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特斯拉事件”会是怎样的结果?

    686新闻工厂头像686新闻工厂头像
    686新闻工厂2021-04-24

    牛日成 | 撰文

    聪聪 | 音频

    陈炯 | 版式

    昨天我们的《成峰观点》从特斯拉的三封公开信,探讨了特斯拉车主张女士“车顶维权”事件的是与非。如今,这起事件又有了新的进展,种种迹象表明事件的解决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车主和车企孰是孰非或许很快就会见分晓。

    昨天晚上,特斯拉向《中国市场监管报》提供了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作出一份文字说明,还简单叙述了事故发生前30分钟车辆的状况。不过,这些尚未经过权威机构的鉴定。22点30分,特斯拉官方微博再次发布公开声明,表示将毫无保留地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深入调查,开诚布公接受社会监督。

    这样一来,这件事看上去好像又存在反转的可能。会是这样吗?

    闹得沸沸扬扬的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在前天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继发声和特斯拉公司再度发表声明之后,事件的解决路径应该说已经扫清了任何障碍。

    具体来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表示,“近日,上海车展上特斯拉车主维权引发广泛关注,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已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强调企业要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这条简短的消息表明,作为国家市场监管的最高职能部门已经过问这起维权事件,而且给事件关联的省市市场监管部门下达了指令。由此看来,这起事件就一定会有一个结果,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条相关信息是,中消协发表意见,表示对事件高度关注,指出企业有义务拿出证据证明产品安全、拿出措施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拿出诚意解决涉及的消费者诉求,希望涉事企业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提供数据和资料,妥善处理消费纠纷,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同时表示,消费者主张权利应当依法进行,理性维权,避免过激行为。从中消协的表态可以看出,作为消费者保护组织,对消费纠纷双方的态度不偏不袒,指出了问题解决的正确路径。

    第三条信息是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详细披露了这起车主维权案的受理经过,包括3月7日收到投诉人反映购买的特斯拉汽车刹车失灵导致交通事故,与4S店多次交涉未果,要求市场监管局介入协调处理退车并合理赔偿损失的投诉之后,先后3次组织投诉人和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进行调解没有结果。此后还7次与双方进行电话沟通调解事宜,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其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就是,投诉人认为特斯拉方面有义务并要求其提供事故发生前半小时完整的行车数据,特斯拉公司同意,但提出三个前提条件,包括需签订协议约定数据用途,投诉人把车辆移到钣喷中心车间,共同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刹车系统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对此,投诉人则要求特斯拉方面先提供数据再讨论鉴定事宜。因双方分歧较大,纠纷无法解决。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经向上级部门请示得到明确批复,认定行车数据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之后,已责令特斯拉方面无条件向投诉人提供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这些细节的公开,让公众对这起消费纠纷案的处理过程和其中的“死结”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第四条信息是,特斯拉方面21日深夜发布声明,表示已主动与郑州市市场监管局联系,愿意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给第三方鉴定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技术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本人,同时恳请郑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定权威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开展检测鉴定,早日还原真相。声明还表示,特斯拉方面承担鉴定产生的全部费用,同时承诺无论检测结果如何都接受。应该说,这时候特斯拉方面的态度已经变得积极,对问题的解决也很有诚意,从中也可以看出特斯拉方面的信心。

    从以上信息看来,解决这起消费纠纷案的路径已经很明晰,判断谁对谁错的关键就要看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到底是投诉人主张的“刹车失灵”,还是特斯拉方面所说的因为车主超速违章造成的。

    在谜底没有揭晓之前,我们可以提出两种假设。一种是假设真的是车辆本身存在缺陷,导致刹车失灵,酿成交通事故,那么,投诉人提出退车和赔偿损失诉求就应当得到满足,相信特斯拉方面不会也无法推责。如果是这样,我们或许就有理由怀疑特斯拉方面此前通过行车数据是知道事故真相的,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当然,这仅是假设。

    第二种假设是,车主驾驶超速违章造成事故,而企图找借口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种可能性有没有,不能说完全没有。假如结果真是如此,那么,车主的行为就应该受到谴责,甚至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这样,相信任何人也都会赞同。当然,这也仅仅是假设。

    回过头去看,这起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因为发生在上海车展上,而且维权人采取极端行为而被行政拘留,掀起了巨大的舆论潮,甚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也就此事发表评论,最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手督办,这本是不应该发生的事。

    实际上,这起消费纠纷案的解决最终还是回归到法治的轨道上。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无论是企业经营行为,还是个人的维权行为,都应该走在法治这条路上。简单来讲,法治强调公平、注重权利义务对等,经营者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行为都应该依法依规,消费者维权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法治,很多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就会变得复杂,甚至酿成不堪的后果。无论“特斯拉事件”的真相和最终处理结果如何,这都是这起事件留下的一个警示。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