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谈一谈使用插电式混动的感受

    与非网头像与非网头像
    与非网2020-05-13

    今天写一篇随笔,写一写我使用插电式混动的感受,作为一枚插电式混动的车主,首先还是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谈一下为什么要买插混车型。

    01 消费者愿不愿意去买插混车型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买插电式混动主要有这方面的考虑:

    1)正向的考虑 大部分的车主的逻辑,是想在限购城市获取牌照。以上海为例,想要节约拍牌的时间和精力,最简单的办法是选择新能源汽车,而这里就有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两种可选。选择插电式混动,主要我住在市区,相比较纯电动汽车而言,插电式混动具备纯电的续航能力且没有纯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了,我原本住在郊区,在车位上安装了充电桩,但是小孩读书搬进市区以后,最大的问题是没办法申请安装充电桩。在很多如我这样住在老小区的车主而言,充电能选择的办法就是使用飞线充电,这样并不安全,只能作为不得已的办法来补电。

    备注:买了这台车以后不到一个月,因为大女儿上学我搬到了徐汇,小区里面不让停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隔了一年终于允许我把车停在小区里面,充电充了一个周被人投诉充电的事情。小区里面的车都不能充电,因为安装充电桩的事情还有居民打官司,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新能源汽车是如我一样,要么选择挂靠单位、原车位可以申请或者直接选择挂靠

    而在公司里面因为可以付费 1 元每度电,我先充满 11kwh 左右,正好能覆盖我上下班来回 70 公里的 90%以上。

    备注:由于停车的问题,我一直没申请公司停车证,所以疫情期间使得我今年经历了三个停车场,一个是没充电桩的,一个是公司外的停车场,一个是公司内的充电点,特点还是那样目前在公司内使用充电桩的资源是有限的,经常晚一些就抢不到了

    而且相比较之前的燃油车,插电式混动在起步时候,整个动力特性还是要有不错的改善的,能够在日常驾驶中有比较愉悦的驾驶体验。

    当然负向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1)插电式混动的车辆较普通燃油版的要贵,如果不考虑 9 万元的牌照的话,单次付出 20 多万购买的插电式混动的车型还是有差异。

    2)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插电式混动的电池系统往往会侵占行李箱的位置,对个人乘坐空间影响不大,但是作为家庭使用的空间就损失比较大。这个放了女儿的自行车还有帐篷、餐袋之后实在放不下了。

    02 使用模式

    插电式混动一般有以下的几种驾驶模式可选,使用成本最低的纯电模式、旅途下不担心续航的混动模式、可选择在低速下用电的电量保持模式、强制充电的充电模式和不差钱追求性能的运动模式。

    1)纯电模式:目前插电式混动在日常城市使用特别是上下班通勤时,纯电动模式可以把插电式混动当成纯电来开,在纯电动模式下,噪音低、平顺性好,起步的动力感十足,这是首选的驾驶模式。目前私人购买的车型,都开始往高里程的方向走,基本有 50-60 公里一档,80 公里一档

    2)混动模式:安排充电是一个麻烦的事情,遇到事情急着外出和长途驾驶的情况下,混动模式就是比较合适的选择,通过自动分配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工作,能够完全不担心用电的问题。这种模式一般是去办事,去郊区开很久特别是高速阶段会用到

    3&4)电量保持模式和充电模式模式:这两种是消费者熟悉车辆之后根据自己的偏好来使用的,电量保持模式是让车在较高速端用油,让车使用混动模式运行,电量在后续低速下使用;如果电量低的时候,采用充电模式可以更多地调用发动机动能为电池充电,还会强化制动能量回收、“滑行能量回收”等功能,为低速端更好的使用电量做准备。

    5)运动模式:这是放飞自我的最好方式,怎么爽怎么来。

    实际上,我使用下来基本两种感受,上下班能控制的时候,是想着怎么省怎么来,而且纯电的驾驶体验也好。如果要赶着去办事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其实也不在乎油耗是多少,因为进入耗尽模式以后,也没特别耗电。

    我现在每月的情况为:

    工作日驾驶里程 75-80 公里,电费日大约 11 元,算起来大约 230 元+油费:每月 200 元

    小结:插电式混动目前来看是一线和限购城市的主要需求,随着自主和合资品牌在这块提供更丰富的配置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直接购买纯电动汽车可能有点不适应,买一台可靠的插电式混动解决通勤问题还是一个靠谱的选择。如果选购国内的自主品牌我可以给你一些推荐^_^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