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特斯拉和谷歌,无人驾驶的“优等生”和“过来人”

    汽车人参考头像汽车人参考头像
    汽车人参考2020-10-18

    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赛道上,一直都有一家“优等生”和“过来人”跑在最前头,一是马斯克的特斯拉,二是谷歌的Waymo。而Waymo和特斯拉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此一时彼一时

    两年前,摩根士丹利给Waymo的估值是1700亿美元,彼时的特斯拉估值为624亿美元。

    2020年3月,不缺钱的Waymo破天荒地对外融资,而其估值缩水到了300亿美元。

    而此时的特斯拉,市值约1300亿美元,并开始朝着3000亿美元进军。

    资本是聪明的,两年时间,两家头部企业估值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Waymo的“11年”

    2009年脱胎于谷歌X实验室,Waymo可谓是根正苗红,也是无人驾驶十足的“过来人”。

    11年的积累,Waymo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奠定绝对领先的地位,已累计完成了2000万英里路测,仿真历程超过100亿英里。

    这个数据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或互联网巨头可以企及。

    在Waymo的2000万英里自动驾驶路测中,没有发生死亡事故,平均到1.3万英里需要进行干预(发生事故)。

    但是,对标人类驾驶,据美国保险公司数据,每25万英里会发生一次事故(警方数据是50万英里),而每150万英里会发生一起致伤事故,每9400万英里会发生一起致命事故。

    从2000万英里到9000万英里,Waymo完成了22%,而一般事故,从1.3万英里到50万英里,Waymo路测仅仅完成了2.6%。

    为了缩短路测时间,按照Waymo的计划,要将现有的路测汽车数量从600台增加到8.2万台。

    如果进行简单测算,还需要投入121亿美元。

    最尴尬的是,一步到位、技术前沿、数据领先的背后,Waymo实际上还没有产生任何收入。

    开启融资,与Volvo合作,Waymo已经意识到,自己攀登的不是泰山,而是珠穆朗玛峰,需要尽快商业化

    特斯拉的下一个十年

    回过头来看,特斯拉的无人驾驶之路似乎走得更加务实。

    早在2006年,富有远见的马斯克就看到了电动汽车的未来,为此制定了著名的十年计划。

    2012年,特斯拉发布了第二款产品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当年便夺得北美豪车销量冠军;2015年9月,特斯拉开始交付第三款产品Model X;2016年,爆款车Model 3发布,到了2019年特斯拉的财报数据已接近实现年度盈利。

    彼时的Waymo,还在以每年近10亿美元的速度烧钱。

    特斯拉靠视觉实现了L3级以下自动驾驶功能,在电动汽车的量产中,获得了大量现金流和数据流,以此为基础,开启了“第二个十年计划”。

    特斯拉一直利用“影子模式”(Shadow Mode),收集大量真实数据,汽车在人类驾驶时,Autopilot系统仍在后台运行,在“影子”中继续跑算法,并且和人类的算法进行对比,时刻进行改进。

    整车自造,软硬件可升级,马斯克要在2020年底之前,有100万辆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这给资本市场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中国无人驾驶怎么走

    Waymo和特斯拉,两个优等生在前面领路,看似路不同,但细想,却是殊途同归。对我们又有何启发?

    综合技术发展、商业可持续性、法律法规等因素,在中国似乎也有一条较可行的路径。

    在未来1-3年,发力在垂直领域,包括无人配送、工厂园区物流、机场物流等,这里有1000亿市场机会。

    未来2-3年,在乘用车L4级别的局部领域,如自动代客泊车,存在10000亿左右的市场机会。

    未来5年,发力在干线物流,无人驾驶有10000亿的市场机会。

    而Robo-taxi,考虑到技术、安全、法律法规、道路基础设施以及就业,真正商业化,还需要5到10年时间,这也是一个10000亿左右的市场。

    本文为“汽车人参考”原创,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发此文,关注“汽车人参考”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