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特斯拉坚持的视觉算法,最终会成为自动驾驶的未来吗?

    走不下去到时头像走不下去到时头像
    走不下去到时2022-09-07


    现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比拼越来越激烈,而自动驾驶将会成为制胜的关键技术。

    自动驾驶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自动驾驶就是对大量交通数据进行运算,最终得到最优的行车路线和速度。其中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获取数据。一般汽车会通过传感器将复杂的交通数据全部捕获,然后再将道路信息反馈到汽车的“大脑”做出决策。而自动驾驶传感器解决方案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技术路径,雷达与视觉算法。

    一边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算法路线”,其主要借助摄像头,对周边物体建立模型,同时把数据添加至神经网络进行纯视觉计算,在自动驾驶中承担“识别”的作用。


    优点在于成本偏低,特斯拉“三目摄像头”的环视解决方案成本在千元以内,并且规模效应会进一步降低成本;但缺点也很明显,在算法不成熟之前,很容易因为算法的错误识别出现安全事故。比如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之前发生的“特斯拉无法识别白色卡车”事件,直接撞了上去,重点还不止一次,在美国也曾发生过两次,那段时间白色大货车成了特斯拉挥之不去的噩梦。


    原因在于特斯拉摄像头收集的画面是2D的,实际道路却是3D的,摄像头很难解决人眼所能见的特殊情况,增加了行车安全风险。理论上,“视觉算法派”只适合L3之前的自动驾驶,需要人工干预,在车辆自主权更高的L4或L5级自动驾驶上,会出现有心而无力的情况。

    还有一派主张使用激光雷达作为感知硬件,像小鹏、华为、理想、蔚来等车企。激光雷达,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的雷达系统。而且激光雷达在扫描视野时,显示图像没有色彩和细节,但是轮廓非常的清晰的,受极端天气或是外部明亮度的影响较弱,安全性要优于使用摄像头的视觉算法。

    缺点可能就成本较高,不过量产车装载就会便宜很多,而且现在有些车企开始一味的比拼激光雷达数量也没必要。就像一口不能吃成大胖子,激光雷达虽然作用强,但是目前大多数汽车装一两颗就够了,因为感知硬件不仅有激光雷达。

    比如小鹏P5,车上总共装了32个传感器,当中包含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2个车规级激光雷达(装下前包围左右两侧)。目前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都是采用多种传感器来提升系统识别功能,这样不仅兼顾了成本造价,还更具安全性。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增加激光雷达做安全冗余的方案必将成为主流,甚至是车企的必选方案。小鹏的CE0何小鹏就表示过,宁愿硬件、软件冗余,也要做出一个“负责任”的高级别自动辅助驾驶来。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