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特斯拉年销百万辆,交付量达“蔚小理”十倍,国内车厂需要反思

    核芯产业观察头像核芯产业观察头像
    核芯产业观察2022-01-05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新年伊始,各大汽车厂也开始公布2021年12月份以及全年的汽车交付量数据,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数据令人眼前一亮,即便在2021年受到芯片缺货的影响,但许多新势力车厂都有了不错的增长。其中最亮眼的当属特斯拉,12月份国内交付量达到了惊人的7.05万辆,全年累计交付量近百万。


    先来看国产造车新势力2021年12月份的战绩,蔚来汽车交付新车达10489辆,同比增长49.7%,全年交付新车为91429台,同比增长109.1%;理想交付了14087辆理想ONE,同比增长130%,全年共计交付90491辆,同比增长177.4%;小鹏汽车的交付量达到16000辆,同比增长181%,全年累计交付达到98155辆,是2020年的3.6倍。从结果来看,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都有了高速的增长,尤其在2021年汽车芯片尤为短缺的情况下,可以说可喜可贺。


    销量惊人的特斯拉


    另一方面,对比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的王者特斯拉,在2021年12月份国内的交付量达到了惊人93.6万辆。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特斯拉2021年光是上海的工厂便造出了45万台车,而全球合计产量为93万辆。


    没错,特斯拉的销量居然还大于产量,明显供不应求,因此该数据一经公布,特斯拉的股价便一路上涨,截至美国时间1月3日收盘时,当日股价上涨幅度达到了13.53%。


    1月3日特斯拉股价情况


    可能有人对于特斯拉2021年汽车交付量将近百万没有什么概念。以近年来国内大火的五菱宏光MINI EV为例,由于其售价亲民(基本在5万元以内),设计讨喜,并且也满足了城市通勤的基本需求,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据统计,2021年1-11月份该款车型的销量达到了37万辆,预计全年销量可以超过40万辆。


    即便如此亲民的汽车,其销量居然达不到特斯拉的一半。可能会有人不服,认为特斯拉是在全球市场进行销售,而五菱宏光MINI EV大多集中在国内市场。


    那么我们来看2021年11月份国内SUV的销量排行榜,特斯拉中国的Model Y排名第二,销量达到26759辆,而排名第一的为长城汽车的哈弗H6,销量为32443辆。


    另一个例子是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在近日也公布了自己2021年全年的成绩单。其乘用车全系销售达730093辆,同比增长75.4%,新能源车销量为593745辆,同比大涨231.6%。如此强势的比亚迪,但从销量上看,仍然比不过特斯拉。



    要知道特斯拉创造这一成绩是在如今汽车市场缺“芯”的情况下,更凸显其含金量。而到了2022年,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汽车芯片短缺情况会得到缓解,有相关机构预测特斯拉2022年交付量将达到150万辆左右,同比2021年增长50%。


    特斯拉正在逐渐掌控汽车市场话语权


    尽管如今特斯拉在新能源车的市场地位已经有些类似于苹果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地位,但随着特斯拉销量逼近了一百万以后,特斯拉开始在整个乘用车市场占据更多的主动权,并且向老牌车企发起挑战。


    仅从中国汽车市场来看,据中汽协近日公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汽车销量约为2580万辆,与2020年基本持平,其中乘用车销量约2100万辆,与去年2000万辆相比,增长幅度不到5%。


    显然,如今高速增长的造车新势力们已经对传统车企造成了明显的挤压。据研究机构Auto 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9日,受缺芯影响,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达1027.2万辆,这导致全球汽车行业在2021年损失达到2100亿美元。


    其中减产的大部分都是燃油车,而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正在积极扩产。如特斯拉将在2022年有两家工厂投入生产,预计增加30万辆的产能。


    并且以单价来看,虽然特斯拉多次降价,但此前最便宜的特斯拉车型,售价也高达23万人民币,对比传统燃油车如“BBA”,价格显然更高。


    同时还有机构统计了2021年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情况,如蔚来汽车成交均价达到41.38万元,理想汽车达到33.36万元,小鹏汽车也达到了23.69万元。更重要的是,国产新能源车的平均售价已经超过了燃油车,传统国产燃油车成交均价最高的为红旗,仅为20.68万元,排名第七。


    不仅价格更高,毛利率也高得惊人。按特斯拉公布的财报显示,其整车毛利率达到了30%,业内号称成本管理大师的丰田,其2021年一季度毛利率也才19.2%。


    更高的毛利率,不低的售价,在新能源车领域中独一档的销量,让特斯拉成为当下纯电动汽车的标准制定者。尽管许多整车厂不愿意承认,但每逢新车发布之际,都不可避免地将特斯拉作为对比,这已经等同于手机圈中苹果的待遇。


    如今特斯拉销量已达百万,其智能化、辅助驾驶、续航能力、性能与外观,都将被众多新能源车厂视为“致敬”的对象。对于特斯拉而言,好处显而易见,消费者对于其推出的新功能将有更高的包容度,而对于那些追赶者而言,市场将对他们有更严苛的标准。


    补贴退坡与国产新能源车的反思


    就在2021年12月31日,由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要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受此影响下,众多新能源车企纷纷提高了售价。


    如特斯拉便宣布将Model 3与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大众ID.6 CROZZ和ID.4 CROZZ两款纯电车型,2022年1月1日起整体涨5400元。广汽埃安表示,2022年1月1日起,埃安LX将涨价4000元,起售价达到23万元。此外,哪吒汽车、非凡汽车等都表示将在1月1日起正式调价。


    调价并没有错,毕竟退补之后厂商毕竟需要盈利,但对各个企业影响则不相同。如特斯拉可以即刻拉高售价,一方面在于其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此前多次降价以来对于品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此次以退补贴为由提价,也有挽回品牌价值的作用。


    另一方面,如今特斯拉能够达到销量近百万的成就,与特斯拉建设的上海工厂密不可分。按照上海工厂月产量5万计算,其全球销量的60%以上都是在中国上海产出的。并且特斯拉做到了30%以上的毛利率,而国内新能源整车厂大多数毛利率不到20%。


    反过来看,特斯拉正是因为将工厂搬到了中国,才能完成这样的壮举。依靠着中国的产业链,依靠中国的人力资源,将马斯克送上了全球首富。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本土的整车厂为何做不到。是的,特斯拉可以依靠庞大的体量在与供应链谈判时占据更多的优势,创造更低的成本;可以通过更合理的工作安排,让特斯拉的员工发挥更大的价值;可以完全摒除宣发,自带话题,做到更低的支出。


    如今特斯拉已经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标杆,也将上海工厂开了两年,其中许多地方都值得国内车企学习。但国内车厂为何不能做到呢?同样拥有高素质的工人,高效的政府,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那么国内车厂到底差在哪里?


    我想,大概是对于用户的尊重上,对于技术的重视上,对于企业发展的务实上,对于宣发的迷信上。此前国内的某车厂甚至爆出了车机芯片虚假宣传的丑闻,如此态度,如何做好国产汽车。


    小结


    如今各大车厂2021年成绩单一出,造车新势力大多涨势喜人,但特斯拉却尤为显眼,交付量达到“蔚小理”的十倍。新能源车的崛起已经注定,传统燃油车市场不断被挤压。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是在中国建厂以后,才达到了如此成就,那么学习中国特斯拉运营模式也将成为未来国内车厂的重点,毕竟向强者学习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最后,有句话送给国内的车厂们,落后不是毁灭的原因,傲慢才是。



    次阅读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