,将重心放在研发,设计,性价比上,而不是品牌溢价上,这才是对消费者和企业最有利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