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汽车行业研究与投资策略:从稀缺性角度把握本轮汽车向上三大周期

    未来智库头像未来智库头像
    未来智库2021-11-23

    (报告出品方/作者:开源证券,邓健全)

    1、 长期:汽车行业三重向上周期共振,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1.1、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大周期

    政策推动全球新能源市场高增长,中国和欧洲电动化进度领先。新能源汽车的 发展和全球范围内能源革命密切相关,随着各国节能减排监管政策的趋严,美国、欧 洲、中国等地区相继推出相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建设体系的完善,挪威减免新能源汽车注册税、增值税以及日常道路税并对实行电 动车路桥费优惠,德国实行购车补贴政策,美国拜登政府规划 2030 年销售汽车中一 半为零排放汽车并加大充电网络建设投入。

    2021 年 10 月《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 案》发布,规划 2030 年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占比 40%。相关补贴以及减排的 政策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其中中国和欧洲进度较快。2015-2020 年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CAGR42.9%,中国 CAGR47.6%。

    早期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推动为主,2019-2020 年经历一波行业大洗牌。我国新 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以政策推动为主,2015-2018 年间政府推出财政补贴、充电基础 设施建设以及车企双积分考核管理多项政策,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开启四年的 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最初的 1.3%左右提升到 2018 年 4.5%。2019 年由于 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加速退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出现下滑,而其后疫情影响、 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等加剧了部分造车新势力的经营困境,多家企业陷入现金流危机 不得不倒闭或进入破产重整,如拜腾、赛麟、博郡等。

    经历过 2019-2020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短暂低谷,2021 年新能源汽车恢复强劲 增长势头,未来有望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时期。新一轮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周期, 我们认为有以下特点:(1)行业经历洗牌,竞争逐渐走向有序,前期补贴政策优厚引 起新势力造车车企大量涌现,如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机制一样,补贴退坡等冲击淘汰 掉部分实力较弱的车企重塑行业格局。(2)各车企加快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行业竞争更加充分,早期竞争力差的车型逐渐被市场认知,特斯拉的引入一定程度 上也加剧了国内竞争,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各显神通,行业加速迭代良性发展。(3)混 动市场开启百花齐放的高增长时期,《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 2.0》强调混动节能 车(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和插电混动车(属于新能源汽车)战略地位,自主品牌加快 推出新一代混动系统,混动市场有望进入黄金十年。


    1.2、 自主品牌向上大周期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以及电气的发展促进了 欧美市场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拥有百年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的欧洲、北美诞生了多家 全球化车企巨头,如奔驰、福特、通用等。石油危机期间,日系车凭借紧凑车型以及 省油的特性广受市场欢迎,多家日本车企如丰田、本田全球份额提升,以日系、欧系、 美系三足鼎立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自主品牌车企崛起的背后,从大背景来看,其实是全球汽车市场区域需求结构的 变化以及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发展重心的迁移。参考迈克尔·波特关于产业竞争优势 的“钻石模型”,需求空间大、汽配相关产业链竞争力增强以及工程师红利等因素是 国内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正是全球范围内产业竞争优势的相对变化导致 了汽车产业发展重心的转移,带动了本轮自主品牌崛起的大周期。

    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相对重心迁移的大背景下,汽车相关消费刺激政策和 SUV 市场的兴起相继助推了自主品牌份额提升,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有望为自主品牌带来 发展新契机。

    汽车下乡等消费刺激政策以及 SUV 市场兴起是 2008-2010 年以及 2014-2017 年 两轮自主品牌份额提升的契机。复盘过去十多年来自主品牌国内份额的变化,政策 刺激以及 SUV 市场红利是自主品牌份额提升的两大契机。2008-2010 年金融危机下 汽车下乡等政策的推出刺激了小排量及低端车型需求,由于产品结构的优势,自主 品牌份额得到进一步提升,2014-2017 年国内 SUV 市场兴起,自主品牌借助 SUV 市 场东风实现份额提升。 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为自主品牌带来新机遇,看好新赛道下自主品牌产品力、 品牌力、市场份额的提升。

    电动化、智能化下汽车传统的三大件包括发动机、变速 箱、底盘等扮演角色弱化,三电系统以及电子电气架构等将承担核心功能,汽车构成 部件的变化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

    自主品牌车企如比亚迪、长城汽车、 吉利汽车积极布局电动化智能化赛道,比亚迪刀片电池、IGBT 技术领先,领跑全球 新能源汽车行业;长城汽车开发咖啡智能 2.0 平台(预计将于 2022 年 3 季度发布), 其智慧线控底盘直面 L4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可实现全球首款量产 4 轮 EMB 制动。 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优势加持下,各个自主车企也在向高端市场发力,吉利汽车推出 几何、极氪,上汽集团推出智己,长城汽车高端纯电+氢能品牌沙龙也在规划之中。 自主品牌向上大周期下,国内自主车企有望凭借技术及市场需求把控的优势强化产 品力,借助电动智能的新机遇完成向高端品牌的布局实现品牌力的跃升,从而迎来 量价双升的周期。


    1.3、 自主品牌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全球份额提升大周期

    1.3.1、 整车厂调整作战模式,开启新一轮出海征程

    类比智能手机以及电商在东南亚市场的快速发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有望成为 全球车市下一个高速增长极,自主品牌车企有望凭借性价比、产品力优势加快出海 进程。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分工,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 发展,相应地驱动汽车市场需求规模快速扩张,前文提到的巴西、泰国就是典型的例 子。正如早期国内汽车工业落后阶段,欧美以及日韩传统车企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加 快海外市场扩张一般,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产品力较东南亚、中东等国家车企优势显 著,在东南亚、中东市场的进一步布局有望带来份额提升,而欧美以及日韩市场相对 来讲突破比较困难。(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早期自主品牌车企出海东南亚以整车出口销售以及出口散件当地组装模式 (CKD)为主,相比日系全产业链布局竞争力较弱,海外业务发展颇为曲折。自主 品牌车企较早进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布局,早期自主车企出海的形式多为整车出 口以及出口散件海外组装模式,由于较多车企在当地没有重资产工厂投入,整车组 装需要借助当地车企场地,或者打着代理商的牌子销售国内出口的整车。这种模式 下,自主品牌车企国外售后服务的弱势逐渐凸显。受到日系车企为代表的多方夹击, 以及部分出口市场政治风险影响,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出口业务 2012 年 以来进入阶段性萎缩。

    以比亚迪、吉利汽车为例,新能源商用车为自主车企切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提 供契机。比亚迪以及吉利汽车的海外扩张战略为自主品牌车企冲击欧美发达国家汽 车市场提供了一个参考。尽管欧美车市增速趋缓且国内寡头竞争格局基本已经稳定, 一些细分赛道上还是为自主品牌的突围提供了机会,如比亚迪通过纯电动大巴车切 入欧洲市场实现份额的稳步扩张,目前在欧洲纯电动大巴市场份额已经超过 20%。 前文提到电动化智能化为自主品牌向上提升份额提供了机遇,从全球范围来看,电 动智能浪潮下欧美车市的平静逐步被打破,自主品牌有望分一杯羹。


    自主品牌车企在欧美、日韩之外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澳大利亚以及俄 罗斯等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长城汽车 2019-2020 年连续 2 年斩获中国汽车品牌在俄 销量冠军,上汽名爵 2020 年斩获澳大利亚、智利、埃及市场销量冠军。看好新兴市 场以及欧美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自主品牌份额提升的机遇。

    1.3.2、 国内制造业成本优势突出,绑定整车厂加速零部件厂商出海

    针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球份额提升的大周期,我们主要有 3 个观点:(1) 下游车企的零部件采购降本需求是核心驱动因素,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具备成本优 势,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便于切入海外车企供应体系;(2)自主品牌车企出海 或将进一步带动国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海外布局生产基地,成为自主零部件供应商 海外份额提升的催化剂;(3)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孕育出实力雄厚的零部件龙头供 应商,这些本土成长的供应商可通过海外并购提升全球份额。

    海外市场开拓、智能化电动化研发投入带来资金压力,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成 为车企的迫切诉求。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市场汽车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国内需求增速 趋缓,为寻求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主流车企巨头纷纷寻求海外扩张,以日系车企为 例,本土市场需求规模较小,丰田、本田等车企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布局东南亚 汽车市场。

    海外投资建厂以及收购等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此外,电动智能化的浪潮 也大幅增加了车企研发投入需求,压缩控制零部件采购成本成为多数车企诉求。


    2、 稀缺性是把握这一轮向上大周期的核心要素

    前文提到汽车行业三个确定性较强的趋势: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的大周期、自主品 牌向上的大周期、自主品牌整车厂以及零部件供应商全球份额提升的大周期,落实 到投资方面,我们认为稀缺性是把握这一轮向上大周期的核心要素。 稀缺性是什么?

    我们认为稀缺性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着手,以一个产品 为例,需求端来看,稀缺性的前提是产品性能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供给端来看, 这个产品的性能是独一无二的/领先相关竞品的。对于一家公司,竞争力的稀缺性首 先要满足行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其次这种竞争力需要有一定壁垒或者说是难以复制 的,所谓稀缺性就是一家公司在行业发展的特定阶段所具备的领先对手的核心能力。 稀缺性来自于哪里?

    对于萌芽期/成长期的行业来说,市场处于产品渗透率快速 提升且行业供应商较少的蓝海阶段,公司的稀缺性可来自技术优势,如一体化压铸 行业的文灿股份、空气悬架行业的天润工业。对于成熟期的行业来说,行业发展相对 稳定且市场供应商较多、竞争较为充分(假设暂不考虑某些垄断性行业,以汽车和零 部件行业为分析对象),公司的稀缺性可来自于性价比优势,如汽车玻璃行业的福耀 玻璃、车灯领域的星宇股份、制动领域的伯特利等。

    此外,这些行业内的技术迭代更 新或会催生新的细分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会,从而实现穿越多条 S 型曲线的发展, 公司亦可以通过持续拓展产品品类实现跨越S型曲线的增长,典型如相继推出iPod、 iPhone、iPad、智能穿戴产品的苹果公司,汽车电控领域的科博达、从整车设计延伸 到零部件供应的阿尔特同样具备此类优秀潜质。 如何把握稀缺性的投资机遇?(1)识别行业发展对于公司的核心能力要求;(2) 分析公司所具备核心能力的护城河。下文的分析中,我们重点从稀缺性的角度把握 公司投资机遇。

    2.1、 从产业链一体化的稀缺性看待比亚迪的投资机会

    产业链一体化是汽车整车与零部件行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汽车产业链相对较长, 其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可延伸至汽车零部件设计 与制造业,向下可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服务。 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常常将产业链布局重心放在上游原材料的生产与加 工,如福耀玻璃汽玻业务布局浮法玻璃和硅砂;如岱美股份布局上游原材料加工生 产流程,并通过自制模具进一步压缩成本。这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往往通过产业链 一体化布局,降低直接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提高产品自制率,使公司产品毛利率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增强公司产品成本优势。


    对于整车厂而言,产业链布局同样重要,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整车厂对三 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布局格外重视,以动力电池为例,诸多整车厂如长城汽车、比 亚迪、广汽集团纷纷自主或合作研发动力电池产品。对于整车厂而言,产业链一体化 布局不仅仅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更能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话语权,增强供应链稳定 性,打造核心竞争力。但由于汽车整车产业链涉及产业众多,整车厂难以面面俱到, 产业链布局较为全面的整车厂较少,比亚迪是国内产业链布局最为完整的整车厂之 一,我们以比亚迪为例,从产业链一体化稀缺性的角度分析其投资机会。

    车规级 IGBT、MCU 实现自供+外供。比亚迪半导体在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领域深入布局,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经验丰富的研发 团队和多年的技术积累及应用实践,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在汽车领域,依托公司在 车规级半导体研发应用的深厚积累,公司已量产 IGBT、SiC 器件、IPM、MCU、CMOS 图像传感器、电磁传感器、LED 光源及显示等产品,应用于汽车的电机驱动控制系 统、整车热管理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影像系统、照明系统等重 要领域。比亚迪车规级半导体产品除供应比亚迪集团外,已进入小康汽车、宇通汽 车、福田汽车等车企供应体系。

    缺芯危机之下,比亚迪汽车销量稳步增长,产业链全方位布局优势凸显。2020 年底开始,大众缺芯停产的消息传出后,汽车行业缺芯的问题开始暴露,其中车规级 MCU 芯片缺货现象更为严重。受此影响,国内乘用车市场自 2021 年 3 月开始销量 持续环比下降,直至 9 月重回环比正增长,但比亚迪汽车销量并未受明显影响,期 间内销量持续稳步增长。比亚迪半导体具备车规级 IGBT、MCU 的研发能力,我们 认为比亚迪在此期间或凭借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的布局而实现销量逆势增长。

    2.2、 从产品力的稀缺性看待长城汽车的投资机会

    从消费品投资逻辑看,好的消费品企业应具备三力:产品、品牌以及渠道。从消 费品三力的角度看待汽车行业,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渠道的重要性发生一定程 度地弱化,传统车企巨头如大众、通用、宝马、丰田等相比起步较晚的国内自主车企 造车实力更雄厚、经验更丰富,相对而言更具品牌优势,自主车企突围的优势之一在 于对产品力的把控。 为何我们看好自主品牌的产品力?一方面自主车企本土成长,对于国内市场需 求把握更加快速精准,如 2011 年前后国内 SUV 市场高增长刚刚开启的时候,长城 汽车、长安汽车等自主车企及时把握需求变化推出多款 SUV 车型;另一方面,电动 化智能化浪潮之下,车企面临赛道切换的机遇,自主车企由于规模较小转型包袱也 较小,在本轮电动化智能化机遇中的表现亮眼,如比亚迪、长城汽车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自主车企中,长城汽车的产品力更是得到了充分验证,我们认为长城汽车具备 本轮自主品牌崛起机遇所要求的核心竞争力,是具备稀缺产品力的优质车企。2020 年长城汽车销量 111 万辆,落后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但是这一成绩是在几乎没有 传统燃油轿车车型情况下、仅仅依靠 SUV、皮卡及纯电动轿车等车型取得的。在产 品切入的三大细分市场里面,长城汽车均稳居第一阵营:2020 年,哈弗 H6 再次夺 得 SUV 市场销冠,商用炮、风骏 5、风骏 7、乘用炮均跻身皮卡热销车型 TOP5,欧 拉黑猫纯电动车销量排名第 4。多个细分市场爆款车型的持续推出,充分验证了长城 汽车产品力的稀缺性。


    对于一个车企来讲,产品力可以从很多方面打造,我们主要从市场需求洞察、产 品快速迭代两个角度谈谈长城汽车产品力稀缺性的来源。 不论是传统燃油车时代,还是电动智能汽车时代,对于市场需求的洞察和把握 都是车企核心的竞争力之一,长城汽车产品力稀缺性来源之一在于对国内消费者需 求的洞察乃至创造。以长城汽车热销车型坦克 300 为例,2020 年 12 月坦克 300 正式 上市,2021 年 1 季度坦克 300 交付超过 1.4 万辆。

    由于销量的强势表现,坦克品牌 从 WEY 中独立,成为长城汽车旗下主打越野市场的 SUV 独立品牌。“坦克现象”是 长城汽车市场需求洞察力的集中体现,坦克 300 之前国内硬派越野市场相当小众, 以国外进口越野车型为主,价格高昂,本土越野车型主要有 BJ40。坦克 300 上市之 后,凭借较 BJ40 更强悍的动力性能以及远低于进口车型的价格快速引起国内 SUV 市场的硬派越野新潮流,挖掘出越野细分市场下的消费者潜在需求。

    长城汽车依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挖掘多元化细分市场需求。梳理长城汽车近两 年推出的新车型,坦克 300 主打硬派越野、铁汉柔情,客户群体多为中青年男性,长 城炮主要满足车主的自驾游、户外露营需求,欧拉(图片)好猫主攻女性车主市场、主要满足 城市代步需求,哈弗初恋定位则是“年轻人第一台车”、整体风格青春洋溢,不仅各 个新车型之间定位错开,而且和原有哈弗 H6、哈弗 M6、WEYVV7 等车型定位相差 较大。公司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多元化的细分市场需求,致力于突破增量市场,助 力公司销量再上新台阶。

    2.3、 从性价比稀缺性寻找国产替代的投资机会

    性价比是汽车零部件自主厂商与外资厂商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之一,也 是国产替代历史机遇中稀缺性的重要来源。21 世纪初中国加入 WTO,汽车在国内市 场快速普及,迎来黄金十年。早期寄希望于“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方式,在奠定中国 汽车工业基础的同时,也导致了核心技术的匮乏与竞争力的缺失。此时追求技术自 主与更高质量的少部分厂商,开始与外资或合资厂商同台竞争,充分发挥其性价比 优势,从而先后实现了各个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并形成了独有的稀缺性。代表性的 企业如汽车玻璃全球龙头福耀玻璃、车灯自主品牌领导者星宇股份、深耕制动系统 替代外资的伯特利与在变速器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的万里扬。

    2.3.1、 福耀玻璃

    中国汽车玻璃行业是汽车工业国产替代的典型与较早的成功案例。中国汽车玻 璃的进口市场份额由 1985 年的近 100%减少到 2008 年的近 0%,福耀玻璃在这一历 史进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也成为了汽车零部件企业国产替代的先锋与标杆。我 们认为福耀玻璃的稀缺性在于其在汽车玻璃领域的全球寡头地位,实现深度国产替 代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依然表现出强大竞争力。


    2.3.2、 星宇股份

    车灯领域是有望复制汽车玻璃国产替代路线的高附加值赛道,LED 化+智能化带 动单车价值量持续提高,行业空间不断扩容。星宇股份作为自主车灯的领导者,稀缺 性在于其凭借性价比优势成功突围外资巨头,成为德系、日系等主流合资品牌的前 后大灯供应商。 我们认为公司竞争的优势在于成本、技术及快速响应综合带来的性价比优势。

    成本方面:公司成本管控能力占优、管理费用低于外资车灯巨头,产品较外资车 灯巨头、自主车灯品牌均具备较高性价比。在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公司通过强化成 本管控能力提供更具性价比产品、积极拓展客户。相比外资车灯巨头,星宇股份具备 国内地理位置优势、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人口红利,销售及管理费用低于海拉、斯坦 雷等外资巨头。相比国内其他自主车灯品牌,星宇股份持续的研发投入铸就了产品 技术与质量优势,成功进入外资豪华车企品牌供应体系。


    技术方面:近年来,公司智能大灯产品、车灯软件研发取得多项突破。2016 年 以来,公司相继在 ADB 前照灯研发、夜间辅助驾驶解决方案(NADS)、激光远光前 照灯、像素式前照灯、感应式室内灯等方面取得突破,顺利实现多款智能车灯产品的 量产。截至 2020 年 10 月,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 76 项,实用新型专利 595 项,外观设计专利 210 项。公司还自主研发了多款智能控制车灯软件,如:矩阵式及机械式 自适应前照灯控制器软件、ADB 前照灯相关控制面板软件、激光大灯软件设计软件 等。相比其他内资车灯厂商,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公司所 设实验室获国家部委以及多家知名车企认可。

    2.3.3、 伯特利

    伯特利的主营业务是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 机械制动产品和电控制动产品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盘式制动器、轻量化制动零部 件;后者主要包括电控制动系统产品、线控制动系统产品(WCBS)等。 驻车制动方面,伯特利首个 EPB 项目于 2012 年量产,成为中国品牌首家实现 EPB 量产的零部件供应商。伯特利持续开拓新客户,先后进入奇瑞、吉利、长安汽 车的核心供应链,逐步抢占外资份额,实现国产替代。伯特利 EPB 产品具备技术及 成本等多重优势,目前伯特利 EPB 国内份额仍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3.4、 万里扬

    变速器作为动力总成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技术壁垒较高,过去一直由外资企业掌 控。我国变速器供应商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与积累,自主生产的变速器与外资差距 不断缩小,自主车企对我国变速器供应商认可度不断提升。万里扬作为国内自动变 速器龙头企业,在变速器国产替代的趋势中凭借性价比优势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 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我们认为万里扬的性价比竞争优势来自于技术路线、产品迭代升级两个方面: 技术路线方面:目前乘用车自动变速器主要有 AT、DCT、CVT 三种,其中 AT 主要由爱信、采埃孚等外资企业供应,AT 研发难度大、成本高,我国企业与外资企 业的技术差距较大。自主车企主要将研发重心投入到 DCT 中,因此 CVT 则变成第 三方供应商突破外资企业围困、同时获得自主车企青睐的突破口。同时,从成本端来 看,AT、DCT、CVT 三种技术路线中,CVT 的造价最低,是最具备性价比的技术路 径。


    2.4、 从技术先发优势的稀缺性寻找投资机会

    文灿股份

    铝合金为目前汽车轻量化发展的重要材料,主要应用在动力系统、底盘系统和车 身三个领域。目前铝压铸件在动力系统中的渗透率较高,车身结构件和底盘轻量化 零部件是铝合金压铸行业中的蓝海市场。 特斯拉将一体压铸的方式应用于 Model Y 的后底板制造中,大幅提高零件集成 度与生产效率,打开了一体化铝车身应用的广阔想象空间。在国内,文灿股份在大型 一体压铸车身结构件领域具备较为丰富的技术储备,在同行中步伐领先,有望在行 业空间扩容、格局尚未成型的萌芽期凭借技术稀缺性,奠定先发优势并建立起护城 河。

    2.5、 从业务拓展能力的稀缺性寻找投资机会

    2.5.1、 科博达

    科博达为汽车照明控制领域的隐形冠军,我们认为其稀缺性在于业务拓展能力, 持续的产品品类拓展不断为公司贡献增量业绩、提供增长动力。公司 2003 年成立之 初,以供应电子镇流器、车灯控制器为主,而后主营业务沿灯控、汽车电控系统及其 他电子电器产品分别开启纵向、横向拓展之路。灯控方面,公司 2018 年获得宝马汽 车关于 LED 尾灯控制器的提名信,顺利实现汽车照明控制系统产品类型的全覆盖; 非灯控方面,公司业务拓展至燃油泵控制器、空调鼓风机控制器、主动进气格栅 AGS、 DC/AC 逆变器等,公司还获得了比亚迪若干车型底盘域控制器的相关订单,在汽车 电控系统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科博达优秀的业务拓展能力,一方面与公司汽车电控系统业务的特质有关,另一 方面也得益于公司对于新产品的持续研发投入。综合来看,以下三点因素铸就了公 司优秀的业务拓展能力:

    (1)不同种类电控系统产品在开发生产方面具备一定共通性,灯控主业优势赋 予公司在不同品类业务间的拓展迁移能力。汽车电子根据汽车性能要求将电子 产品的通用功能嵌入到汽车机械系统中,开发方面对于厂商在产品功能划分、 控制模型、实现方案、测试模型、参数标定等方面要求较高。不同功能电控系统 的开发生产具有一定相似之处,公司汽车照明控制系统与中小型电机控制系统 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很多环节是相通的如锡膏印刷、贴片、回流焊等,公司灯控主 业方面的开发实力可迁移到其他电控系统。

    (2)公司持续进行新项目、新技术的前瞻性研发投入,不断丰富技术储备,便 于后续拓展业务领域。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研发费用率较高,追赶外 资领先汽车电子供应商。公司投资设立新能源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对新能源相 关汽车电子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有助于公司进行产品、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 拓展业务领域。

    (3)绑定核心客户深化合作,更快了解下游客户需求、参与客户新产品开发, 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公司核心客户上汽大众为例,公司 2003 年起即为上汽大众 供应照明控制产品,而后合作不断深化,便于公司更快了解下游需求,在产品开 发的早期即参与进来争取合作。目前公司供应上汽大众的产品已拓展至车载 USB、电机控制系统产品等。


    2.5.2、 阿尔特

    阿尔特是我国首家 A 股上市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主要从事整车全产业链的研 发服务,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新能源车整车研发和燃油车整车研发服务。在整车设 计研发的基础上,2015 年公司业务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了核心零部件业务。(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在整车研发的优势基础上,向下延伸产业至动力总成相关核心零部件制造 业务,实现业务多元化以及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务包括混合动力 系统、V6 发动机、插电式混合动力耦合器、纯电动车减速器等。 我们认为阿尔特作为国内独立汽车设计龙头企业,将产业链延伸至下游汽车核 心零部件制造业务,具备如下竞争优势:

    (1) 具备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技术积累:公司多年来深耕新能源汽车和燃油 汽车整车研发,并基于对行业和客户充分了解的先发优势,业务类型进行相 关延伸,逐步强化了在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在此过程中积累了 大量汽车零部件的研发技术,公司当前掌握了纯电动减速器、混动车型耦合 器和增程器等技术,具备电动车三电系统的开发设计能力。

    (2) 公司设计业务与核心零部件业务可共享资源平台:公司整车研发业务、核 心零部件制造业务构成公司的基本产业生态,设计业务客户与核心零部件 业务客户高度重合,优质的整车研发服务能够为零部件制造业务实现优势 导流,零部件客户多数是整车设计开发客户的顺利转化。因此制造业务和设 计业务是在共享资源平台,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关系。

    (3) 培育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公司在整车设计业务上进行纵向延伸,能够培 育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公司自主开发的减速器、 耦合器、增程器具备体积小、轻量化、能耗低等优势,目前零部件业务在手 订单饱满,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

    3、 中短期:缺芯问题曙光初现,汽车新一轮补库存周期或将来临

    缺芯致 2021 年汽车市场产销受明显影响。2020 年底,大众缺芯停产的消息传出 后,汽车行业缺芯的问题开始暴露。分月份来看,芯片短缺问题在 2021Q2 开始发酵, 2021 年 3 月-8 月,乘用车销量持续环比下滑,2021 年 9 月国内乘用车销量为 175 万 辆,环比+12.8%,自 3 月份以来首次实现环比正增长。市场分析机构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 最新研究显示,2021 年 10 月份的芯片交付周期 (从订购到交货时间 差) 较 9 月增加了 1 天,达到 21.9 周,意味着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延续,但具体来看, 2021 年 6/7/8/9/10 月份的芯片交付周期分别环比增加 10/8/6/5/1 天,环比增加天数逐 渐减少,我们认为芯片缓解或初现曙光。


    缺芯致汽车行业被迫去库存,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库存水平较低,2021 年 10 月 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 1.29,位于历史较低水平;国内汽车企业库存量为 69.5 万辆, 同样位于历史较低水平。2021 年 1-10 月的渠道库存相对减少 89 万辆,上游生产端 短期内芯片短缺影响整车生产节奏的问题逐步显现,尤其是第三季度正值备货高峰 阶段,芯片短缺尤为严重,行业被迫去库存。随着芯片供给端逐步缓解,渠道存在较 强的补库动力,有望推动汽车产销逐步恢复。

    放眼海外,日本、美国汽车库存水平同样处于历史低位。据 Autodata,美国汽车 经销商的库存继续从 6 月的 130 万辆下降到 7 月份 100 万辆,而 2020 年同期库存为 250 万辆。此外美国汽车行业 2021 年 7 月的存货平均周转天数(DOI)达到了创纪 录的 22 天,而 2021 年 6 月为 25 天,2020 年 7 月为 53 天;日本 2021 年 8 月汽车库 存为 11 万辆,同样处于历史低位。

    AFS 预测 2021 年全球汽车减产数量超千万辆。据海外咨询机构 Auto Forecast Solutions,截至 2021 年 11 月 7 日,全球汽车累计减产 984 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 场累计减产量已达 186.3 万辆,占总减产量的 19.1%。AFS 预测 2021 年汽车将减产 1100.2 万辆,其中中国减产量将达到 202.9 万辆。

    中短期来看,芯片供给端的逐步改善叠加补库存需求,国内汽车市场有望持续 回暖。9 月及 10 月的乘用车批发销量大幅走强或是芯片供给缓解和库存改善的信号。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次阅读
    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