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滴滴为何不设乘客线上防护小程序?哦,它正忙着收集猥琐的数据……

    作家陈岚头像作家陈岚头像
    作家陈岚2018-05-13

    空姐在顺风车被滴滴司机杀害案,嫌犯刘振华终于有了下落。根据@平安郑州 发布,其尸体被打捞出水面,体貌特征吻合,现场遗留的DNA检测吻合。

    然而逝者已矣。生者的悲痛——尤其是只有这个独生女儿的父亲,伤痛恐怕无法告慰。

    铺天盖地的“女性如何自卫、如何避免危险”的鸡汤再次刷屏——然而

    今天我想点破几个真相。

    互联网时代带给社会莫大的红利,但女性的利益和诉求,被这些技术革命所忽视。不仅仅忽视,而且,他们可能还在助纣为虐,暗戳戳地不断释放污突突的讯号,进一步扩大对女性的消费,扩大强奸文化。

    滴滴在案发后拿出了一个公告,悬赏100万捉拿凶手,在凶手尸体被发现后,他们撤了公告。

    忙着悬赏,不如回头看看自己的程序有多流氓。

    案发后,诸多女性用户才发现,自己只要使用了顺风车,就会被系统里收集到以下信息,由车主或其他同乘打分。

    对不起,等等,就算要收集乘客信息——姑且不论这样的收集合法与否,从商业角度,难道不应该是收集:乘客的乘坐时间偏好,座位偏好,是否吸烟,是否抱持环境清洁,是否有礼貌,是否准时、是否及时付费等等这些有效信息吗?

    但滴滴顺风车给出的评价信息,如果在欧美,足够可以被告上法庭,因为涉嫌严重的性骚扰。

    “妹子”“长相甜美”“安静乖巧”“爱穿丝袜”“忍不了”。

    你当是在日本风俗区点台还是在荷兰的红灯区选角?

    女乘客不是消费者?女乘客因为是女人,就可以被你系统设定的这些选项贴标签,并且公布?

    滴滴傻吗?

    不傻。

    它深谙屌丝经济之道。

    我曾经和一个做网游的哥们聊过,我说你们做网游的,能别那么污吗?如果不是国家还有三令五申的限制,你们设计的游戏女角色,恨不能扒光了呈现,即使碍于法律,不得不有布遮身,也是极尽诱惑之能,镂空,黑丝,露腿,漏臀,扭腰和超级夸张的胸部,你们的角色就没有其他的人设吗?

    哥们说:你得清楚,我们的客户是谁。客户期待的就是这个,这个是标配。

    我说你们不考虑女性玩家吗?很多女性玩家觉得不适。

    哥们小手一挥:她们非主流也。而且,就算是不适,玩着玩着,也就接受了。

    而讽刺的是,几乎所有的网游,为了招徕人气,都无一例外地宣称自己游戏里妹子多。

    不要错过把妹的机会!同样花着钱的妹子们,得到了消费体验是打折扣的,同样还要被用来消费。忍受游戏里的性骚扰,粗话,脏话。——所有的游戏都默认这一切是合理的存在,并且绝无可能为被骚扰的女玩家主持公道。

    请注意,在花钱买点卡或其他消费上,男女不分性别。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少收费。

    昨天也引起女性抗议的新闻,万达某地的影院,在某漫威电影上映前,用公共扩音器,反复播放歧视女性的促销话语:“多买爆米花,堵住你女友的嘴,免得什么都不懂的她问这问那。”——Come,女性不懂这些小儿科的流行文化?然后成为你卖爆米花的幌子?

    “她们非主流。就算不适,玩着玩着也就适应了”这个逻辑,不仅仅在游戏设计里存在,在几乎所有的环境里都存在。

    女性作为消费者成了被消费的部分。

    就像滴滴一样,我们明明是消费者,但我们的数据,会在他们的设定里,变成被消费的部分,用来勾引上家和下家,上家,则是如战利品一样,用来激励顺风车司机多接单,下家是用来做诱饵,诱惑更多的男客户使用APP。

    女性一直被视为货物的文化里,这样的操作会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比如,公司商务活动,带上漂亮的女员工,活跃气氛,陪酒,甚至睡后签单。公务关系里,睡后提拔。或甚至物色美女进贡。

    可是,我们可以说,这里有利诱,有逼迫。或有其他苟且。

    但作为消费者——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商家的命脉——恭维的说法叫上帝,同为消费者,因为是女性,不仅仅无法享受来自商家尽心尽力的服务,安全可靠的保障,却被系统化的、制度化地、海量地用作诱饵,用作消费刺激。

    这样的事,不仅仅没有法律底线。

    但商业底线都没有了。连起码的商业伦理都不遵守——顾客是上帝!

    平台对消费者应尽的义务,全然是狗血,平台对消费者的权利,竟然变侵害。

    你是平台,不是砧板,我是消费者,不是鱼肉。

    在这样的平台创造的文化下,顺风车司机当然胆大妄为,把开车当成了艳遇的平台。所以刘振华会对一上车的空姐进行骚扰,甚至想亲她。(空姐微信里告诉有人,这个司机有点变态,想亲我,这也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条消息)。而几乎所有的强奸犯,都会拼命推诿,把强奸说成你情我愿的约会。

    这样的视女性为鱼肉的文化推进到极致,是什么?

    给大家看看,血案发生后,公众悲痛震惊惋惜,而滴滴车友会在说什么。

    “我虽然鼓励你们在拉活挣钱之余泡泡女乘客,打打野炮搞搞车震啥的放松一下自己,丰富一下人生……”

    而这段文字之初,就声明,“年龄超龄,车龄超龄,以及改牌”(总之就是暗箱操作)是可以实现的。

    在他们的眼里,乘客的安全不重要,乘客的权益不重要,女乘客也毫无尊严或体面,只是他们暗戳戳的性资源。

    谁给你的权利,在我们女性上车时,让你们用看猎物的眼光审视我?

    我雇佣你的车,我使用你的服务,是我在给你发薪水,你他爹的居然一边领着我的钱,一边打量着我的三围,评估着我是否风骚,能不能跟你约炮,有没有可能在短短的车程你跟你车震?

    我去你爹!如果这个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我估计要被告到破产。

    也许滴滴可以辩解,这么一个滴滴车友会只是个别车友的私人观点,不代表滴滴官方想法。

    那么,现在就领略一下,滴滴的广告,看看他们的企业文化。

    贴标签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性骚扰程序,而滴滴对此的广告是:“不怕贴标签,就怕你不约”,广告图是以女性的口吻来说的。

    “不仅仅顺风,还顺眼。”

    “你有短裙,我有暖风,粉色星期三,为她免单”——前面的滴滴车友会的表达。是粗鄙版,这个,是高级撩骚版而已。

    前面车友会的“温情版表达”——免单是白免?免单的差价部分,是不是要女性用性资源来弥补?默许言语甚至行动的骚扰?

    滴滴是互联网应运而生的产品,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了它的发展,曾几何时,在滴滴被传荣出租车租赁行业围剿,受到有关部门歧视打压时,多少网友曾经为之呼吁。

    但大数据的技术,他们分毫没有想到用于保护女性或其他弱势乘客,(也包括弱势司机)女性乘客是受害者最多的群体,但司机也有被劫持杀害的。

    滴滴忙着在用最下三路的方式营销。

    拜托,做商业,真的一定要做到这等下三路的形式?

    不卖肉色春光,不消费女性、不营造情色暧昧,你们真的做不了、做不好商业吗?

    一个女孩读完了大学,美丽又聪明。她入职了一个大公司。

    但作为白领,她的工作是给自己的男同事按摩。

    你相信这个天方夜谭吗?请看如下新闻。

    拥有土木工程学位的女员工,要靠给男IT人做按摩来赚取薪水。女性被用来“鼓励程序员”创作。

    关于在商业广告、营销手段中丑化、消费女性的投诉越来越多。

    并不是以前没有,以前的女性,没有发声渠道。

    连发出“我不喜欢”的渠道都不会有。设计者、运营者、甚至使用者的主体都是男性。没有人Care女人的想法。

    他们靠自己的想象(意淫)去设计产品,而作为消费主力的女性,却完全被忽视(反正她们也没地方或不知道抗议)。

    我们在微博讨论如何减少女性伤害的问题时,一个人渣留言说:“女人被X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他的思维,恰恰是很多互联网产品设计者的思维。互联网的直男癌太多,以至于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女性歧视的重灾区。某种意义上,他会这样留言,是因为,凶手释放了他压抑的暴力和性攻击欲望。而那些歧视女性的互联网产品设计者也是同样的思路。更黑暗一点的层面则是,他们深谙人性之黑,并知道如何去撩拨它赚取最大利润。

    而一个游戏制造商写段子说,他们当时做一个游戏产品,一直做不出来,最后就是圈了一圈程序员,圈在乡下别墅里,每周定期提供几个失足妇女作为唯一娱乐。这个激励机制,很快让游戏上线了。

    他赤裸裸地暴露出了肮脏和歧视,而那些产品设计者,只是用了图片美化和文绉绉的词语做了包装而已。

    好吧,我们在使用你的产品,我在给你付钱,你挣着我的钱,没把我当上帝,没把我当客户,甚至没把我当成人。

    即使在商业最低的伦理里,也没有这样蠢,这样low,这样不智,这样缺乏远见的认知。

    但这些互联网新贵却真的做了。

    在风口上,他飞起来了,飞得再高,却依然是一只从来没学习过如何尊重女性的猪猡。

    在一个人脸已经精准识别,在银行转账都可以在线识别真人的互联网时代里,有些地方注册社交账号都需要两名实名用户协助认证,提供亲友保证人,一个网络平台实在没脸说自己无法过滤进入平台的人渣吧。

    牵涉到女性安全时,技术就解决不了了?二维码收钱,流量导入,精准轰炸营销,识别苹果和安卓用户不同收费,这些都很溜啊!

    在刘振华杀害空姐之前,他因为性骚扰被投诉,有记录在案,滴滴却没有落实处分,如果当时平台及时报警或停运其车辆,这个悲剧也许就此终结。你能识别姑娘穿不穿丝袜有没有可能你约野炮,不能识别人渣有没有性侵害可能?

    一个美丽的姑娘,下班后,上了一辆顺风车,被携带刀具的司机强奸杀害。她可能被贴过标签:文静、时尚、丝袜、忍不住……

    她不知道这个平台里,可以“改证,改龄、改照”,可以冒名接单。她一定以为,这些都是有登记,有安全认证的车辆。她不知道精神病患者、有严重刑事罪名前科的人、有性侵前科的人也可以混杂其中,她也不知道有一群猥琐的车友,在微信群里交换着女乘客的信息,喷着口水,意淫着可以和女乘客车震、约野炮。

    她更不知道,这个平台,是鼓励司机、乘客、以及女乘客“约起来”的。

    回到事情的本质,正常人,我打了一辆车,我的商业诉求都是很明确的——我要出行——我要抵达某个目的地。

    “很高兴为您服务,我是某某出租车,您好,去哪?”

    “目的地已经抵达,谢谢您。您的费用是。”

    除了这俩句话以外,你丫多啥嘴?你这个平台又多啥嘴?

    任何超过这个服务范畴的对话,本身都是违背商业伦理的。

    我上了车,我还得和你陪聊?

    我还得告诉你我的工作姓名收入身家?

    你有病还是我有病还是平台有病?

    年轻的姑娘失去了生命。这个平台一度悬赏100万找加害者的下落,后来又删除,而在此之前,你为何不花一百万,写一个保护乘客的应急程序?

    你为何不花十万,在员工里做一个起码的职业伦理道德培训?

    你甚至可以什么都不要花费,只是从企业负责人开始,告诉一下员工——尊重女性?

    不要再去献宝似的,到处刷屏“女性自我保护手册”,我告诉你们,没用。

    有一些地方,女性没有夜跑、没有酒吧,没有KTV,足不出户,黑纱蒙面,女性甚至不允许开车,女性被强奸杀害毁容的恶性案件少了?

    狙击这些邪恶的本质在于,铲除鼓励强奸犯的社会文化,铲除对女性的歧视和物化,拷问凶手的养成,他怎么被养育的,怎么被鼓励的,谁是他们的同盟?

    谁是他们的同盟?

    谁是?

    没错,这样的企业,都该被抵制到破产,他们这些或明或暗的同盟,才能学会商业伦理,学会如何做正直的人,再如何做正常的企业。

    愿所有的女士平安

    次阅读
    61评论
    100赞同
    收藏
    分享
    61评论
    10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