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二手车,也许是4S店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奇瑞南宁瑞义川头像奇瑞南宁瑞义川头像
    奇瑞南宁瑞义川2022-10-15

    一家汽车4S店,二手车做的好,新车也差不了,二手车做的不好,新车即使现在比较好,未来也不会太好。


    4S店的二手车业务是链接新车、售后、金融、保险等诸多业务的“连接器”业务,是涉及到销售、维修、市场、数据、财务、人事、培训等一系列部门的“转化器”。


    二手车做的好,不仅会促进新车交易稳定持续,还能实现基盘客户的维护和循环,是汽车消费生命周期的重要价值工具。


    如果说新车更多的是依赖厂家、产品的“资源优势”型企业,那么二手车更多的则是依靠自己“运营优势”的企业。


    新车是给“婆婆家”打工,售后是给“地主家”帮工,二手车也许才是“自己”可以把握命运的归途。




    “趁你病,要你命”,中国汽车4S店艰难求生!


    在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2800万+台的“高光时刻”后,中国的汽车4S店就开始走向转折点,毕竟整体产销量明显回归2300万台左右的“合理”数量,再加上大城市“限购”,中小城市“经济波动“问题,4S店好日子不太好了。


    中国的汽车4S店,投资建设“上桌”高,品牌授权“门槛儿”高,日常运营成本高,动辄1年1000台销售规模的中高端品牌4S店,100+人和3000+平米的展厅,不是一般“玩家”能接受的。


    再加上汽车厂家不断地“批准”新店,增加每个城市的“竞争力”,导致同一品牌4S店同一城市甚至多城市之间“自相残杀”愈演愈烈。


    比如北京这个限购城市,BBA+二线豪华,正规授权的4S店将近100家,纵然北京每年600万保有量,正常析出置换率8%,至少有50万台新车需求,少得可怜的“摇号指标”就全当是运气,新车总规模也就是60万台。


    20%的豪华份额,12万台,分给100家,看似每家1200台的年销售可能,实际上却很难养活。


    左边是厂家任务,每个月超过50%的车型赔钱,需要金融保险售后的”组合“和未来收益考虑,厂家的返利也是“阴晴不定”,右边是新能源新势力新产品的直营冲击,每个月北京新车销售的特斯拉、蔚小理们都是抢了BBA的原有潜力客户居多。


    赶上2020年,疫情的开始,动辄关门的“动态管理”让本就成本高启的4S店更为艰难,今年上海,2020年的武汉,等等。


    新车赚钱少,运营成本高,疫情连带损失大,本已感受到Winter is conming了,怎奈还雪上加霜。


    用户消费信心下降,怎么促进补贴依旧还是观望,原有客户售后回厂率下降,售后流失率增加,基盘客户“出血”明显。


    大环境难、同类内卷、同行内耗,4S店,艰难求生。


    今年1-4月,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发布,每天有11家4S店关停退网,总量1400家,如果推算全年预计将有3000家+的汽车4S店“退出”或者“改嫁”,或者说“名存实亡”。


    看看一些汽车品牌“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铃木、马自达、观致、宝沃、DS、吉普、克莱斯勒......

    很多4S店总经理和我坦言,这日子,就快没法过了!



    真正成熟的4S店,二手车也是“主攻”!

    中国的汽车4S店,长期抱着”新车“大腿时间长了,就忽略了“两条腿”走路的必然,毕竟“好赚钱”的时候并没有很多人想着“未雨绸缪”做二手车这个“难业务”。


    在美国比较成熟的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量占到总交易量的40%以上,二手车业务所创造的收入和利润占比都超过25%,甚至更多,不能说是半壁江山也至少是三分天下的“核心业务”之一。


    反观中国的汽车4S店,“新车躺赚”依赖资源时间长了,从上到下就很难转变重视和认真的做二手车了,这几年被“逼着”也是上了“梁山”。


    但是就算是百强集团这样的4S店,平均二手车交易量占比也是不足20%,利润贡献更是达不到10%,如果算真正的零售,扣除厂家补贴返利,别说三分天下,能从边缘“炊事班”被转正就算不错了。


    目前国内的4S店,尤其是合资品牌,BBA级别,二手车置换理论比例已经高达40%,限购城市超过50%,北上广深甚至70%,而实际能到理论的一半“及格”线的并不多。


    批发单车毛利5%,零售单车综合毛利8%,整体不计补贴返利真正二手车业务成本后盈利的风毛菱角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国内市场行情看,4S店的二手车业务潜力还是非常具备的,而且也是“寒冬里”的重要“储粮”和攻守兼备的“窝边草”。


    我们以一家合资中端品牌在准新新一线城市的8年老店举例,例如本田、丰田、大众、日产这类的,进行简单测算。


    每年新车销售1000台,二手车理论置换率25%,也就是置换下来250台二手车,其中批发80%,200台,单车均价3万,单车批发差价3000元,也就是收入60万元;零售20%,50台,单车均价6万元,单车零售差价5000元(包含金融保险返利),也就是收入30万元。


    置换业务二手车收入90万元。


    厂家二手车置换补贴返利,单车1000元,250台车,25万元。


    售后基盘客户5000组,理论析出销售可能7%,350台车(置换本品概率低,可能换BBA或者电动车,但是可以“回流”二手车回店零售)。


    基盘客户350台,理论回购零售20%也就是70台,每台单车零售差价5000元,35万元。


    也就意味着这家店每年二手车交易量是批发200台,零售120台。


    收入应该是60+30+25+35=150万元。


    如果考虑到,尤其是二手车零售120台所贡献的金融保险售后衍生价值,相当于增加了120X1.5新车=180台的基盘优质客户。


    此外我们还没有算本品官方认证二手车的厂家补贴返利,营销支持等收入。


    如果店里机制好,人才好,配合好,本品加同级别零售Double甚至更多是完全可能的。


    不过需要多少人?成本如何控制?这里卖个关子,私信我。


    对于4S店来说,这150万收入,和120台本品零售的基盘客户,算是冬天里的“救命稻草”之一了吧?




    4S店做二手车,没有不做的理由也没有退路了!


    也许在今年7月份以前,4S店做不好二手车的“借口”有很多,什么经营权不放开,税费不平等,市场混乱等等,不过在新政策以后,应该就再也没有理由做不好二手车了。


    1、经营权放开,4S店新车销售经营项目自动“升级”二手车经营,不用必须二手车市场内注册“二手车经纪”公司,名正言顺。


    2、独立开票过户权,4S店独立开展二手车业务,收购时可反向开发票作为进项凭证,并且免税,凭借反向开发票到车管部门办理“二手车待销售”车务,就可以实现“入库物权”。


    销售时候,按照销售价格0.5%票额缴纳增值税,凭此发票到车管部门办理过户业务。


    理论上,进销两个流程都可以脱离市场,没有市场“过户费”的限制,完全自主。


    3、税费平等,经纪“假扮”经营大量杜绝,原有政策很多4S店说不公平,二手车商家“表面中介实际经营”,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不公平”,最晚明年1月1日起,个人明显1年3台以内交易,源头杜绝了二手车“个人经营中介”模式。


    基本上二手车“个体户”和4S店都要平等的“正规公户”交易,正规企业运营,减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


    4、简化流程,全国流通,目前除了北京以外,全国所有城市国五限迁全部取消,除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他区域国五以下也能流通,此外车辆年检政策进一步放宽,电子档案全面推行,这些都有利于正规4S店正规开展二手车业务。


    新政策不仅平等,更加有利于4S店开展二手车业务有,二手车商品化确认,产权清晰,独立经营,对于规模较大的4S店和集团,二手车运营资金成本优势明显高于二手车夫妻老婆店,再加上厂家品牌、资源、基盘客户,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可以说,二手车流通的新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汽车4S店,如果以后4S店再说二手车各种“政策壁垒”就没有道理了。


    没有道理也没有退路,二手车不仅要做,还得做好!



    惨烈竞争的4S店,二手车才是“杀手锏”。


    很多4S店投资人和老板们总觉得二手车也就是“鸡肋“实际则不然。


    举例来说,北京非常普遍,都是买BBA这个级别,比如说宝马3系这类的,A店新车优惠3万,B店新车优惠2.8万,这个就算比较大差别了。


    但是A店的二手车“拐棍型”,依旧是车商5家小圈竞价,二手车价格给了5万元,而B店采取是车商竞价兜底+多平台竞拍+零售调整可能,二手车价格给了5.5万元。


    如果你是用户,算算总账,你会选择哪家店?


    既然现在政策好了,4S店坐拥天时地利了,二手车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得好了?或者说很好做了?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目前中国的汽车4S店,尤其是集团,二手车很多问题其实外因占比不高,关键是内因问题严重。


    1、狐狸吃刺猬,不知道如何下嘴,投资人很重视,店总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毕竟之前新车“有迹可循”,二手车“江湖诡异”,管理方法和系统思维都不同!


    2、外行管内行,假内行瞎指挥。有不少集团的二手车业务,用的是放心人,但不是专业人,从专业度到认知程度都是“半瓶子”,所以在整体大兵团作战的体系下很难管好。


    此外,二手车大方向都明白,但是实战中的细节魔鬼绝对不能考验人性,就怕假行家去管理真业务,时间长了再加上财务和人事“两个看门奶奶”,最终导致的就是能人要么忍要么走,大多数要么混要么“里应外合”做“堤内损失堤外补”,时间长了,业务文化完蛋了,人心散了。


    如果细节不重要,烧了300多亿的几家二手车电商为啥“战略收缩”呢?


    如果一个做二手车一线能力收入市场行情每月3万元的人,在你这管理每个月8000元,完不成任务扣到5000元,嘴上骂骂咧咧,还“赖着”不走,你觉得这个事“蹊跷”合理么?


    4S店二手车业务,这次机会难得,好体制机制、好人才团队、好专业运营,知易行难,厂家的培训太飘、集团的支持太少、自己的经验太嫩。


    二手车的学费还是挺高的!


    最后,作为混迹行业20年的老炮儿,给大家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事出蹊跷必有妖,妖孽背后必有耗!


    外行管内行不行,体制机制要先行!


    别考验人性美丑,别照搬新车模式!


    二手车老板工程,自上而下做事情!


    二手车,也许是目前中国很多困境中的汽车4S店,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抓住了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抓不住,也许就会万劫不复了!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