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停车不会出糗了?自动泊车如今都有哪些黑科技

    e创智联头像e创智联头像
    e创智联2021-02-18

    自动泊车已经不算是新技术,比如大众已经经历的三代的技术更迭,而作为自动驾驶的”萌芽”,自动泊车也越来越智能化,那么在自动驾驶的呼声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时,自动泊车又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又有什么新的功能融入呢?我们先从比亚迪的专利申请聊起。

    继“DM-i超级混动“之后,比亚迪在不久之前又爆出了一项黑科技。从现已公布的消息来看,新技术为一套全新的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最早于2018年3月申请,公开于2021年1月1日。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套新系统正是比亚迪在去年年底所推出的全新升级项目,而该技术则隶属于比亚迪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整套辅助驾驶生态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比亚迪在泊车方面向来有点自己的想法, 继之前用遥控方法停车之后,这次终于亮出了真正的自动泊车,不过它在整个汽车行业的泊车技术中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这还要从自动泊车的发展历程来说起。

    自动泊车早在30年前就开始提出了

    1992年,大众集团在其概念车“IRVWFutura”上首次提出了自动泊车的理念。不过,由于当时技术受限,以至于整套泊车计算器的体积过大(据说和咱们现在用的台式电脑有一拼),且成本偏高,量产遥遥无期。

    11年之后,丰田首次在普锐斯上搭载了自动泊车技术。然而,同样是因为技术原因,当时的这项技术更像是一个噱头,实用价值并不大。

    2005年,浪漫的法国人雪铁龙正式对外发布了“CityPark”系统,即车辆可以根据驾驶员设定好的选项,完成侧方停车、正面停车以及倒车停车等几项动作。至此,自动泊车才真正开始有了雏形,或者说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

    此后,随着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品牌、车型都陆续搭载了这项功能,但技术参差不齐,受停车环境影响较大。

    眼下,我们可以将自动泊车分为两大类,分别为“人车合一”与“人车分离”。顾名思义,人车合一是指需要驾驶员留在车内;人车分离则是指驾驶员可以离开车辆。

    针对以上两种类型,还可以细分为半自动控制与全自动控制,而我们今天要聊的比亚迪泊车系统,便属于后者。

    比亚迪自动泊车黑科技率先搭载于汉

    实际上,比亚迪早前在DM车型上就尝试用钥匙遥控车辆停车,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动泊车的初级形态,当时也算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但是它与现在比亚迪的自动泊车不可同日而语了。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因为这套系统的特殊性(可以理解为对硬件的依赖),目前仅适用于比亚迪汉一款车。

    起初,为了考虑到更长远的自动驾驶需求,比亚迪为汉配备了八个短距离超声传感器、四个远程超声传感器、四个高清全景摄像机以及一个总控制器。

    通过融合360°全景相机和超声波探头传感器,整套泊车系统能够实现标准的停车位搜索和识别,并可以自动控制车辆的齿轮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与驱动系统,实现真正的全自动泊车。

    乍一看,这似乎和许多泊车系统没有什么差别,其实不然,这套系统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在没有停车标识线,或是标志线模糊、不清楚的条件下,做到同样精准的泊位。这得益于摄像头和探头组合的互相弥补。

    换句话说,在一些管理相对落后的停车场,或是一些老旧小区、胡同儿等没有规范标志线的场景下,这套系统也可以帮助车辆实现泊车入位。

    眼下,比亚迪官方表示,涉及该系统所有的软件升级服务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升级时间约在25-30分钟。

    主流品牌泊车现状分析

    实际上,自动泊车也成为各个汽车品牌主攻的智能化功能之一,除了人车合一,与人车分离形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精准度,这直接影响着安全性和体验。从实现效果来看,多家车企的产品也具备较高的水平。

    ·长安

    2019年9月,随着长安CS75 PLUS的上市,全新的5.0遥控泊车系统也随之到来。其实,长安的这套系统并没有花哨的骚操作,它的特点只有一个:人车分离。

    换句话说,驾驶员在使用泊车功能时,并不一定非要坐在车内,即便站在车旁,也可以通过遥控器对车辆实现控制。(前提是人车距离不能超过10米)。不过,出于安全的考虑,车辆在该状态下的车速被限制在了2km/h。另外,为了降低意外情况的发生,在使用泊车前还需满足一个条件,即车位宽度应大于车身宽度71cm以上。

    这并不是一次华而不实的炫技,经常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在遇到一些相对较小的车位时,即便我们能够顺利地将车泊入车位,而随之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下车。但如果使用长安5.0遥控泊车系统的话,我们便可以轻松避免这类情况。

    ·特斯拉

    作为一名“技术宅”,特斯拉在自动泊车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除了普通的泊入功能外,特斯拉还具备泊出的功能,帮助用户以更优雅的姿态完成上车动作。

    但是,据海外评测媒体表示,由于传感器与光学雷达的识别问题,特斯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并不能使用自动泊车功能。例如车位一侧有车,一侧无车(可以使绿化带、墙壁等)时,系统会出现无法识别或识别中断的情况;在侧方泊车时,如果前后车距离过大,或前后无车时,特斯拉无法进行有效识别。

    简言之,对于相对复杂的条件,特斯拉基本能够完成识别并准确泊入,但在一些看似简单、易操作的场景下,特斯拉却屡屡“罢工”。不知随着ModelY的推出,特斯拉官方是否会在日后通过软件解决该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但是在尝试更新的技术方面,我们不得不佩服特斯拉的探索精神,比如在泊车的延展上,特斯拉就推出了自动找人的功能,即车主可以在固定的位置等待特斯拉车型从车位来到车主等候的区域,可以说是目前业界最高层级的自动泊车系统了。

    写在最后

    如今,自动泊车早已不是什么稀有配置了,像小鹏、威马、长城等品牌也有自己专属的泊车系统,而像百度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之前也推出过相应的服务产品。然而,相较于比亚迪而言,其它品牌所使用的泊车系统多少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易识别、没有标识线(或标识线不清楚)无法运行、准确率低等。

    但话说回来,既然被称作自动泊车“辅助”系统,那么它起到的也只是辅助作用,要是想真正掌握技巧,还是得多学多练,您说呢?

    次阅读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