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女司机需要特殊停车位?不了,谢谢

    超级视场头像超级视场头像
    超级视场2020-08-03

    前几日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存在:女士专用停车位(reserved parking place for women)。

    这个车位与其它车位有什么不同呢?

    目测之下,这些车位比其它邻近的车位比,稍微宽一些,离卫生间和餐厅近一些。

    那么,作为女性,我们需要这些特殊的停车位吗?


    女士专用停车位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德国。它的出现最早是基于对女性人身安全的考量,是为了降低女性在黑暗无人的停车场内受到性侵犯的可能性。

    为此,德国一些地方要求大型停车场需要留出10%到30%的停车位给女性。这些女性停车位在大小上与其它停车位并无差别,特别在于是被设置在灯光照得到、可监控和临近出入口的地方。

    之后,女士专用停车位开始陆续出现在其它一些国家。

    2009年,韩国首尔市政府推出了4929个粉红色的女士停车位,这些停车位相对其它停车位更宽些,离出入口更近些。但这些停车位的功能却已经不再只是为了保障女性安全而存在了,而是更多是为了让穿着高跟鞋的女性可以少行走一段路程。

    2010年,中国河北的一家购物中心也引进了这个来自西方的“先进产物”。由此,这个年轻的舶来品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了。

    在这些女士停车位被推出以后,其存在意义和功效在它的祖国却受到了多方的质疑。

    首先,它的存在并没有起到降低停车场犯罪率的功效。调查研究表明,停车场并不是性侵犯罪的高发地带,在停车场发生的犯罪行为中只有不到0.1%为性犯罪。并且,与男性相反地是,大部分针对女性的危险并不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更多地来自身边人和家庭。

    于是,这些女士停车位存在的意义,就不再经得起推敲了。以瑞士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国家,从2000年起,开始取缔这些女士停车位。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引进,甚至“改良”这个有些鸡肋的存在呢?既然这些停车位无法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那么它是否又能为我们提供女性所需要的其它保障和便利呢?

    这些停车位相对其它停车位更宽大,离出入口更近,更少人停。这些优点对于任何人毋庸置疑都是便利的。那么这个问题就落到了女性是否比男性更需要这些便利上。

    这些便利对于车技不好,停车困难,或者开大车的司机来讲当然是非常实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车技不好,停车困难和女性画上等号,以此类推女性是更需要这些便利的吗?

    女性车技相对男性更差,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论点,而是从汽车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开始就很自然地被人们作为常识所接受了。但是,“常识”就是真理吗?

    曾经地球是平的也是常识,太阳绕着地球转也是常识,甚至到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上帝造人也还是常识。那么女性车技差是真理吗?

    截止2020年所发布的关于美国道路安全的统计数据显示:71%的轿车车祸死亡由男性司机造成;男性酒驾的概率是女性的两倍;男性不系安全带的可能性比女性高10%;男性在开车途中睡着的几率是女性的三倍。

    各种数据都表明,男性相对女性是更不安全的司机。

    那么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看停车这一项呢?

    2012年,英国的一所机构通过对2000名司机的停车技术的调查表明,女性比男性停车停得更好。女性虽然比男性停车花的时间长(女性平均耗时21秒,男性平均耗时16秒),但是女性停车停得更好更正。

    这项调查还表明,女性更愿意倒车入库,而男性更多选择开车入库。这些与大家既定印象相悖的数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女性在车技上并不比男性差。那么,这些女士停车位的存在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倘若我们并不需要帮助和特殊待遇,但是“优待”却不请自来,这到底是善待还是歧视呢?

    这种感受就好比你过年回家多吃了些,或者你少年白了头,坐地铁公交的时候有人站起来坚持要把老幼病残孕的座位让给你一样,犹如嗟来之食,甘苦自知。我于前文用了这么长的篇幅其实就是为了说出这简单但也困难的四个字:

    不用,谢谢。

    对于太多的女性,这是多么困难的四个字啊。

    当面对突如其来,包裹着善意但不被需要的帮助降临的时候,我们多想说:

    不用帮我开车门,谢谢。

    不用帮我提重物,谢谢。

    不用做我的“护花使者”,谢谢。

    不用为我遮风挡雨,谢谢。

    也不用替我感受为我操劳,谢谢。

    ……

    作为女性,我们与男性一样,有劳动的权利,有吃苦的权利,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所谓帮助,是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来由的勾肩搭背。

    所谓绅士风度,是在作为前先征求对方的同意,而不是自以为是的盲动。

    所谓平等,不是施舍来的,建立在不平等认知下的“优待”和“保护”, 而是将心比心的理解和体谅。



    说到对于平等的体悟,我想起了舒婷先生的《致橡树》。我想对这世上每一株橡树说:

    我不是为你歌颂的鸟儿,不是给你带来慰藉的清流,不是衬托你威仪的险峰,更不是需要你庇佑的小花小草。

    我是与你比肩而立的木棉,是与你一样扎根大地,枝叶繁盛的挺拔的树。我是可以与你一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与你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存在。

    你如果爱我,请问我是否也爱你,是否愿意与你的根紧握于地下,与你的叶相触于云里;你如果爱我,请问问自己,可否听懂我的言语,可否与我相互致意;你如果爱我,请不要只爱我红硕的花朵,也爱我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心晴计划# #情感解忧辅#

    作者:Linhan,已获授权,禁止转载


    【我是会MG动画,会写文的超级视场】

    关注我,给你好看

    次阅读
    2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