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宝骏之殇:无法阻止的销量崩盘

    超跑密探头像超跑密探头像
    超跑密探2019-12-29

    提及宝骏,想必大街小巷的人群都不会陌生吧。巅峰时期,宝骏310月销达到3.1万台位居轿车榜第六;宝骏730则月销超过5万台,MPV领域无人匹敌;至于宝骏510长枪直入,也算近年来唯一款将哈弗H6拉下神座的SUV。品牌成立仅短短8年,就跻身为年销百万的大户,不仅让诸多国产品牌自惭形秽,对于一些百年老店也算是一种耻辱吧!

    不得不说,宝骏在国内市场续写了一段很传奇的故事。如果没有它的存在(价格屠夫),或许不会这么早享受到车企们降价酬宾的福利。不过根据最新的数据报告,宝骏前11个月累计销量45.34万台,同比去年的87.11万台下跌了42.3%。具体到车型,宝骏310月销量仅2千多,宝骏730月销量7千左右,而主力宝骏510也跌至SUV排行二十名内。

    可以预见的是,主打低廉市场的汽车品牌似乎都有一个通病,在享受了短暂的高光时刻,销量往往会呈现断崖式的崩盘。宝骏是如此,早期的北汽幻速、东风风光等也是如此。那接下来就解读一下宝骏为何会落魄到这番境地?

    首先从宏观面上讲,寒冬市场整体呈下行趋势,诸多车企虽然都过的节衣缩食,但为了混口饭吃无疑加强了产品间的竞争。例如大面积的实施降价优惠,直接压缩了(靠性价比吃饭)宝骏的生存空间。

    利润下滑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品牌影响力较为强势的车企直接吸走了宝骏一大批的潜在客户(现实就是这样,廉价产品根本没有积淀品牌价值的能力,更不要谈及对产品的忠诚度)。就以新晋实力选手捷途X70、捷达VS5及哈弗M6等为例,论价格定位、品质把控及品牌价值,完全可以呈碾压之势。

    然后再具体到宝骏本身,需要讲述的是“高性价之下必然是对成本控制的压榨”。翻阅历来的投诉故障,关于车身生锈、无法升级系统、车灯起雾、轮毂氧化、密封胶条脱落等花式问题层出不穷,这所反应的不仅仅是质量问题,更多的是映射产品本身在工艺上的粗制滥造!早期的捷途X70也是如此,成本控制受限一度迸发投诉故障。当然,个人并不是针对于某一项特定问题,而是对于宝骏本身就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控差”的标签。不过碍于价格低廉的作用,人们也就抑制住了内心的不平(还要啥自行车?)。

    不过你要说产品质量差点也就算了,关键还产品老旧不肯实现升级。众所周知,宝骏从上汽通用五菱实现商转乘,使用得就是上汽通用所丢掉的老掉牙班底。早年间,可以认为人们中意这套技术的成熟可靠,但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可媲美合资水平,显然宝骏处已处身于淘汰的边缘。就拿主力宝骏730、310及510来说,产品上任两三年没有实现任何改款换代,审美疲劳且不说,同级竞争毫无优势可言!

    最后来说说宝骏的补救措施,2019年4月正式以“新宝骏”形式来宣布新品牌成立。按照传统思维来讲,品牌再度向下无疑是死路一条,但品牌向上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整体方向是对的,只是自身实力的不足尚且不能达到心理预期。根据相关统计,新宝骏RS-3、RS-5及RC-6的月销量均维持在3千台左右,唯独新宝骏RM-5达到6千多台但不容乐观。相比于当年老宝骏“款款破万”的气势,新宝骏的销量平平已然被判定为失败!

    在个人看来,“新宝骏”这个品牌名字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其本意是想打造高端,但和老“宝骏”相关联就无法避免人们对品牌“廉价”“小作坊”等标签的认知。这一点就得佩服同样是“商转乘”出身的捷途,名字标新立异而且还死不承认曾隶属于开瑞汽车。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还是技术上的差距。新宝骏所谓的高端完全是靠配置堆砌,但真正涉及到“三大件”问题,其实和老宝骏没啥区别。例如新宝骏RS-5采用全新R平台,但悬挂方面和宝骏530高配版一样,并且搭载同样的动力总成。与之对比同价位下的哈弗H6、长安CS55等主流车型,产品把控、动力输出及品牌价值,完全不是一个层级!

    写在最后:

    老宝骏的崩盘,可以视为在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自身尴尬定位的回天乏力。但新宝骏本可以拥有一线翻盘的生机,无奈品牌价值的不足及核心技术的落后,很难和同级对手形成竞争。显然,仅靠配置堆砌来讨好消费者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品质的追求,宝骏之殇更多得来源于自身的不思进取。

    万次阅读
    834评论
    2948赞同
    收藏
    分享
    834评论
    294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