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赶超德日,打破技术资金垄断!中国汽车隐忍60年,终成为世界第一

    大军侃侃侃头像大军侃侃侃头像
    大军侃侃侃2023-12-2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说到汽车出口的佼佼者,过去人们常提到的是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年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超500万辆。

    巴西、墨西哥这些新兴经济体,每年都在被中国汽车大量圈粉。

    未来,中国的一众品牌,还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年分得更多蛋糕,前途不可限量。

    那么,中国汽车一路逆袭,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

    从无到有,手搓起步

    在中小学历史课教材上,印有新中国第一台汽车“解放牌”的图片。

    1956年7月13日,由吉林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横空出世,成为众人眼中的骄傲。

    虽说是骄傲,但是观其品质,谈不上优秀。

    原来,此车的原型,是苏联老大哥援助的吉斯-150军用卡车。

    当时,中国刚刚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给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威风。

    因此,苏联人乐于援助中国各类工业,包括汽车制造业,于是便将吉斯-150运往中国,并把技术也转让过来。

    有趣的是,这款吉斯-150,是师承美军US-6的杰作。

    二战期间,苏联和美国作为同盟国,要共同对付纳粹德国。

    为了胜利,美国人将US-6的制作技术分享给苏联。

    故此,从根上说,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摸着美国过河的,又继承了苏联车皮实耐用的特点,便宜好用。

    解放牌汽车诞生后,没有辜负百姓的期待和厚爱。

    在军方,它是装载武器、物资、士兵的多面手,作为军车呼啸在部队,也呼啸在对越战争这些场合。

    在民间,它是生产生活的好帮手,农民朋友用它拉肥料、大粪、粮食,工人队伍用它拉钢筋、水泥。

    只不过,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解放牌车是一个的美梦,可望不可及。

    除了个人手头不宽裕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彼时我国汽车制造厂家少。

    偌大的中国,找不到几家生产卡车的厂家,生产线也没有普及,汽车工业人才更是缺乏。

    言外之意,就算你有钱想买也不容易买到。

    情理之中,那时的解放牌汽车,优先供军队使用。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汽车兵成为一个专业军种,备受尊崇。

    雷锋同志,就是一名光荣的汽车兵。

    翻看他的照片,还有和解放牌卡车的合影。

    只不过,这款车主要解决运载的问题,根本没什么舒适度可言。

    遇到外国政要访华、高级政务往来,靠解放牌卡车就不行了。

    为此,研究出一款速度高、舒适性强的轿车,就理所应当成为中国汽车人的责任。

    中国汽车人心劲儿也足,以德国奔驰发动机为样本,参考法国“西姆卡”轿车的底盘结构,想要徒“手搓”出世界顶级的小轿车。

    “手搓”(即手工打造),与其说是壮举,不如说无奈之举。

    劳斯莱斯、宾利等顶尖豪车,都宣称“手搓”,其实这是建立在几十上百年的汽车工业底子上的。

    而中国没有这种底子,只能硬着头皮,去对许多零部件徒手精雕细琢。

    可人再怎么努力,眼睛始终对比机器会存在误差。

    一个零件误差不超过半毫米,零部件多了,累计起来,就是不容忽视的缺陷。

    果然,1958年5月,第一台“东风“轿车被手工造出来,表面上看,外观和结构与西方豪车大差不差。

    然而,其技术内涵差西方却有十万八千里。

    不过,毕竟才刚刚起步,国人对第一台东风轿车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支持。

    许多为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人物,都愿意搭乘东风轿车。

    同年,中国第一辆军用吉普车——长江吉普诞生。

    这台车按照美国吉普威利斯的模样仿造,也是一件“手搓”作品。

    中国人自古匠心独具,凡是有形有样的东西,都能造着搓出个大概。

    可涉及到汽车发动机如何运转、底盘如何构造、变速箱如何设计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就只能模仿出个大概了。

    按照这个思路,“手搓”出来的军用长江吉普,越野性能还可以,起码不像别的车一样剧烈晃动,也不会在石子路面抖一抖就熄火。

    但是,说到细节,就显得有些差强人意了。

    令国人振奋人心的是,也是这一年(1959年)一汽汽车厂诞生了“红旗”小轿车。

    红旗,自古是引领队伍的标志。

    以此为名的汽车,自然拥有一颗引领中国汽车行业的雄心。

    从设计初,它就借鉴了美国克莱斯勒的“帝国”轿车,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线。

    奈何,红旗作为当时最高端的国产车,还是离不开手工制作。

    因此产量低、生产周期长,根本不能普及到大众。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前的汽车工业,只能说从无到有,和强不沾边。

    毕竟,汽车工业作为工业的皇冠,涉及到玻璃制造、塑料、钢铁、石油等诸多工业类别,没有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做支撑,绝不可能崛起。

    国力飞升,换道发力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历史坐标,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段。

    最先让中国汽车工业受益的,是引入合资车策略的实施。

    当时,国家不仅想把合资车引入中国市场,更想将先进造车技术引进来。

    然而,外国汽车厂商精明的很,对于一些常规技术,带到中国也无妨,但始终不让中国人接触到核心技术。

    结果,更先进便宜的外国车,很快就占据了大片中国市场,压得本国汽车工业喘不过气。

    那时,国产车拼性能比不过欧美,拼经济性比不过日系。

    人们一提到国产品牌,就有一种失望甚至是看不起的语气。

    许多国产汽车厂因此都衰落了。

    这时,中国汽车工业人的回应,只有暗自发育,积累人才、建立产业链、探索技术,一点一滴前进。

    还好,这一路,中国汽车工业走得不孤独,因为走着走着,就发现自己的伙伴越来越多。

    例如:钢铁制造业突飞猛进,不断为汽车制造输入品质好的钢铁;石油化工业日益壮大,不断为汽车制造提供更好的燃油;信息技术持续进步,将汽车工业带上信息化道路……

    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绝对会羡慕继承者的条件,有如今这些工业底子加持,不愁汽车工业发展不起来。

    可喜可贺的是,中国还找到了发展汽车的另一个赛道——新能源。

    原来,在油车统治汽车市场的时代,汽车工业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人手里,他们藏着自己的技术,卡住中国的脖子。

    既然学不到西方燃油车的精髓,中国人想着干脆另辟蹊径。

    此外,传统的燃油汽车,既不节能,又不环保,如果任由其一直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必然会极大消耗资源、破坏环境。

    而中国虽石油丰富,但人均少,近七成依靠进口、

    环保问题又威胁到后世子孙的生存空间,这就决定了中国要走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

    所谓新能源汽车技术,最关键的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新技术。

    在这个领域,各国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同时发力,中国更有赶超的机会。

    时代在呼唤中国车企,呼唤他们在这三大技术上发力,以此挑战传统燃油车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三大核心技术,用国产新能源挑战欧美的油车。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蔚来等一众新能源汽车厂商出现。

    其中,属比亚迪的发展历程最为典型。

    起初,比亚迪是一家生产电池的企业,取得巨大成功,后来,当比亚迪诸多股东都沉醉于比亚迪电池蒸蒸日上的事业时,比亚迪的掌舵者王传福提出了造新能源汽车的打算。

    他力排众议,将比亚迪的电池优势融入到汽车工业中。

    期间,政府也直接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大额补贴,比亚迪借此东风,一路扶摇直上。

    与此同时,其他和比亚迪一样,原本不生产车辆的企业也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例如:华为携带信息技术加入,提升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智能水平。百度携带行业经验进入,用互联网思维为国产新能源汽车赋能。

    而原本的老牌车企,诸如北汽、吉利等更是铆足劲儿,不愿落后。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将国产新能源车推向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此番盛景,国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大力发展清洁发电技术,建设充电桩,为新能源普及到千家万户提前做准备。

    同时,在传统油车领域,中国车企也没有歇着,诸如奇瑞、长城等,已经摆脱了低端的标签,并且冲出国门,在世界汽车中端市场大放异彩。

    结语

    今年(2023年),我国总共出口汽车300万辆,登顶世界第一,中国的汽车工业扬眉吐气。

    其实,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富强的生动写照。

    如今,论人才、论技术、论资源,方方面面,中国都应有尽有,要想造成好车,早就不是什么难事。

    未来,只要中国能坚定战略定力、保持初心,早晚能成为引领世界的汽车制造强国。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