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未来城市畅想:没有汽车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城市更新大数据头像城市更新大数据头像
    城市更新大数据2023-11-06


    过去几十年的城市改造,都是把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变成机动车道,导致了城市步行空间严重不足,以及空气污染、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


    而今天的城市出行方式似乎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地铁、骑行、步行。世界各地已经有很多国家,无论是在官方层面还是民间的层面,都正在积极探索一种“无车”“少车”的方式。


    2023年9月22日,是第26个“世界无车日”。在这一天,全世界的不少地方都会划定机动车限行区域,鼓励人们步行或骑行,倡导绿色交通。而这些方式,也是近年来城市更新中增加街道活力的有效手段。

    © 凤凰空间

    1. 大力推广“自行车道”项目

    在城市中建设更为便捷的自行车道,是减少汽车的有效措施。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自行车道”项目是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波哥大曾经深陷交通拥堵的漩涡,多次被授予“世界上最拥堵的城市”称号。据2021年的统计数据,波哥大市民平均每人每年在交通堵塞中浪费94个小时,跟2018年的272小时相比下降幅度明显,这主要得益于波哥大居民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大幅上升。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减少公共交通的拥挤、防止病毒的快速传播,波哥大加大了对自行车车道建设的投入,以便于市民骑自行车出行。

    按照波哥大的计划,到2024年,将实现280千米自行车车道建设的目标。最终,波哥大将建设总长接近600千米的专用自行车道。

    波哥大的自行车车道(图源:Dezeen)

    鼓励骑行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大型建筑物与自行车道网络混合在一起,例如,哥本哈根屡次获奖的马士基大厦,通过在其周边结合独特的曲线形漂浮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欢迎公众进入,并将校园与周围的街道相连接。

    (图源:Archdaily,摄影:Adam Moerk)

    此外,被公认为世界上对自行车最友好的城市丹麦哥本哈根,还建设有十多座跨越城市的自行车桥。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桥(图源:Archdaily)

    在我国,“自行车道”项目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国首条空中自行车专用道路于2017年首先在厦门投入使用——厦门的空中骑行车道由Dissing+Weitling事务所设计,总长约8公里,沿当地现有的快速公交(BRT)网络布置。

    厦门空中骑行车道(图源:www.bycs.org)

    2019年,北京开通了国内首条用于通勤的自行车专用道,用于连接昌平回龙观和海淀上地软件园,全长6.5千米,后又于2020年启动东拓、南展、西延工程,使其再延长了3.8千米。

    北京通勤自行车专用车道(图源:百度百科)

    在上海,全长22千米的浦东滨江骑行道成为沪上骑行者的打卡胜地;在成都,全长100千米的绕城绿道也成为最热门的户外休闲地之一。

    成都绿道(图源:pixabay)

    2. “无车城市”究竟能否实现?

    意大利威尼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无车城市之一,这里没有宽广的道路,也没有汽车,居民和游客通过步行、乘船或骑自行车出行,无车的政策保护了威尼斯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让这里成为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城市。

    意大利威尼斯(图源:pixabay)

    自2015年以来,挪威奥斯陆开始逐步禁止私人汽车进入市中心,并增加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的设施和服务,奥斯陆还采取了征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限制停车位等措施,以减少人们对汽车的使用。奥斯陆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实现碳中和,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无车城市。

    挪威奥斯陆(图源:pixabay)

    法国巴黎出台了一项“无车提案”,计划在市中心建立一个“低交通区”(Paris Respire - zone appaisée),在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主要地标附近,还有左岸、圣日耳曼德佩区的大部分地区,通过增设自行车车道,有效减少机动车进入,来降低市中心的噪声污染和废气污染。巴黎还设置了每月一次的“无车日”,在这一天,巴黎最著名的八条车道上,只有自行车和滑板车等可以自由出入。

    法国政府环境部长还公布:在2040年之前禁止销售所有类型的汽油和柴油车。并称其为一场“真正的革命”。

    法国巴黎街头(图源:pixabay)

    西班牙巴塞罗那提出了“Superilla Eixample”(超级街区)的概念,即将几个街区组合在一起,打造更多的广场、娱乐设施、绿地空间等,并禁止车辆进入社区内。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玩耍,老人们可以在休闲区晒太阳,居民们也可以随时聚在一起聊天,此举极大地保障了社区内居民的安全,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街头(图源:Archdaily)

    德国柏林的一个叫作“无车柏林:人们的选择”的民间组织,希望能结合当地居民们的意愿,共同推动建设一个无车化的柏林市中心。在这个区域,除了应急车辆、垃圾车、配送车、出租车等商业车辆,以及部分因身体状况而有特别需要人士的车辆以外,在这片区域内一般禁止私家车的行驶。市民们可以选择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或其他的方式出行。

    (“无车柏林:人们的选择”网站首页截图)

    这些“无车”举措在各地都招致了大量的反对者,但当无车街区的零售业慢慢恢复活力后,许多人渐渐喜欢在无车的街区中散步之后,大家懂得了城市无车化带来的巨大好处。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为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方面的各类规划、产业定位、空间调整、运营策划、项目导入、企业咨询、资源对接、指数发布和培训考察等创新型、一站式、模块化、综合性服务。

    如有业务合作及咨询需求,请联系:15821900331 (傅老师)

    3. 把汽车占用的空间变为“公共空间”

    西班牙的城市蓬特韦德拉(Pontevedra),曾经街道狭窄,交通拥挤,城市广场都变成了停车场。好在过去的20年中,他们逐步采取措施,使城市的70%的地区,都只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蓬特韦德拉是西班牙首个提出“城市道路限速30”的地方,因为城市限速,那些着急赶路的司机自然会选择绕行,而不再像以前一样穿城而过。

    西班牙蓬特韦德拉二十年前的街道和现在街道的对比(图源:unusualplaces.org)

    实际上,在很多大城市,路边的停车位都是未被充分利用起来的空间。

    2005年,设计团队Rebar在旧金山一条街边的停车位铺上草皮,摆上一张长椅和一盆植物,将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街边空地变成了一个临时公园。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项目——Park(ing)Day

    Rebar的首个Park(ing)Day装置(图源:Park(ing)Day官网)

    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五,人们都会将一小片停车位短暂“回收”,将其改造为不同的“主题公园”:动物园、音乐会场、儿童攀爬架、咖啡摊、艺术装置展场……让城市街道空间发挥无穷的潜力。

    新加坡的Park(ing)Day(图源:Park(ing)Day官网)

    Park(ing)Day的一些装置很有意味,比如设计师Garth Britzman和他的团队耗时300多个小时,用1500多个汽水瓶构成了一个色彩绚丽的“废物景观”,引发了人们对当代消费生活方式的反思。

    Garth Britzman的装置(图源:Park(ing)Day官网)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在2019年公布了一项更雄心勃勃的改造美国城市的想法,由Bjarke Ingels Group (BIG) 和 WXY设计,建立一个由荷兰风格的共享街道、公交专用道、受保护的自行车道和绿地组成的社区网络。

    在“共享街道”中,新的街道是窄的,它的设计是让汽车拐来拐去地开不快,于是着急的车就不会开进来了,每条小街上都有树木和座位,让行人可以与车辆共享街道。

    布鲁克林的共享街道渲染图(图源:CityLab USA)

    4. 关于“无车城市”的畅想

    北京市政府在2019年初确定把“推进公交线网规划优化、加快慢行系统建设、加强非机动车管理,不断完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作为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共同举办的议政会重点协商议题。

    如今,“城市慢行系统”的大工程已然有了成效。罗振宇在2023年新年《时间的朋友》演讲中便分享了自己的惊喜,他发现就在他家旁边200米的地方,出现了一条可以步行、骑行的绿道,他骑车骑了很远,都没有到这条绿道的尽头。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已经达到49%,和2019年相比,自行车出行比例从12.1%提升到17.3%;步行出行比例则从30.2%提升至31.7%。

    (图源:北京日报)


    由成都高新区组织编制的《成都未来科技城片区设计草案》已经完成。这个全新的城区将打破“汽车优先”的传统规划秩序,充分利用丘陵地形地貌,建设地面、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地面、山间连廊为全步行区域,汽车交通全在丘陵山谷完成,实现人车分流,打造适合慢行的“无车街区”

    成都未来科技城效果图(图源:OMA)

    迪拜正在规划的“室内城市”The LOOP,是一条93千米长的可持续自行车公路,旨在鼓励迪拜居民选择健康的交通方式。方案提供了一个全年可控的气候环境,使步行和自行车骑行成为城市中首选的交通方式。

    The LOOP效果图(图源:URB)

    BIG与Hijjas合作打造的马来西亚“槟城未来城市”,也是一个无车城市,道路的设计优先考虑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

    槟城未来城市效果图(图源:BIG)

    这些关于“无车”“少车”城市的构想,是流于纸面的乌托邦梦幻还是真实可触碰的未来生活,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答案。


    参考资料

    《世界无车日丨好处辣么多, 为啥要开车》(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

    《城市无车日的街道活力研究——以波哥大和纽约为例》(《城市建筑》2022年第19期,作者:张侃、朱冰、刘佳颉、姚栋)

    《慢行北京,让都市生活快慢相宜》(新京报社论)


    来源:凤凰空间(ID:fhkj666666 作者:孙琬童)

    编辑:胡珊毓

    审核:夏 雨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