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吉利向左,长安向右

    大T玩车头像大T玩车头像
    大T玩车2019-02-26

    ​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残酷的淘汰赛,尤其是自主阵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各种势力合纵连横此消彼长。吉利4年前还是一线队尾,年销量也就50万台规模,但是这几年突飞猛进,去年销量达到150万台,悄然晋级自主老大。

    长安汽车却命运多舛,4年前,长安自主品牌还是细分市场的老大,这几年发展略显失速,尤其是2018年,长安系更是全线受挫,旗下各大板块遇到了冰雪严寒。

    1.长安福特遭遇重大挫折,2018年销量仅有37.78万台,同比下降了54.38%,和2016年几乎百万台的销量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2.长安铃木遭遇挫折,长安铃木2018年销量约为4.1万台,同比下滑51.2%,而且因为铃木退出合资公司,长安铃木几乎没有再恢复的可能。

    3.长安PSA销量更是惨不忍睹,DS品牌全年销量已不足4000台,这个数字不到一款主流车型半个月的销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4.长安马自达的表现略好,即便如此,2018年销量也仅为16.63万台,同比下滑13.4%。

    5.长安的自主品牌表现也很一般,年销量从2017年的106万台下跌到85.9万台。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长安经历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也承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压力批评,股价在2018年底竟然暴跌到5.55元,市值不足300亿,不但远远低于净资产,甚至比蔚来这样的新势力都低很多。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如果仅仅以暂时挫折来否定长安,并不客观,更不理性,也不现实。抛开长安系的合资品牌不谈,长安的自主品牌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它身上的很多优点是其它品牌所不具备,它完全有可能卷土重来。

    首先一点,在汽车行业,任何品牌都会发生波折,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吉利在起飞之前停顿了将近10年;奇瑞在2009年销量是50万台,现在还是这个规模;长城最近三年也在原地踏步。所以任何品牌都有低谷,都高峰,有起伏,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长安汽车作为一家老牌工业企业,有着悠久历史和雄厚实力,是国内最早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之一,历史上曾经有过巨大成功,有着深厚积淀,暂时挫折不会对长安伤筋动骨。

    长安已经掌握着制造汽车的核心技术。在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于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制裁,让中国人深切感受到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哪怕如中兴这样高大上的企业,也会被瞬间点穴。汽车行业作为工业领域第一大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很多车企外形靠山寨、技术靠外采,其实就是混吃混喝。

    但是长安汽车截然不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牌工业企业,军工背景,长安在核心技术方面远远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面,它一直坚持正向研发,每年销售额5%投入科研,先后在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设立研发中心,构建了全球“五国九地”的研发布局。

    这些投入也产生了良好效果,目前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领域,长安均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比如在发动机领域,长安可以完全研发制造,新一代蓝鲸发动机入选2018年十佳动力,这款发动机排量只有1.5L,最大功率131kW,最大扭矩265N•m,这样的性能参数直追合资。

    在技术门槛同样很高的变速箱领域,多年以前长安旗下的东安动力就研制出国内第一台6AT变速箱,长安旗下的青山变速箱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乘用车变速箱之一,生产的DF515变速箱,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经搭载在CS35/CS15等汽车上面。

    在技术方面的慷慨投入,给长安的未来发展打下了深厚基础,使得它可以获得领先同行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看好长安汽车的又一个原因。

    此外,长安的品牌和产品规划也做得不错。目前自主品牌虽然在品质和技术方面进步神速,但是在品牌和产品规划方面,普遍不够成熟。

    比如长城,SUV一家独大,轿车是一个短板,放弃轿车,就等于主动让出了中场;比如吉利,虽然SUV和轿车全面发展,旗下的车系品类却太多太杂,再过几年下去,估计吉利自己都梳理不清。再比如奇瑞,前几年要多生孩子打群架,结果生了一大堆歪瓜裂枣,去年才声明要回归一个奇瑞,结果转身就出了捷途和星途,完全就没有品牌规划。

    但是长安不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品牌,长安旗下有两个品牌,一个乘用车品牌长安,一个商用车品牌欧尚,两大品牌各司其职。长安品牌方面,则是轿车、SUV和MPV三箭齐发,并行发展,每一条产品线布局都是既丰富又清晰,令人一目了然,以SUV为例,从CS15到CS95,阵营齐整,壁垒森严,非常清晰。

    虽然产品规划方面的先进性,不能保证产品的畅销,但是从清晰的品牌发展战略和清晰的产品线,可以感受到长安优异管理水准和极具前瞻性的规划,这是国内其它同行需要学习的地方。

    总之,虽然在去年遭遇了挫折,但是我们依然看好长安,尤其是看好长安的自主品牌,我们深信,暂时的挫折,对于有着深厚底蕴的长安,并且仍在蓄势中的长安,并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我们认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不应该少了长安的身影。

    .万次阅读
    54评论
    10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