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新能源造车时代,给车企3个敬畏:敬畏用户,敬畏行业,敬畏产品

    狮座谈車头像狮座谈車头像
    狮座谈車2023-07-04

    #世界车中国造#

    许家印声称,恒驰汽车“人人见,人人哇”。但或许令许老板没想到,“人人见人人哇”到最后却变成了“人人见人人骂”。也许,和贾跃亭闹掰是许老板伤心的开始,而这一次被骂,是许老板心碎的高潮。

    恒驰汽车六辆概念车被骂的“点”五花八门。有人说“车身比例不协调”,有人说“造型十分山寨”,有人给每辆车都找了一个“爹”,还有人甚至扒出了设计师的“野鸡经历”来为自己痛骂恒驰汽车提供更多佐证。

    当然,更多的人只用两个字,就轻飘飘地否定了包括恒驰汽车在内的所有造车新势力——这些车企啊,缺乏“敬畏”。

    说到“敬畏”这两个字,我是颇有感触的。工作的时候需要敬畏领导,毕竟还得靠搬砖吃饭;下班了之后需要敬畏女朋友,毕竟稍不留神就会有灭顶之灾。但造车为什么需要敬畏,谁也说不上来。

    本着“认认真真钻研问题”的栏目精神,今天的《趣问》就来探索一下什么叫“敬畏”?在过去这种态度给汽车工业带来了什么?现在我们还需不需要它?

    [·最初的敬畏:严谨制造 尊重生命·]

    1885年的卡尔·本茨并没有想到,自己开创了一个四轮驱动世界的时代。在马车时代造出的汽车虽然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却真实地推动了人类现代化进程。

    卡尔·本茨后,亨利·福特等人将汽车实现了量产化,让其走进了千家万户。汽车不再是作坊式单打独斗的手工制品,而是规模化、产业化,变成了一个全球支柱性的工业。

    由产品变成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汽车工业逐渐形成了自己风格的范式,而这种范式就是俗话说的“敬畏”。这种“敬畏”代表着严谨的制造态度,对产品负责,尊重生命尊重消费者,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而这种态度,正是引领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

    在历史上,由“敬畏”而实现超车的日本汽车工业最有发言权。上世纪末,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那时,丰田的汽车事业正处于萌芽时期,而欧洲发达国家的车企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的历史。

    从那个时候起,丰田没有放弃追赶,而是因为“敬畏”去吸收汽车工业的精髓,不敢大意马虎,直接体现在了流程的严谨性,形成了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两大原则,准时化和自动化。

    严谨成熟的“准时生产”体系,就是将“以设备为中心进行加工”的生产方式,改变为“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来摆放设备”,形成专线生产,并计算出每个产品的节拍时间。

    而自动化,则是在出现问题时让生产线自动停止。自动停线的自动化,才能在现场、现物根据现实找到问题的根因,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质量问题。

    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个人对汽车工业的“敬畏”,也体现在了实事求是的作风上。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绝不要相信一个不洗手就去吃饭的工程师。”

    为了把精益生产方式实施成功,达到目的,丰田不断地鼓动那些高级经理们。在鼓动和压力下,人们开始慢慢地接受这种改变。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整个汽车行业出现大量的库存,这时的丰田不但没亏本,反而实现了赢利。

    上个世纪的丰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叫“敬畏”。为了让汽车安全可靠,汽车工业跌跌撞撞走了一个多世纪。百年的汽车历史中,人们对于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积累的经验,以及成熟汽车企业积累的开发测试生产体系,这些才是汽车行业的真正财富。

    而“敬畏”的本质,正是对这些经验与体系进行创新与传承。但在当下的汽车工业中,造车新势力的激进与人们思想的保守,进行着激烈的碰撞。“敬畏”这种态度也在口耳相传中变了味道。

    敬畏,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因尊敬而畏惧。心存敬畏,则会三思后行,行有所循,行有所止。没有敬畏,则会脚踩浮云,天马行空。敬畏是一种态度。

    做产品需要秉持对3大件的敬畏之心:

    1.敬畏用户;2.敬畏行业;3.敬畏生活/生命。

    1.敬畏用户

    用户是产品的使用者,产品解决用户的问题,产品的价值(有用、易用、好用)由用户说了算。不敬畏用户,就会自己想当然。敬畏用户分两层,1.1敬畏每一个用户个体;1.2 敬畏用户整体。

    1.1 敬畏每一个用户个体

    每个用户有自己的特征,诉求会有差异。就像医生给病人开方子一样,如果不问病史、病因、家族遗传等情况,简单的开出标准化的药方,这样能治愈部分病人,却无法对有些病人有效。比如都是咳嗽,有的是咽炎引起,有的感冒发烧引起,有的有痰、有的没有,病因、病状不一样,就需要医生对症下药。

    做产品需要先充分了解用户,再对用户诉求进行抽象、提炼、归纳出用户需求,而后根据业务、技术情况,确定做哪些,不做哪些,先做哪些,后做哪些。即使我们无法解决每个用户的问题,为每个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方案,但我们至少尊重他们的诉求,心怀谦卑,用户诉求都不了解,更没法做产品上的取舍、路线、规划。

    这两天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有一幕,太乙真人在哪吒3岁生辰宴时,把自己的坐骑(一只憨态可掬的猪)送给了哪吒,可是坐骑到哪吒那后,变成了风火轮,熊熊烈火、飞速前行,这特质太适合哪吒。原来太乙真人的坐骑会根据主人的特质,自动变成适合主人的模式。不禁感叹这产品已经不只是敬畏,是有灵性。

    1.2 敬畏用户整体

    很多时候产品不是为某一个客户而做,是为成百上千,甚至上亿的客户而做,所以更需要心怀敬畏,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每一个改动,将会影响N多人的使用与体验。产品做的不好,就是浪费用户的时间,人的一生最大的约束条件之一就是时间,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很多年前,在一次事业部大会上,老陆(陆兆禧)语重心长的敬告我们,产品的每次改动,影响的是上亿的用户体验,请大家下手慎重!

    用户整体区别于个体用户,我们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类、分层,比如根据活跃度分,根据业务价值分,根据行业分,分类要根据分类属性对产品的不同诉求来进行。根据用户分类充分了解用户诉求,产品上线后再根据用户反馈、持续迭代优化,做产品很忌讳只管生,不管养。

    2.敬畏行业

    敬畏行业,就得先懂行业,洞悉行业的五行八卦,不要动不动就喊口号,要革别人的命。所谓的别人在行业耕耘了多年,一定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凭什么说革命就被革命,且革命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又凭什么办公室吹着空调,就能革别人的命。当别人在40几度闷热的仓库里盘点,当别人在下沉市场穿梭的时候,我们吹着空调的冷风,却扬言要革命,何来的底气?有的话大佬们可以说,我们这些一线的产品经理还是慎言。

    行业跨界融合时,对新进入的行业更要敬畏。比如以前没有做过金融的,一脚迈入金融的大门,还以为来到了一个到处捡钱的地方,毕竟感觉金融赚钱更容易,于是拼命做大资产盘子,却不知道金融永远在做风险定价。

    去年有人闲聊说起库存数据,说有库存数据就可以授信200万信用贷款。实在不知道这判断咋来的,第一数据的真实性不一定过得了关,第二即使数据真实性过关,有什么风险防控手段?数据只能搭建风控模型,无法搭建风控模式。我追问了下,为什么可以授信200万信用贷款,哥们说市场就是这样的。Hmm.How interesting.

    在我刚入供应链、物流行业的时候,前半年时间里,心里悄悄diss行业产能好低,行业认知还停留在解放前。经过半年,才慢慢理解,供应链、物流这个行业就是重、复杂,牵一发动全身,复杂度比电商大的多,电商的目标很明确,要GMV、要获客,而且销售团队在国内大部分公司,占据核心地位,内部可以呼风唤雨。而供应链部门多是支持部门,地位尴尬,要推动的事情多半掌握在销售、采购这些核心团队,自己没有决定权。只有在我们深刻的感知到这些之后,做出来的产品才有可能打动用户,打动人心。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征,每个行业的人,气质都不一样。不深入行业,无法找到行业解决方案,不敬畏行业,想当然的做产品,需要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并承担试错的成本。

    3.敬畏生活/生命

    我见过的大中小企业至少上千家,从小在江浙这种经商的氛围下长大,企业的起起落落看的很多,也被企业家精神所打动,他们永远不服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以更能理解他们的苦,他们背后不是工作,是企业主全家人的生活,也是几十、几百号员工的工作之所,是员工们的家庭支撑。光每个月给员工发的工资,就够企业主愁上一壶。

    我们曾经拜访了常州一家作牛仔服装的企业,公司在出租车都到不了的地方,他们流水线的工人很多是村里的70岁的老人。这家企业的发展不但承载了企业主一家人的生活,也承载了村里的就业,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这与我们这些做产品的人办公所在的写字楼,完全迥异。

    我们做的产品就是在服务一帮这样的用户,作为产品经理,如果深入了解了,怎么会好意思说:"管他呢,上了再说。你懂还是我懂?"

    多年前的阿里国际站中供欺诈事件,有些朋友可能听过。当时我在国际B2B做用户研究,我们每次必然要去参加广交会,因为广交会上有来自全球各地买家。会场上,阿里有自己的展台,地铁的各个口子也会有接待处。我们在各个展台、接待处流动,负责和买家聊天,调研他们的需求。欺诈事件前的那次广交会,我们很失落,因为来展台的买家,不少是来投诉被骗的。有个看上去很儒雅的买家说他去大使馆投诉了,没用,特意跑到广交会来投诉,因为这笔订单让他几十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如果投诉不成功,他还要去联合国投诉,因为损失背后不只是他个人,还有他的家庭,他的企业。

    那段时间,公司很多人在处理类似的投诉欺诈案件,心神疲惫,没有什么工作比这种更让人焦心。后来,公司终于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处理。处理结束后,公司内部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复盘,很多管理层、参与者痛哭流涕。只能说那个时候,公司的销售管理制度、大家对市场、对客户、对生活都失去了敬畏之心,才会如此。幸好,之后有了廉政部。

    再来说滴滴的顺风车事件,年轻的生命消逝,在很多个环节原本都可以做的更好,或许有机会可以挽回生命。但在商业利益面前,在屁股决定脑袋的组织架构、职能划分面前,大家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与警醒。

    敬畏是每个人、每家企业,成长道理上的必修课。

    反思:为什么会没有敬畏之心?

    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没有敬畏之心的原因,大概有3个: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2.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不确定,但有试错的资本;3.缺少被生活重击的人生体验。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前几天我们有个讨论,关于商家的整体销售计划和分区域的销售占比是否要合并在一个功能里的问题,决策关键点在于我们所服务的企业客户中,负责整体销售计划和分区域销售占比的,是不是同一拨人。

    起初同事坚持合在一起,理由是他认为这两件事情是同一拨人做的,因为在他曾经服务的公司(全球顶级公司)里就是一拨人做的。

    我们开玩笑说:1)哈哈,看来你跑的商家太少,目前我们接触的还没有一家企业是一拨人,都是两拨人;2)你曾经服务的公司是全球顶级,内部管理当然更专业,和我们现在服务的公司,不是一个类型的,不太有代表性噢。

    尤其在服务B类用户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用户是什么样,才是常态。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相关的经历,难以感知客户需求。

    2.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不确定,但认为自己有试错的资本!

    比如:

    1) 错了大不了改,又不是不能改。这种没什么好说,只能说有底气,有资本就是好。经历过赤贫资源的人,是舍不得花资源在错了再改上的,也不会愿意制造和技术协同的矛盾,肯定先试着想清楚再做。

    2) 错了也没什么,因为在产业中有绝对话语权,大不了客户抱怨几句,还不是要听我的。这种就更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牛气,只是要搞清楚,哪来的牛气,是因为自己牛,还是因为躺在平台的光环下。

    3.缺少被生活重击的人生体验。没有体验过失败、没有体验过艰辛、一路顺风顺水,不太容易有同理心,更难有敬畏心,会觉得有些事情理所当然,或者无关自己痛痒,也就更无法领会别人的痛。生活、工作太过顺利,容易膨胀。我敬佩一路成长非常顺利的人,更欣赏那些跌倒了爬起来的人。

    敬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内核,出来混都要还的,不要侥幸。我们在很多事物面前,很小白,也很渺小。

    无论哪个时代,“敬畏”都是造车的必需品,但绝不是绊脚石。所以说,请尽情的创新吧。特斯拉早就被人诟病“不敬畏汽车”,但时至今日,人家已经成了全球市值第一车企。

    别总空谈“敬畏”,瞧瞧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