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MS介绍
DMS是指驾驶员监测系统,Driver Monitor System ,通过车载摄像头检测用户的面部表情、身体特征,用于识别司机的驾驶状态,例如疲劳驾驶、驾驶分神等情况。
二、DMS产业链
在DMS产业链中,主要有DMS硬件供应商、DMS软件&系统集成商、主机厂,请见下图。
目前硬件供应商,尤其是芯片,主要是靠国外供应商提供,国内主要是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实现软件定制和系统集成。

三、DMS保障驾驶安全
DMS的使用场景集中在驾驶安全提醒上,通过DMS监测驾驶员的特征来判断当前驾驶的状态,及时做出反馈提醒,避免驾驶事故。
从政策上来说,国家希望减少交通事故,尤其是要加强对营运车辆的安全监管,因此国家在商用车领域推出政策支持。
从商用车的管理者来说,为了可以有效地管理司机,提高司机的驾驶效率,降低司机驾驶风险,管理者都是相对愿意为这项服务买单的。
从司机来说,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司机都希望自己的驾驶安全得到保障。
四、DMS发展现状
1、系统供应商提供的能力如下

2、当前车企支持的功能如下

五、未来发展趋势
1、硬件安装以前装为发展方向
DMS需要借助专业的摄像头来进行识别,因此涉及到了硬件的安装。目前支持前装和后装。前装就是在制造整车的时候就将需要的硬件、软件系统、算力支撑都随车机做整理的规划。后装则是在已有车辆上安装额外的硬件,影响美观。
商用车消费属性不强,更在乎功能的实用性,加上商用车的政策支持,因此在商用车上后装普及比较快。但随着DMS功能的普及和发展,大众用户达到共识,DMS前装市场会迎来爆发期。
前装 | 后装 | |
优势 |
| 上车里程简单,可以批量安装 |
劣势 | 推广慢,无法对已有车辆进行改造 | 后装产品标准较低,监测效果受限 |
2、与ADAS深入融合,搭建差异化场景
将DMS融入到座舱功能中,便于与ADAS功能做融合,打造更丰富更智能的场景。
例如:
- 蔚来:当驾驶员连续行驶300公里后,将被判定为疲劳驾驶,同时强制关闭NP功能(辅助驾驶系统)。
- 理想ONE:当监测到驾驶员疲劳或者分神驾驶时,会通过视觉和听觉报警提醒驾驶员,当驾驶员没有接管方向盘超过 一段时间时,辅助驾驶功能将会退出并在本次驾驶中禁止 使用辅助驾驶功能。
- 高合:当驾驶员因疲劳而出现驾驶状态不稳定,如连续加速或减速,连续猛打方向,车辆在短时间内连续偏离既定车道等情况,系统将主动与辅助驾驶功能相结合进行风险规避。
3、提升识别准确率,从场景监测到主动预测
目前DMS采集的信息包括机动车行为特征、驾驶员生理特征、驾驶员面部表情,目前市面上主要是对单一的驾驶员表情进行采集,信息单一,模型效果难以保障,需要结合车辆运行状态、驾驶行为换进行判断。
4、提高用户感知,开放自定义功能
目前用户对DMS功能认可度低,实际效果没达到用户预期。因此融合智能座舱的整体设计,加强用户对DMS功能的感知,让用户能够被这项功能触及到、惊喜到,才能让这个产品获得成功。
另外开放自定义功能,将选择权还给用户。将场景触发的设置条件和触发提醒方式的配置功能开放给用户,由用户自己选择在何种状态下需要提醒自己,以及以哪种方式提醒最好。
参考文献:
《2022中国汽车智能化功能模块系列研究— 车载DMS篇》 亿欧智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