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发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怎样做才能未来?

    车圈财技头像车圈财技头像
    车圈财技2020-03-06


    就在2月24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文件,为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的方向,引起了国内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的广泛关注。该文件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如今,我们拥有完整的工业链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否先人一步,拥抱未来呢?


    安全先行,是技术进步永恒的话题


    一部人类的历史,离不开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能够和其它动物区别开来,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会使用工具。时至今日,科技突飞猛进,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但是,反观整个人类发展史,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伴随着危险与伤害。技术,服务于人类,我们又不可否认,技术如果利用不好,同样也会伤害人类。


    智能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凡事扯上智能、网联,伴随而来的漏洞、软硬件错误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必须面对。再加上智能化汽车需要具备自动驾驶技术,一架无人机的放飞尚且困难重重,危险环绕。在环境更复杂、人员更密集的路面行驶,我们在短时间内,能将技术完善得滴水不漏吗?


    因此,安全问题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众所周知,交通情况的复杂程度非常高,经验丰富、严谨行事的人类老司机尚有可能出现交通事故,那就更不用说靠着程序控制,由传感器代替人类感官的智能汽车了。虽然AI系统实力强大,但依照现有水平,AI的智力很难达到人类水平。因此,事关安全方面的技术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更重要的一点——网络信息安全。要知道,智能汽车的工作环境离不开互联网和计算机。如果出现黑客大规模入侵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而在平时,我们又如何防范黑客的入侵?常规的“硬隔离”方法,对智能汽车而言并不适用。毕竟汽车总需要云AI的协助和在线系统升级。所以,汽车肯定要联网,只要联网,就客观存在风险。这一风险,甭管概率多低,发生后都是百分百的灾难。

    立法先行,是近年来科技发展的教训


    近年来,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立法的速度,是我们需要正视的现象。以P2P金融公司的野蛮发展为例,技术的进步,让小微金融运行更加流畅、覆盖率更广。但由于法律条款的空白,其中滋生出了许许多多的黑幕,并引发的一系列惨剧。最后,立法补上,问题得以控制。虽然大局上,我们让负面问题得到了控制,但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显然是巨大的。


    说回到智能汽车方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机器人的存在。那么,既然机器人要参与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并有可能和人类发生冲突。那么,立法就必须先行。即,要首先限定智能汽车的使用方式、使用环境以及遇到和人类发生纠纷时的优先级高低。其次,还要明确智能汽车与智能汽车间发生纠纷时的责任判定方法。最后,更要明确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民法、刑法、交通法条款,确保凡事可依,有法做保障。


    我们不愿意看到当智能汽车推广开来时,我们的立法工作尚未获得成果。我们更不愿意看到,因为智能汽车的出现,而在客观上影响到了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因此,法律条款的限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智能汽车的使用方和与智能汽车打交道的其他交通参与者而言,都是一种法律层面的切实保障!

    结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胜过日行千里

    我们经过多少年的发展,终于有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这是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地方。但,还要说但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老话说,一步一个脚印。中国的汽车工业曾经经历过大干快上的野蛮式发展,比谁都知道踏踏实实干活儿的重要性。稳扎稳打的工业模式才是成熟的工业模式,步步为营胜过一日千里。


    【手机版二维码】

    版权声明:本文系自主汽车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加上指向链接:http://www.zizhuauto.com ,谢谢合作。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