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部分地区充电费大幅上涨背后,公共充电桩行业困境如何解?

    金羊网汽车频道头像金羊网汽车频道头像
    金羊网汽车频道2023-09-01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潘亮 实习生 陈磊

      6月以来,不少上海、郑州、重庆等地的新能源车主表示在使用公共充电桩时,发现充电费有所上涨,部分地区涨幅甚至高达87%。相比之下,多位广州和深圳新能源车主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近两个月本地充电费未有明显变化,但一旦充电费大幅上调,新能源车的补能压力将愈加明显。车主刘先生向记者表示,目前按每分钟1.50元(快充)计算,充满一次电一般要80-100元。

      公共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命脉,市场走向关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此次多个地区涨价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发展困境?要维持行业“红利”还有哪些高效路径?

      专家称适度调价可理解

      据了解,公共桩充电费由销售电价和服务费组成,前者是运营商从电网采购电力的成本,采用平价和峰谷电价两种策略,动态更新;后者由运营商收取,主要用于经营投入、设备维护、合理利润等。2018年起,广东对服务费设置每度电最高不超过0.8元的上限。

      2023年6月1日起,《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始执行,大工业用电与一般工商业用电被归并为工商业用电。此前,多地公共桩收费以大工业电价为标准。以广东为例,2018年以来,除深圳以外,省内各类安装独立电表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统一按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执行,免收基本电费。

      一般工商业电价相对较高,标准统一后,原本执行大工业电价的桩可能上浮电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涨价是工商业用电政策调整所致。

      今年入夏以来,多地持续高温,用电需求大增。粤桂等五省区最高电力负荷一度高达2.26亿千瓦,创历史新高。日趋紧张的电力供应与电价新政耦合,助推电费水涨船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新政可能让工商业电价略微波动,未来该类电价将更加灵活调配,部分以议价方式进行。“当前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很低,适度抬高公共桩电价也可理解”。

      “相信市场的力量会将充电价格调整到均衡状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车主可安装家用充电桩,随着家用桩的普及,市场对公用桩的需求将有所下降,进而倒逼运营商下调价格。利用率也是影响涨价幅度的重要因素,车主可选择利用率较低的点位充电。

      充电桩企业同样亟须“充电”

      充电桩运营商的日子也不好过。2020年至今,充电桩头部企业特来电年净利润分别为-0.78亿元、-0.51亿元和-0.26亿元,尽管亏损幅度收窄,但仍未实现盈利。

      在盘和林看来,涨价更多是出于运营商平摊成本的考虑。一方面,各地方公共桩复用率不均衡,或24小时连轴转,或到节假日才有客流;另一方面,充电桩建成后,长期运营维护也将助推成本增加。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提高收费不失为一种选择。

      建设投入高,运营维护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是充电桩企业的老问题。曾有充电站老板对记者透露,50个充电桩的投资高达1500多万元。目前,各省市对充电桩建设运营给予不同规模政策补贴,但记者梳理发现,补贴额度正在收缩。2016年,广东对直流和交流充电桩的补贴上限分别为每度550元和100元。到2022年,补贴力度最大的粤东西北地区,上限已下调至每度300元和60元。

      充电桩的日常运营管理、电力维护也是一场成本“马拉松”,记者发现,只有少数地区的补贴政策覆盖上述环节。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曾公开表示,充电补贴应偏向运营环节,防止补贴在无效资产上空转,“如果是建设补贴,补贴不考虑充电桩建在哪里,导致新增充电桩数量较多,但充电桩的位置比较偏,使用率较低”。

      此外,利用率较低、地区分布失衡、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同样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国内充电桩整体利用率仅在3%-5%。一、二线城市和东部省份的充电桩密集设置,部分内陆城市却星星点点。

      “充电桩行业实际上也是一个看‘地段’的行业,占据更多有利位置的公共桩运营企业,有更好的盈利能力。”盘和林提到,当前大多数公共桩运营商的收入并不能覆盖成本,要降低成本,扩大盈利,除了涨价,最好的方式是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使用量,这需要合理布局规划。

      充电运营商曾掀起补贴价格战,通过办理会员减免费用、提前充值送电费等方式争夺市场。但烧钱补贴加剧恶性竞争,也压缩盈利空间,企业相继退出低价竞争。运营商工作人员对媒体记者表示,此次涨价是让充电费回归正常状态。

      盈利模式单一也持续困扰充电桩企业。运营收入主要来自服务费、电费差价、增值服务,电费尚无溢价空间,增值服务处于早期阶段,服务费几乎占到总收入的90%。多重压力之下,提高收费往往成为企业为数不多的“充电枪”。去年12月,星星充电贵州地区发布公告称“由于电价的变化挤占了服务费空间,使我司经营困难重重”。为了“更好地、可持续地”提供长期服务,该地区上调了部分站点充电费,疏导电价压力。

      充电设施加速铺展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665.2万台,其中公共桩214.9万台。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1620万辆,总桩车比为1:2.44,公共桩车比1:7.54。

      根据规划,到2030年,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按照桩车比1:1的目标计算,未来7年,充电设施建设仍有5754万台缺口。

      根据《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省规划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4500座以上、公共充电桩25万个以上,包括公用充电桩约21.7万个、专用充电桩约3.3万个。珠三角地区城市核心区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0.9千米,粤东西北地区城市核心区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2千米,公共桩桩车比约1: 6.4。充电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

      除了加快填补供需落差,“光储充”一体化、车网互动等技术也在加速落地,为充电运营商降本提效,减轻电网负担。

      今年7月,南网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在珠海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将产生700万千瓦时“绿电”,项目集光伏发电、电力储能与充电桩于一身,成为缓解供电压力和充电难问题的理想方案;同期,蔚来汽车发布20kW V2G充电桩,充放电二合一,电动车可在电网负荷低时吸纳电能,负荷高时释放电能,形成车网互动,帮助电网削峰填谷,车主亦可利用差价获益。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