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百年豪华品牌向国产车企“求助”?

    懂车头像懂车头像
    懂车2023-09-07

    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引进来,而现在开始逐渐地走出去。

    最近这段时间里,除了降价以外,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那几个主流的外资品牌寻求自主新势力合作的新闻。奥迪和上汽智己、大众和小鹏、雷诺和五菱等等,同时奔驰、宝马以及马自达也还在交友圈努力寻找自己合适的“伴侣”。

    这些事件背后共同的指向的一个事情,就是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从之前 30 年以引进来为主,现在彻底的要走向以走出去为主。借助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这个口号喊了这么多年, 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今天懂哥是想借着奥迪跟中国本土电动车平台的技术合作,给大家客观地分析一下其中奥迪和智己的优劣势。

    首先我们能想到最大的一个负面问题就是奥迪在中国这么多年积累的高端的形象,中国消费者对德国技术的信任,以及整个大众集团的影响力。过往奥迪在中国豪华市场的地位我们毋庸置疑,BBA它占一席。而现在它为了更快速地融入高端新能源市场,决定使用来自中国本土公司的技术平台会不会动摇它的品牌根基,伤害它的品牌资产?

    必然会!而且影响还不小。反过来想,我们应该思考奥迪在明知道会严重损害品牌价值得的前提下,还要坚持这次合作,可想而知本土品牌的技术扶持对它来说有多重要。那么奥迪如果做这个交易,它得到的好处有哪些?

    硬产品力的显著提升

    从销量数据可以看到,国际品牌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是非常惨淡的,即便是带头冲锋的通用,也没法跟本土的中下游企业相比。这个差距之大,真不比当年国产与合资的差距小。

    眼前奥迪电动车的业务几乎没有什么进展,e-tron系列的未来也没有盼头。如果通过跟中方企业合作能够在迅速把产品力增强,能够在短期内把电车的销量拉起来,这可是非常诱人的“大饼”,而且是现画现“吃”。从技术来源的角度,智己即便不是领头羊的本土高端电动车品牌,但它展现出来的设计水平和品位的高端调性,以及它在智能化的探索成果,所有都跟奥迪品牌定位以及它本身的需求相当匹配。

    核心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这些东西给到奥迪,那简直就是如获至宝。因此,这个合作其实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困扰奥迪的问题。

    另外,奥迪和智己的合作在懂哥看来还有一个很积极的意义,就是和它捆绑在一起的另外两家德系豪强,接下来肯定也会在中国市场寻觅伙伴。比亚迪和丰田合作我们觉得是平换,消费者心目中没有落差。但当奔驰、宝马和奥迪都主动向中国车企索取技术支持时,整个市场的看法就变了。

    让产品更加年轻化

    电车能够快速打破市场平衡,与它年轻化的属性密切相关。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末期,年轻化消费就已经形成口号,而到了油电交接的时间节点,年轻化变成了真正的主流。

    新科技的标签在特斯拉以及蔚小理等新势力的冲击下,让所有保守派的传统车企电车市场丧失了竞争力。所以奥迪要想快速地在BBA中脱颖而出,给自己整个产品体系注入新鲜的年轻血液尤为重要。

    有了先进的平台加成,智能化和电驱动各种参数也相当亮眼,结合奥迪一贯优秀的工业设计和底盘调校能力,我觉得合起来化学反应的结果应该是利远大于弊。这次合作真的很大概率能够帮助奥迪在整个电动车市场重新焕发光彩。

    而且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奥迪这个量级的品牌不可能一直依赖外部来提供核心平台技术,它的难点只是时间。所以懂哥认为奥迪会双线程并行,在与智己合作的同时,自己的核心平台技术也同步去开发。在本身的核心平台开发完成之前,电动车市场就要依靠合作伙伴来支撑。从商业逻辑来讲,这是一个很合理且明智的选择。

    南北阵营攻防兼备

    过去三十年里,奥迪在中国的业务几乎全部都是依赖着北方的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只是近几年新组建的品牌。纵观整个中国市场,一汽奥迪拥有着非常大的经销商规模,并且也手握着奥迪技术所有能国产的热门车型。结合这些因素来看,虽然同为奥迪在华的合资品牌,但上汽奥迪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度远不如一汽奥迪。

    那么问题就来了,眼前和智己合作的机会,对于帮助上汽奥迪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对于德国奥迪来说,在北方的一汽奥迪可以靠自身的技术去维持品牌的运转,保留这个历史悠久的合资公司,把原汁原味的奥迪留在市场。而在南方可以用新的技术来源和新的合作思想去探索新的玩法和新模式。尝试更多大胆的产品,把步子迈大也不用担心扯蛋。因为北方的一汽属于防御阵地,稳住整个大盘,而南方上汽可以看作是一个试验基地,未来进军电动市场的利刃。

    这个合作能让两个合资公司的战略布局以及品牌定位更清晰,完美地解决了上汽奥迪绕不开一汽奥迪的烦恼。底层的产品框架完全不同,可以打出差异化竞争。

    写在最后

    最后懂哥再回答一个关于网友经常在后台提过的问题,为什么外资企业搞电动车比中国慢这么多?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政府有足够的决心,并且也用实际行动去给到了巨额补贴和政策扶持。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补贴红利的末期,但奥迪想必也考虑过这一点,早加入早享受,再犹豫可能真的连口汤都喝不上。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