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一篇文章看懂“汽车平台”,怪不得MQB平台做出了这多车?

    车叫兽Pro头像车叫兽Pro头像
    车叫兽Pro2018-11-08

    车企使用通用平台研发新车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大众的MQB、奔驰的MFA平台、宝马的UKL平台、丰田的TNGA平台等等。并且,往往一个平台可以设计并制造非常多的车型,例如大众的MQB平台,高尔夫7、奥迪A3、迈腾、途观L、途昂等均出自它手。

    底盘平台是拥有通用性设计和制造汽车的基础,但我们发现,这些同出自MQB平台的车型,不仅级别尺寸不同,连类别都可以不同,有紧凑级车、中级车,甚至还有中大型的SUV车型,这样无所不能的MQB平台是什么?

    同一平台,并不代表底盘相同!

    我们经常看到汽车类的文章说,XX车型与YY车型同出自ZZ平台,就误以为他们拥有相同的底盘,虽然发动机、变速箱、外观设计上有所不同,但我们也会认为这两款车拥有许多相似的特性,比如操控,比如安全性。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比如大众的MLB平台,它诞生了奥迪A5(图片|配置|询价)这样的轿跑车型,随后又生产了奥迪Q5和奥迪Q7这样的SUV车型,甚至在15年,在它身上还诞生了价值400万的宾利添越。这些车型之间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他们相互之间都不相同。

    所以认定同一平台的车型就有相似的特点显然是不对的。

    其实,汽车平台的确是生产车型的一个通用模板,它同时包含如底盘、车身结构、电器系统、生产工艺等子模板。工程师可以根据设计需要,从中直接选取一些零部件的模块组合,同时也在架构上拥有许多设计的自由度,帮助工程师更好的开发。

    汽车平台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生产完全相同的汽车,而是为了增加零件的通用性,就像轮胎、轮毂这样可以通用的零部件,从而提升设计效率,并且降低生产等环节的成本。一个优秀的平台拥有设计出任何车型的可能性,但最终的产品如何,依然取决于设计师如何定位、如何取舍。

    本质是提高企业利润

    很多人会鼓吹,在特定平台下制造的车型在某些方面拥有更好的性能,但事实上,一台车在某方面拥有极佳的性能,并不完全是平台的功劳,这种性能上的优越性是由于设计师采用这个了平台,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所带来的。

    90年代,很少有厂商拥有通用化的模块平台,但那个年代诞生了无数经典车辆,特别是首次跨入跑车领域的众多日系品牌,他们几乎从零开始,设计了诸如GTR、NSX、RX-7、EVO等经典车型,时至今日,这些性能怪兽也依然活跃在各种赛事和活动之中。

    近年来,用户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而且车型的更新换代也加快了,2年一小改,5年一大改早已成为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默契。而通用化平台,就是为了解决用户多元化需求,加速汽车设计速度,同时降低重复开发的成本而诞生的。

    虽然同一平台的车型性格迥异,但同一模块下的零部件的确拥有很高的通用性,这又可以大幅降低设计和生产环节的成本,为车型更低的售价提供可能,或者为厂商赢得更丰厚的利润。

    模块化会不会优缺点?

    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先做个比喻,许多人都玩过乐高系列的玩具,例如星球大战、各种车模、各种生物等等。乐高玩具所拥有的无限可能性,其实就是将不同的模块进行设计和组装,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新事物。

    模块化平台也是如此,理论上来说,一个优秀的模块化平台可以对任何需求的车型进行设计和打造,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引用已有的零部件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风险。

    所以消费者层面来看,模块设计下的车辆往往品质更加稳定,小毛病少,但缺点是厂商可能会为了减少开发难度和成本,过度引用已有的解决方案,导致一些车型的个性化降低,这一点与乐高玩具也有些相似,无论你用乐高玩具组合出什么,你总归知道这是乐高。

    并且一旦设计或生产上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大面积覆盖同一品牌下的诸多车型,给消费者造成麻烦,并且会严重影响到一个品牌的声誉。

    在我看来,平台化是厂商面对越来越快的产品更新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措施,但它也可以与独立开发的产品进行相互的弥补,至于最终呈现的产品如何,还是要看设计团队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