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能复活。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我们见过太多汽车品牌的来来往往,它们有的可以称作传奇,有的堪称工业垃圾,我们今天要聊的车企却二者兼得。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一个英语老师大器晚成的故事,也是一个车企自我拯救的故事。它就是英语老师尹明善创办的,曾经的摩托之王,力帆。

摩托大王

提到力帆汽车,不得不提的就是尹明善这位已经85岁高龄的老同志。
老尹出生在1938年,早年经历极其丰富,上过山劳过改,当过英语教师爷,47岁才下海。

1985年,老尹开了一家出版社,发了一本书,赚了第一桶金:10万块钱,算是大器晚成。不得不说,英语老师真是个神奇的职业,有转行造手机、做直播的,有做电商的,还有四处演讲的,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到了1992年,摩托车在中国尤其是重庆遍地开花,老尹看准了时机,拿出20万积蓄成立了力帆的前身:轰达研究所,主要做摩托车零配件。根据老尹的说法,轰达是指轰的一声就到达了,听着像是我元旦放的二踢脚,但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大家也都知道,蹭个烂仔本田的热度罢了。

但哪有那么多远见,真正的原因还是尹明善想搞钱。老尹的第二任妻子叫陈巧凤,陈巧凤有一位娘家远房亲戚叫袁德秀,袁德秀的老公叫左宗申,就是宗申摩托的宗申,为什么突然想造摩托车懂了吧?大树底下好乘凉啊,而且轰达研究所里也曾经有左宗申的股份。

轰达最初只有9名员工,厂房也只有40多平米,但老尹却对员工说:我们要造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就跟我老板给我画的大饼一模一样。但不得不说老尹还是有真本事的,通过组装建设摩托的发动机倒卖,当年就赚了500万元。1994年,轰达甚至还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100cc四冲程发动机,也算是能写进中国摩托车发展史的大事。
在此后的几年间,轰达发展的顺风顺水,新大洲、钱江等企业都采购过轰达的发动机。2001年,甚至还把摩托车卖到了本田的老家日本。本田一看,你甜蜜欺人太甚了有点,HONDA转手就把轰达给告了,老尹只好把公司改名叫做力帆,车标上的三个船帆,代表的是全力以赴。

但说归说,这一时期力帆摩托在国外的知名度和本田是不相上下的。
另外还有个小插曲,十几二十年前小有成就的企业家都喜欢买足球俱乐部,比如皮带哥,比如王首富,老尹也不例外。2000年,力帆收购了重庆前卫寰岛红岩足球俱乐部,改名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当年就拿了个足协杯冠军回来。此后17年间,力帆无论赚没赚钱,该给俱乐部的一分不少,在圈内有口皆碑,直到今天还流传着“一生一城,一队一心”的传说。

2003年,力帆成了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尹明善本人也入选了福布斯排行榜前50名,成了重庆首富,这一年,老尹65岁。按理说已经到了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轮流与我……的年纪了,但人老心不老,眼看着人们越来越有钱,越来越多家庭把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老尹决定再赌一把,开始造车。
开始造车

尹明善的骨子里是个文化人,做事之前,口号要喊得响。

2003年造车前,老尹喊出了“到处是丰田,遍地桑塔纳。问问力帆人,我们该干啥?”的豪言壮语,但话传到另一位做摩托车出身的大佬李书福那里,得到的评价却是:“力帆凭什么做轿车,有什么资源基础?价格战一冲,它第一个就垮掉”。

通俗点说就是,你要啥没啥,想造车那简直就是肚脐眼放屁,怎么想的?事实上,李书福几乎完美预言了力帆的结局,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自己救了力帆。
二十世纪初,大量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但能拿到准生证的寥寥无几,力帆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有两张。
最开始,力帆想的也是找个国企挂靠,借用生产资质,但没人理。后来,力帆选择了买,2003年,力帆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股份,获得了商用车生产资质,6字头的“力帆汽车”这张准生证就是这么来的。

凭借着这张准生证,力帆和大理骏马工贸集团合资组建了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生产过不少微面、轻客以及大中小型卡车,但主要面向农村市场,见过的朋友应该不多。


2005年,已经横跨政商两界的老尹给力帆搞来了第二张准生证:7字头的“力帆乘用车”。同年德国国际汽车展上,力帆的第一款轿车:力帆520亮相,次年1月全球同步上市,你没听错,是全球同步上市,力帆卖摩托车时在全球铺的渠道全都用上了,并且很快在俄罗斯、乌克兰、伊朗、乌拉圭等国家建立了海外工厂,这几个国家也基本是自主品牌出海的首选。

那时候我刚上初中,最常看的汽车节目是老家黑龙江台的《车行天下》,有一期力帆520整的活儿让我记到现在。他们搞了一个蛙跳的活动,一堆车在场地上撅着屁股跳来跳去,场面蔚为壮观,后来力帆还把这活动整成了固定节目,叫力帆汽车巅峰特技秀,每年举办。

不过神奇就神奇在这,力帆520虽然搭载了原装进口的mini同款1.6L发动机以及来自PSA的底盘技术,试车场上蛙跳也跳得贼溜,但消费者却反映这车质量十分堪忧。甚至有位车评人给出了“力帆是第一辆也是唯一一辆方向盘没有正对着我的汽车”的评价。对友商和消费者来说,力帆的操作就像一记千年杀,给大伙开了眼儿了。
但有一说一,力帆520的外形在当时一众国产车中绝对算是出类拔萃,车身线条非常流畅非常国际化,而且售价还不到8万块钱,所以卖得还算不错。
在这之后,力帆又推出了520两厢版、620、320等,尤其是力帆320,你看这个外形,Mini人称小力帆。

凭借这些车型,力帆在2007年开始就成为了自主品牌销量前十的常客,2010年,力帆甚至还在上交所敲钟,成为了中国首个A股上市的民营汽车企业,尹明善家族的财富也达到了111.66元,仅次于龙湖的吴亚军夫妇,屈居重庆第二富。想想也是,人家龙湖做地产的,可不是首付么。

总之,在2010年前后,尹明善和力帆迎来了高光时刻,并一直维持到2012年,这一年,力帆的年销量达到了18万台。而在这之后,力帆就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直至破产。
起死回生

力帆的破产是有预兆的。
一方面,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力帆的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到了2017年,力帆在自主品牌质量排行榜中勇夺倒数第四,但大幅领先于一汽、东南和东风风行。

更要命的是,和众泰一样,力帆也从未有过国六车型,燃油车领域整体溃败。而在新能源领域,力帆更是惨的没边。
2009年起,国家开始试水推行新能源汽车,次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公布,众多牛鬼蛇神也是在这个时间段纷纷做起了新能源车,赚点国家的钱,力帆也不例外。

但事实上,力帆在新能源领域的起步还要更早一些,早在2007年力帆就已经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到了2010年,力帆和中科院联合成立了上海中科力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名头很大,看起来像是要正经造新能源车了。同年,力帆620电动版还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唯一的纯电动服务用车,但民用版620EV却直到2015年才上市,这期间经历了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

和620EV一起上市的,还有力帆的新能源规划,尹明善表示,力帆不仅要造车,还要发力共享汽车、无人驾驶等领域。但步子迈得大了,容易扯着蛋,2016年10月,财政部的一纸文件无情的捏碎了力帆的蛋,文件中说,力帆有2395辆新能源车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条件,涉及资金1.14亿元。所以不仅要收回补贴,还要超级加倍,罚你一个小目标,同时取消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更严重的是,力帆乘用车的新能源生产资质也因此被暂时回收,力帆的新能源战略基本夭折。

虽然后来又推出了330EV、820EV等产品,但力帆这时已经无力回天。到了2017年,力帆的汽车业务基本停摆,2020年,力帆全年销量只剩下200多台。同年8月,力帆正式宣布破产重整。

力帆也不是不想支棱起来,但实在是没啥资本,到最后只好卖身还债。2018年,力帆把一个年产15万的乘用车基地卖了33亿,2019年,把一批设备卖了11.3亿,甚至在这期间,还把造车资质卖给了车和家。
前面我们说过,力帆汽车一共有两张生产资质,分别属于力帆汽车和力帆乘用车,卖给车和家的只是力帆汽车的那张,而保留下来的力帆乘用车,旗下还拥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可以独立生产燃油车。

有一说一,这是一笔好买卖,缺钱的传统企业遇到了擅长圈钱的互联网巨头,等了许久的意中人,终于架着七彩理想ONE来接亲,李想拿到了资质,力帆拿到了钱,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多好。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尹明善的儿子尹喜地,有道是:老尹打江山,小尹玩得欢。尹喜地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精彩哥”的论坛ID和“中国布加迪第一人”的诨号,风头远胜王思聪。

但江湖流传,小尹并不是我想成为的沉迷酒色的富二代,反而像个非常有亲和力的邻居大哥,只是对经营公司不感兴趣,同时还有着非常雄厚的资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罢了,力帆有难的时候,他甚至还把自己的布加迪变卖了6500万给公司输血。咋说呢,反正我已经眼角流下羡慕的口水了。

没有造血能力,只靠输血是活不了的。力帆的一系列操作并没有让自己转危为安,2020年8月,力帆集团正式宣告破产重整。作为重庆汽车工业的重要一员,力帆不能说死就死,两江新区特意组成了“满江红”项目,先后对接了十几家国内车企后,最终选择了准备在西南市场发力的吉利来接盘。怎么理解这件事呢?对力帆来说,吉利是他的sugar daddy,但对同样在重庆的长安来说,多少有点引狼入室的意思。

对此,曾精准预言力帆结局的李书福,口风有了180度的转变:“力帆本身就是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在行业里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所以我们认为力帆是值得重整的。”此一时彼一时啊。
在吉利的帮助下,2021年2月力帆重整完毕,4月,力帆股份去星摘帽,更名为力帆科技,并在随后和吉利一起成立了睿蓝汽车,推出了枫叶80V、枫叶60S两款产品,主打换电模式。眼尖的朋友能看出来,这就是吉利嘉际和远景的壳子,里面装上了电池和电机。


总之,力帆这一口气算是喘上来了,2022年,力帆全年卖了41142辆新能源车,至少暂时远离了ICU。
每当看到力帆这种事的时候我总是会想,我们的市场果然足够大,大到各种企业都有机会来插一脚。对力帆来说,他虽然没有像众泰之流沦落抄袭为生,但也并非靠技术吃饭,充分竞争的市场,已经给出了足够的教训。

而对尹明善其人,我是尊重的,前半生颠沛,后半生传奇,这一辈子过得足够精彩。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是黄师傅,还想看哪家车企,欢迎评论点钟,如果你觉得有意思的话也可以转发给小伙伴,我们下期再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