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比亚迪价格战,冲量400万?

    胡晓弈头像胡晓弈头像
    胡晓弈2023-02-27

    随着汽车行业导向要素的逐步变革,新一阶段的汽车车企和品牌的竞争,进入关键的价格博弈阶段,不论是以量换价,还是以价换量,不同的车企都有不同的策略,不论是燃油车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

    从已知的数据来看, 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和取消,对于新能源端的成本和盈利的考量,大部分的新能源车企采用了涨价的策略,应对补贴、原料以及人工等变化点,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汽车市场在开年的之初,叠加春节假期的淡季,各大车企和品牌取得从成果不明显,另外用户对于消费能力的考量,也导致了汽车市场的普遍不景气。

    面对市场的种种变现,不同车企也采用了降价的策略,从特斯拉到小鹏等等,已经不同面貌的降价模式,以定金换权益等,以增加权益的数量等等,从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反馈的结果,价格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在销售数据上,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合理的价格区间以及保持良性的盈利能力,才是车企和品牌永续竞争的关键所在。

    从燃油车的优势性价比到新能源的增长空间,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传统车企在规模化上优势也是新能源转型的顾虑,从既有的世界性车企来看,新能源销售数据占比普遍落后于新能源车企和新造车势力,比如新能源销售数据的头部特斯拉以及比亚迪等,还有入门级的上汽通用五菱,包含新造车势力在内,不同的车型级别以及价格区间,都是相互之间避免直接冲突的关键,不同用户群体和用户画像的划分,对于不用用户使用场景下的成本和效率,最直接的交锋点,还是自10-20万的量级,也就是油耗和能耗的双积分盈利趋势。

    从油车到混动到纯电,不论是插电混动,增程混动,换电以及超充,以及还未规模化的燃料电池,对于出行场景的不同维度划分,也导致用户在综合考量产品和品牌的同时,除了刚需之外的紧迫性,对于价格的敏感性,都是经济环境下用户的普遍关注点。对于燃油车和混动车型,以及油电同价的趋势,也拉开了新能源汽车向更高渗透率和市占率跃升的关键手段。

    对于新能源车企和品牌来说,不仅仅需要关注同行业的竞争状态,更需要研究用户的需求焦点,从既有的统计数据来看,入门级的低端已经触及增长极限,豪华型的高端对于豪华燃油车还是占据溢价优势,A级和B级的中端,才是燃油车和新能源关键的交战区间,从增长速度和市场保有量,都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应对该市场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各车企付出更多的资源。

    因此,从市场应对策略上,各大车企都咋发力紧凑型的价格区间和产品普及,更加优惠的价格以及更多的配置选择,从电动化到智能化以及网联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同价不同配置之间的差异竞争,正在凸显其价格车效率优势。这也是各车企都在下沉价格区间段下的必然考量,保持规模化的产销优势以及合理的盈利空间,从既有的用户群体里实现市场的平替与增长。

    从既有的中国汽车近2000万以上的量级,以及新能源近800万的规模,从开年之初的市场反馈来看,车企和品牌需要更加内卷价格战,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满意,才是应对多元化汽车市场竞争的关键战略导向。

    从既有传统车企到新造车势力以及还未量产交付的新品牌,在市场的关键性较量中,还是需要更加尊重价值工程,尊重第一性原理,以持续的降低成本实现市场增长,这才是不确定市场环境的唯一确定方式,另外技术的创新和迭代,也是从本质上推动行业升级转型的关键要因,价格战,不仅仅是价格的较量,更是资源和经营能力的全面较量,逆周期的扩展优势,还需要看看行业前景和战略纵深。

    从价格战一起,回归到新均衡和头部化集中,产品和服务是唯一的竞争锐度,期待中国车企和品牌的全球化道路,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应该今年的重点方向。

    次阅读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