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沸腾了,大涨40%,这时代,真的变了

    凯恩斯财经头像凯恩斯财经头像
    凯恩斯财经2023-07-27

    小鹏汽车这两天起来了,港股大涨超30%,总市值超1380亿港元。带动今天汽车整车、充电桩、造车新势力等概念股纷纷大涨。

    消息大家都看过了,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15美元的价格买入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大众集团也将排在何小鹏、阿里巴巴之后,成为小鹏汽车第三大股东。

    燃油车大佬竟然要向我们汽车厂商学造车技术了,竟然这么大手笔投资?

    大概是小鹏能带给他们一些技术,也给大众去供应生产新的车型,新的车型自然也是智能汽车上,比如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这类的业务,小鹏汽车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在国内车企里面算是强的。

    表面上看,是个单纯的合作,其实这是个特别有意义的。以前传统燃油车,我们缺少技术,怎么办呢,市场换技术,当时我们汽车有消费市场,而汽车厂商生产不出来一些汽车。那时候,美、日、德、法等国家的先进汽车制造商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汽车设计、试验、制造技术,任何一个生产商都想尽快进入中国市场。

    于是那时候国家决定准许国外先进汽车制造商进入国内市场,采取跟国内厂商合作的方式生产轿车,以此来开拓国内市场。这事也能成,我们给了你们市场,你们要给我们技术,目的是让国内的汽车厂商利用谈判,以市场为筹码,让外企同意转移技术的方式来提升本土企业的生产技术。

    咱们这么想,但事情就是不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主要是开展这个市场换技术的项目的主体是厂商,各个厂商自己去谈判技术转让的细节,各做各的,有些厂商在以效益为先的情况下,率先签订了合作协议,生产轿车一看,这么好卖。其他的厂商一看,眼红了,也顾不上什么谈判技术转让了,开始与外企签订合同,引进汽车过来。
    当时我们是有汽车买就行,对于什么车型之类的,可没现在计较,也不用什么最新款,只要有车,车能开能上路,我们就能买,汽车厂商也不用引进最新的汽车技术,引进差不多的,在国内都能卖得很好,毕竟消费需求在那摆着呢。

    你现在想想,当时大路上最常见的是不是桑塔纳,过去那几十年里,上汽生产的桑塔纳汽车累计销售达到了400万多台。车是卖出去了,可像什么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技术还是没学来。


    现在不一样了,谁能想到燃油车最牛的大众,在电动车技术上实在是不行,像往我们国内市场推的ID4、ID6等等也卖不太动。未来是新能源的市场,大牛也得低头,也得学。2023上半年,大众在全球交付了32万辆纯电汽车,同比猛涨48%。可在我国只交付了6万辆纯电汽车,同比还下降了1.6%。大众的ID.系列电动车,像ID.3在2021年到现在, ID. 3 的最高月销量是去年7月的四千六百多辆,卖的最少的去年二月份,只有一千来辆,整个一年都不多,今年上半年,ID.3 总共卖出了13665辆,是比亚迪海豚6月销量的一半。
    大众的纯电汽车在我们这里几乎打不过国内那几家,大众既没有智能驾驶,也没有软件系统,拿什么来和比亚迪小鹏蔚来竞争。

    你看,是不是,时代真的变了


    这次大众与小鹏的合作,特意强调两款车型“特供内地市场”,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和增速领跑全球。这块蛋糕太大太诱人,大众砸50亿,就是不想错失这块市场。之前奥迪也走合作这条路,与上汽达成了联合研发电动汽车的协议,也是一样的,中方出技术(纯电平台),德企负责销售和设计。

    但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很内卷了,哪怕是比亚迪,现在也有清库存的烦恼。合作之后,等到生产出来汽车,国内车企早就卷出一些龙头中的小龙头了,所以,国内市场不一定会有多大的改善。国外车企能杀进来的特斯拉,之后你看看还有哪些车企杀进来了,杀进来的特斯拉开始可是看不起任何国内车企的,现在还要和比亚迪厮杀,剩下的外企厂商要和成熟且性价比高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正面去较量,现在都难了,后面会更难。甚至碰都碰不到比亚迪,可能连小鹏蔚来这些都竞争不过。

    所以更多的应该是有机会去改善国外市场,大众这几十年以来在全球建立了成熟销售体系,还有燃油车的成熟市场,把和中国合作出的新能源汽车挂标直接运向全球,这样的方式会比国产车出海更顺利。

    即便大众有技术,可能也不敢大量的砸钱做,电动汽车产能的扩张得有很多的固定资产投入,还得有一个建设的过程,这两个都做到了,也不能立刻生产,因为缺少稳定充足的订单保障,前期就大手笔的扩张,会导致产线空置和折旧等开销,这些慢慢的能拖垮车企的单位产品盈利水平。

    电动车的发展轨道和互联网发展轨道还不太一样,互联网企业最开始会用价格比较低的产品和服务抢占市场,抢占市场这个过程要快,像滴滴当时和快的打车抢市场,谁获得了消费者的首次注册使用,谁就多了机会,模型跑通的概率就更大。等市场扩大了之后,凭借产品黏性客户黏性,不愁没有赚钱的机会。

    所以你能发现,为啥有些厂商在扩产时会去引入产业链下游的投资人,因为这样能保证生产的车能销掉。也不用再去考虑什么产线建设和调试、电池安全检测、产品认证这些环节,仅仅一个电池安全性和循环性能的检测环节,就少不了前驱体—极片—电芯—模组—电池这些各个测试,全部测试下来很漫长。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