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不仅是芯片,又一汽车核心零部件也被外资所垄断?

    高工新汽车评论头像高工新汽车评论头像
    高工新汽车评论2020-08-19

    本公众号文章均为《高工新汽车评论》原创,请勿擅自删减、篡改文章发布!

    上一期,《高工新汽车评论》谈到了国产车载芯片之痛。这次我们要提到的,关于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另一大非常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毫米波雷达,国产品牌处境同样堪忧。

    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都是智能汽车用来感知外界环境的“眼睛”。

    在汽车智能驾驶产业爆发之际,包括车载毫米波雷达在内诸多国产核心零部件却遭到了外资巨头们的碾压,尤其是在技术领先的77GHz毫米波雷达市场,完全被外资所垄断。

    国产毫米波雷达企业却因为起步晚,技术、性能等方面均处于劣势,仅能在一些低端的市场细缝中谋生。

    更为残酷的是,与掌握了底盘、刹车、控制等关键环节的Tier1外资巨头相比,国产品牌在前向应用层面还存在难以跨越的沟壑。

    如今,恰逢产品更迭的市场调整期,国产品牌的最大危机将是能否活下去。

    淘汰

    国产车载毫米波雷达才刚刚在低端市场上开始量产应用,却面临着市场与产品更迭而被淘汰的危机。

    简单来说,毫米波雷装载车上有三大用处:对目标进行测距、测速以及方位测量。

    目前应用于车载的毫米波雷达主要有24GHz、77GHz频段,不同频段有着不同的性能和成本。

    当然在一辆车上,往往会安装多个雷达和摄像头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对车前后四周和远距离的感知系统。

    例如小鹏P7的XPilot3的硬件系统包括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10个高清摄像头,他们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但同时也会配合来实现某一项功能。

    而24GHz 雷达目前在汽车的辅助雷达、角雷达这块已经使用得非常成熟,当然成本也更低。

    因此多装在车尾部和侧后方等,用于实现盲点监测(BSD)、并线辅助(RCTA)、侧方和后方防碰撞预警、辅助功能等。

    而77GHz毫米波雷达的检测精度更高,测距也更远,目前主要作为前向雷达来探测与前车的距离、前车的速度,实现紧急制动AEB、ACC、前向防碰撞系统(FCW)等主动安全领域的功能。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研发毫米波雷技术。90年代在欧美和日本等国,车载毫米波雷达逐步上车应用,并形成了体系化的研究系统。

    而特斯拉Autopilot系统传感器的应用,也再次引发了毫米波雷达在智能驾驶汽车领域的应用热潮。

    而中国早期做毫米波雷达均是高校或特殊背景,且多应用在安防与船舶领域。车载毫米波雷达也才是近5年才快速兴起,并且多数是初创企业。

    当国产品牌刚能实现24GHz领域量产,而外资品牌早已经在77GHz领域占据了市场主位,领先了整整一个时代。

    据《高工新汽车评论》了解到,业内普遍判断未来77GHz雷达将成为车载应用的主流,而24Ghz雷达会逐渐淘汰。

    未来智能驾驶功能升级,对零部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77GHz 无论是在探测距离、分辨率,精度等方面要优于24GHz产品,另外其在测速和雷达尺寸方面都存在一定优势,适用于更多的场景。

    而国产品牌能否在这个市场更迭的周期内快速崛起,也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

    夹缝求生

    目前,在毫米波雷达车载应用市场,国产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市场,毫米波雷达的主要市场份额都集中在博世、大陆集团等外资巨头手中。

    国产品牌却可能因为落后而错过未来千亿级别的市场。

    数据显示,仅中国汽车雷达传感器市场年增长率约为40%,几乎是全球增长率的两倍。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来看, 今年上半年前向77GHz雷达搭载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9.36%,博世、大陆、安波福、采埃孚、电装等外资品牌供应商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搭载前向77GHz雷达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中,几乎清一色的合资品牌。国产仅个别企业有77GHz雷达获得了上车机会。

    而这还仅是表面竞争,国产毫米波雷达产业还存在隐形的危机。

    首先,《高工新汽车评论》了解到,国产毫米波雷达同样面临着芯片被卡脖子的隐患。

    其次,国际Tier1掌握成熟雷达技术,还同时掌握了底盘、刹车、控制等关键环节。

    因为大陆博世本身作为Tier 1企业已经掌握了话语权,因此在AEB、ACC等功能安全领域,国产毫米波雷达在巨头们面前完全没有竞争机会。

    若国产企业是作为Tier1出现在主机厂的供应商名单,这无形中同时对主机厂的底层构架提出了要求。

    所以,国产企业究竟要如何突破这个竞争壁垒,才是核心关键。

    除了以上,国产还需要满足车规级认证和整机厂的个性化要求,在没有充分验证情况下,主机厂绝不敢将这部分功能的核心零部件交给国产。

    “这不仅是可靠性、性能安全需要验证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功能安全上,责任要如何区分等等非常复杂的问题。”一位国内毫米波雷达企业负责人表示。

    鉴于此,不仅是主机厂比较谨慎,国产毫米波雷达供应商也比较谨慎。

    此外,外资品牌由于产量大,技术成熟,成本控制对他们来说变得更加容易,而对国产品牌来说,仅成本控制这一方面,就很难与大陆、博世等巨头抗衡。

    据《高工新汽车评论》了解到,目前国产毫米波雷达企业也将较为低端的角雷达市场视作了突破口。

    因为相对相对于前向雷达来说,车辆四角的短距离雷达(也称角雷达)对性能的要求更低。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0年度前装毫米波雷达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1-6月中国市场(自主及合资品牌)前装角雷达搭载量为148.19万个,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150.99%。

    在角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榜单中,大陆、海拉、博世排名前三位,前五家供应商份额合计占全部市场份额的近8成。

    所以,即便是在这个较为低端的领域,留给国产品牌的份额并不多。

    另外《高工新汽车评论》还注意到,仅上半年合计有超过20家毫米波雷达厂商进入前装角雷达量产市场。

    因此,国产毫米波雷达也很容易进入低价拼市场的阶段,这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次阅读
    3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