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宝马不坚持了,人机交互“屈身”安卓系统

    扉旅汽车头像扉旅汽车头像
    扉旅汽车2019-12-18

    近期有媒体援引外媒报道称,宝马集团(BMW Group)将在2020年中期,在汽车中推出安卓汽车系统(Android Auto),以扩大其汽车无缝连接的范围,目前宝马只匹配了苹果Carplay,面对大环境,宝马似乎想通了。

    宝马在1999年与微软共同开发iDrive系统,最早搭载在Z9概念车上并称作Intuitive Interaction Concept(直观交互概念),在2001年首次搭载7系量产,直到最新的7.0系统,前后也经历了不少磕磕绊绊,如果身边有当年开7系的土豪朋友不妨了解一下,没有快捷键、菜单逻辑被逼疯的那一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宝马在iDrive上坚持原生系统,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车载系统这个产物最早就是宝马的创先,目的就是把驾驶员从繁多的操作按钮上解放出来,提供更优秀的人车交互体验。在这个领域,宝马希望有自己的平台呈现,确保行业领先的同时讲好自己的“故事”。

    既要讲好故事,又必须遵循车载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车品质高低的法则。

    扉旅汽车了解到,最初各大车企但凡有一定技术实力的,都尝试开发了原生的车载系统,而且越来越重视其在整车平台的表现,比如奔驰就看到了自己的弱点,近两年极力发展的MBUX,彻底改变“键盘侠”的窘境,也确实在提升驾驶体验和车辆科技性、安全性上取得了不错的口碑。相信现在的司机朋友们宁可用麋鹿皮擦这个双12.3寸大屏上的指纹,也不想练就盲操数字键打电话的绝活。

    宝马也在iDrive7.0上针对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进一步强化,在体验上继续较真奥迪的MINI系统。由于原生系统的开发更多展示了宝马对汽车环境设计的理念,在与自家产品融合度上更具有优势,可以说这个系统就是宝马除了整车家族语言外的第二特征,是“人马合一”的直接载体。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第三方强势入局。

    车载系统和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系统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在人机交互的体验上,对指令设计和理解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提高智能水平来优化人机对话,通俗的说就是让电脑更加善解人意。在具体呈现上,安卓和IOS可以说各有千秋,就市场的包容性来说,安卓更彻底。

    以自主品牌为例,国内因为没有谷歌直接的技术支持,各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产业链总是比小作坊强。比亚迪、吉利、上汽和北汽等品牌新车型上,很大部分都搭载了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车载系统。与合资和进口车企不同,自主品牌在车载系统的开发上,起步晚、技术底子薄,更需要通过已有的平台来实现车载环境,优势就是与互联网融合没芥蒂,在互联互通上兼容性更好,包括有AliOS这样的前端厂商提出本地化改造的技术方案,更方便了车企后续的定制化进程。

    扉旅汽车认为,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或许是个好办法。

    随着工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逐渐被细分,五脏俱全的路线并不一定就是最优方案。宝马的坚持是从造车企业的角度出发,事实上,不论是对消费者的了解还是车辆技术的深耕,宝马都有着扎实的积累,从iDrive的升级中不难看出,快捷键、语音配合手势的语言架构才是车内人机沟通逻辑绝配。但随着Android Auto和Carplay逐渐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互联网车载系统前端后,在原生系统上开发自己的方案就会变得费力不讨好,更多的车企选择通过第三方定制自己的车载系统,或通过Android Auto和Carplay来优化呈现体验。

    宝马可能也意识到,“闭门造车”不行,是时候转变一种思路,将如何制作好的车载系统“一体机”变成如何使自身车辆环境的各项功能通过成熟方案更好呈现。

    事实上,宝马的后排娱乐系统已经开放给了安卓,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同样的俊杰也包括谷歌。今年7月,谷歌就宣布了重大更新,重新设计Android Auto的用户界面,安装了更好用的音乐播放器、新增导航栏、更新应用启动器、通知中心提供了呼叫和消息通知,对屏幕的布局也进行了重新规划。所有的更新升级都更加贴合车载系统的呈现规则,说明谷歌也关注到车载系统的市场需求并积极应对。

    未来,在宝马这样的顶级汽车制造企业的“屈身”下,势必加快车载系统的融合发展和升级迭代,实现各方的共赢,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万次阅读
    63评论
    18赞同
    收藏
    分享
    63评论
    1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