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作品

    众泰汽车“翻身仗”好打不?

    首条财经头像首条财经头像
    首条财经2022-08-18


    作者:郝科科

    编辑:晨鹤

    风品:邓亮 沈禾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找回荣耀,对一家企业到底有多难?


    从国美到乐视、新东方,从健力宝到太子奶、汇源果汁,甚至“招保金恒”,一个个风口巨子泯然众人。让人感叹,长青树不易,周期难跨越。


    时代瞬息万变,一旦错过时机,“一步慢、步步慢”。这一规律,也注定了众泰汽车的重生不乏荆棘。


    1

    “汽配”为生?依然亏损与“不躺平”


    时下,新老车企纷纷“抢滩”新能源赛道,众泰汽车却在为“求生”挣扎。


    8月8日,A股上市公司ST众泰(以下称“众泰汽车”)发布2022半年报:营收2.98亿元,同比下降22.50%,净亏2.77亿元,亏损同比减少63.15%,基本每股收益-0.05元。


    除了营利双杀,其他一些关键数据同样不佳:资产总计77.47亿元,营业利润-2.84亿元,应收账款18.2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6亿元。


    唯一可称道的,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24亿元。绝绝子的是,乍一看收入结构,还以为这是一家汽配公司。


    众泰汽车表示,报告期内整车生产处于停滞状态,营收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及门业的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分别贡献收入1.28亿元和1.70亿元,比上年同期均降超20%。


    整车业务停滞,依靠出售配件为生,足见众泰汽车仍在渡劫,也足见其并没“躺平”。


    此外,努力“控费”也展现满满求生欲:营业成本2.73亿元,同比下降21.5%,虽低于营收22.5%的降速,但费用率仅92.5%,较去年下降40%。


    这也是众泰亏损同比收窄的关键因素。2021年,众泰营收约8.25亿元,同比减少38.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亏损约7.0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32元。


    2020年同期,营收约13.38亿元;净亏约103.4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5.1元。


    可以说,仍然亏损的众泰汽车已度过至暗时刻,减亏是个期待信号。


    另一“不躺平”,是积极切入新能源赛道。


    今年6月,ST众泰公告称,拟向不超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预计募资不超60亿元(含本数),其中47.32亿元预计用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其余是渠道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按照众泰汽车计划,将基于三个平台开发4款新能源及智能网联乘用车,包括3款纯电动大中型SUV车型和1款纯电动轿车车型。


    鉴于新能源的持续火热,上述动作肯定是一记资本强心剂。不得不说,虽成绩单依然惨淡,众泰重整旗鼓、持续自救的不躺平精神可贵。


    但能否靠此复出、乃至翻身,还要打个大大问号。



    2

    漫漫复工路 信心战怎么打?


    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便是复工。


    2021年,众泰汽车虽有68.5万辆的设计产能,由于整车业务停产状态,产能利用率为0。


    众泰汽车方面表示,重整完成至今一直都在为复工复产做努力,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就进展来看,目前还无法确定完全复工复产时间。


    无他,众泰汽车真正的复活重启,仍在路上。


    或也有无奈,停工属于历史问题。


    遥想2019年,众泰汽车销量腰斩,继而陷入经营危机。


    据统计,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众泰汽车及旗下8家子公司先后被法院受理破产。


    至此,众泰汽车自2020年起开始处于半停产状态,2021年则全部停产。


    直至2021年9月30日,江苏深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苏深商”)被确定为重整投资人。借助20亿重整投资款,众泰汽车得以“重生”。


    那么,为何时至今日复工复产仍“不确定”?


    原因在于,复工需要的不止是钱。


    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众泰汽车董秘曾表示,目前尚未确定复工复产的车型;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整车下线,才算完成复工复产。“一款车型涉及几百家供应商,原供应链体系存在少量破产情形;重新开模,需要一定的时间。”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ST众泰申报众泰T300(图片|配置|询价)燃油车型,主要是因公司想要重新启动复工复产工作,就必须要尽早恢复供应商网络。对一家想要振兴、复出车企来说,供应商网络是极为重要的。”


    的确,作为一家整车制造商,复工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68.5万辆的设计产能看着客观,但复工的决定权还在市场,即供应商手里。


    只是,此前经营危机,让众多供应商受伤不已,再信众泰汽车者有多少?


    以比克电池为例。数据显示,2017年众泰生产了3.5万台新能源汽车,近2万台由比克供货,约占总量57%;


    即使风雨飘摇的2019年,1-8月众泰生产新能源汽车1830台,比克供货占到1100台。


    比克方面称:“一开始众泰是按季度进行还款,但自2018年开始还款逐渐拖延,而到了2019年以后,众泰汽车基本就没有再进行还款”。


    迫于无奈,比克电池将杭州杰能动力有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永康众泰汽车有限公司、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诉讼金额6.21亿元。


    不止比克。众泰新能源还拖欠宁波永信、湖南威孚汽车等多家供应商货款。


    也就是说,众泰汽车真正复活,面临的不止是“资金战”,还有“信心战”。而两者往往相辅相成。


    5月18日,*ST众泰公告,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20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众泰汽车表示,如能确定在三个月内恢复正常生产,股票代码就可成功摘帽。


    显然,复工复产,也决定着众泰汽车的资本前景。



    3

    何去旧标签


    重塑品牌信心,是众泰进军新能源、真正重启的又一难点。


    不可否认,当下除特斯拉外,几乎没有一家新能源车企敢说自己拥有品牌优势。强如蔚小鹏,甚至就是从零开始。


    难道带有传统车企光环的众泰汽车,品牌力上连新势力都不如吗?


    某种程度上,还真是如此!


    尽管新势力们毫无品牌历史,但也就意味着其没有历史负担,品牌定位上有更大自由度、可塑性。


    反观众泰汽车,往期曾被贴“中低端”、“山寨车”、“保时泰”等标签,品牌向上转型不乏压力。


    众所周知,众泰早期凭抄袭保时捷走红”。最出名的 SR9,外形上几乎与保时捷的 Macan不分伯仲,因此也被网友戏称“保时泰”。


    粗略算来,众泰汽车模仿过保时捷、大众、奥迪、起亚等众多品牌。例如众泰T600 抄奥迪Q5,众泰SR7 抄奥迪Q3,众泰 Z700 抄A6L。


    诚然,国内很多自主品牌刚成立时,多缺乏自主设计能力,许多车企都是通过模仿,或购买国外淘汰的车型来造车,例如奇瑞QQ、比亚迪F3等等。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国,甚至连造车能力数一数二的日本,早期同样如此发家,如丰田模仿过美国品牌克莱斯勒,而美国早期也模仿过欧洲汽车工业。


    可见,模仿和借鉴,是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这些品牌完成早期积累后,便主动提升自主设计,进而摒弃模仿,开始自主创新征程,最终做大做强。


    遗憾的是,众泰汽车却在山寨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2016年还在抄袭(SR9便是这一年上市)。


    这种打法,不仅严重影响自己口碑,也易在业内引发众怒。试问,购买 Macan的车主,若被别人说成是SR9的车主,心里是啥感受......


    站在商业角度,模仿明星车型虽降低试错成本、节约研发,还省去不少市场推广费。‘


    但“摘桃子”亦触及商业道德底线。于自身而言,持续这种短利短视打法,一旦过于依赖,便丧失自我创新能力,没有核心竞争壁垒,最终埋下长期发展暗雷。


    可见,“山寨”是“损人也不利己”行为。


    那么,此次切入新能源,如何摆脱旧标签、重塑品牌力就是重中之重、迫在眉睫之事。


    要知道,众泰汽车瞄准了15万~30万价格区间的中高端市场。其表示:目前,公司的4款全新车型还处研发阶段,具体价格需后期才能定,但产品定价区间大概就是这个位置(15万~30万)。”


    信心可嘉,难度又多大?


    放眼赛道,中高端升级是大趋势,诸多明星车型纷至沓来,而上述价位正是各车企拼抢最激烈的区域。作为后浪,一出手就是王炸,有多少胜算?能分多少羹?


    当然,以往期“山寨”能力,模仿这些明星车型难度并不大。


    只是,市场越发成熟、用户越发理性、多元,没有特色灵魂、光靠模仿是注定走不远的,前车之鉴已然很痛,众泰汽车还会走“老路”吗?



    4

    蓝谷之鉴 中高端转型多难?

    60亿多也不多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ST众泰的机会更多的是在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想要抢占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难度非常大。


    “进军中高端市场,前期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还必须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尤其在外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后,众泰汽车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的可能性很小。而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则不同,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


    专家观点可谓一语中的。


    不妨参照一位先行者。没错,就是北汽蓝谷。其曾凭借高性价比的EU及EX系列,2013年至2019年,连续 7 年蝉联国内新能源销冠。


    但转型高端后,2020年、2021年依次亏损64.8亿元、51.7亿元,加上2022年上半年亏损21.8亿元,两年半累亏接近140亿元。


    2022上半年,累计销量逾1.7万辆,旗下高端品牌极狐汽车,累计交付6723台,甚至不及比亚迪销量的零头。更与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曾透露的“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销量目标10万辆,其中含极狐4万辆”目标,相差甚远,两者完成率均不及五分之一。


    要知道,北汽蓝谷为中高端破局,可是花了大力气的。


    首先是品牌重建,塑造了极狐汽车。2022上半年投入约8.9亿元的销售费,同比增长67.54%,并赞助崔健、罗大佑、黑豹、唐朝的演唱会,覆盖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中年用户。累计观看超亿次,堪称教科书级营销。


    产品力上,拉来华为、麦格纳。前者的自动驾驶系统被称“当今世界上最强”。后者更是全球著名整车工程制造及服务厂商,为阿斯顿马丁、奔驰G级提供配件。


    资金方面,2018年至2021年,通过定向增发三次,北汽蓝谷分别募资286.62亿元、10.65亿元、55亿元。今年7月再次定增,拟募不超80亿元。


    ......


    诸多努力、真金白银,2022上半年极狐汽车销量才6723台。甚至新能源汽车前15位中,找不到北汽蓝谷。排名第15的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为3.7万辆,是北汽蓝谷的两倍多。


    不得不说,在新能源车市,大力出奇迹太难,需要持续深耕、厚积薄发。


    那么,多方面均远不及北汽蓝谷的众泰汽车,胜算又有多少?闯关难度多大呢?


    说千道万,综合产品力为王,新能源这样的新兴赛道尤甚。


    Wind数据显示,ST众泰2018年至2021年间每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77亿、8.76亿、2亿、0.21亿,这与动辄几十亿投入、开展大竞赛的新能源品牌相比,显然不够看。靠啥中高端突破、赢在当下及未来?


    看看往期车型投诉,发问并不苛求。



    车质网投诉编号【781365】显示:众泰T300质保期内就出现减震漏油的情况,去4s店维修,没有配件说要报厂家,后面就一直没消息......


    【769537】显示:2022.6.23仪表盘显示动力电池故障,车辆不能启动。经检测显示:各个电池电压不均衡,有一组电池电压明显低于其他组。经过十多天维修,换了一组电芯,又给其他组电池做了均衡,共花费2868元,拖车花费300。期间打了无数次众泰售后维修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以上投诉均通过审核)


    铑财梳理发现,截至2022年8月18日15:00,车质网有关众泰汽车的投诉页面高达146页。



    关键渠道端,还有遗留问题。多家媒体报道,直到去年九月,仍有全国各地的众泰经销商,前往众泰汽车总部维权,这些经销商维权原因,大部都因众泰汽车“打款不发车,收车不退钱”。


    复工遥遥无期;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信心崩溃;研发、品控不足、山寨标签.....问题真真不少,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由此,再看拟募不超60亿元的资金,是否就是看上去很美?


    众所周知,早在几年前,新能源赛道的烧钱规模就已动辄百亿。何况当下,新能源上游原材价格暴涨、市场格局成型,相应成本及入局难度早与当年不可同日语。


    试问,众泰汽车的复活重启子弹是否充足?


    新能源“翻身仗”好打不?



    5

    底牌不差、红利仍在

    警惕打酱油 是那匹黑马?


    当然,改变本身就是希望。


    俗话说,知耻而后勇。从重整、募资、亏损收窄看,众泰汽车一直没放弃。这种执着再战、复活韧性张力,是可贵的,也是最值期待的。


    值得注意的是,7月13日,工信部发布第35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产品型号为ZTA6450SF的新产品出现在公示中,该车型即为众泰T300车型。虽仍为燃油车型,亦是复工一丝曙光。


    而回顾历史,新能源赛道上,众泰汽车并非冷启动,也有“老本儿”可吃。


    或许,鲜有人知的是,众泰汽车是我国最早一批涉足新能源的车企。早在2005年就已投入到新能源领域,先后推出2008EV、云100、芝麻E30、E200和大迈A3等多款新能源汽车。


    2015年,众泰纯电动汽车卖出2.29万辆的销量,市场占有率高达9.25%。2016年,众泰纯电动汽车销量为3.28万辆,市占率12.75%。


    根据彼时统计的年度销量排名,众泰汽车是2015年国内第三大、全球第八大新能源汽车厂商。可谓妥妥前浪,彼时,蔚来、理想、小鹏还在萌芽阶段。


    再看众泰汽车背后的江苏深商,后者也是庞大集团的重整投资人之一。而庞大集团曾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销售集团,甚至有“4S店之王”称谓。虽其也在渡劫,但渠道资源、及整合经验亦不可小视。


    换言之,众泰汽车重组完成后,拥有众泰生产资质、产能资源和庞大销售网络的深商控股将完成对汽车“生产-销售”体系的闭环建设。


    基于此,众泰汽车也有不差底牌、倒也不乏新能源畅想,毕竟当下集“生产-销售”于一身的车企并不多见。


    站在行业角度,根据乘联会8月15日数据,今年前7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累计零售量已达273.3万辆,累计批发量303万辆,市场渗透率24.7%。其中第一季,市场渗透率21.8%;第二季涨至27.1%。


    乘联会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总体进度已超去年末550万辆乘用车的预测。今年整个销量将在650万辆左右,四季度初仍可能再次上调上述预测值。


    可见,新能源车市红利期仍在,行业仍处爆发前夜。这对众泰汽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在于,水大而鱼大,高增市场代表更多需求,脉脉活水为格局重塑带来机会,特别给新入局以更多试错、孵化空间,逆袭可能。


    挑战在于,高增也代表行业成熟度提升,用户更加理性挑剔,从业者竞争日益高阶、日益内核比拼。


    在特斯拉、比亚迪“强者恒强”规律作用下,留给众泰的入局空间并不多,如何避其锋芒,寻求一条特色路径、快速突围,而不是泯然众人、沦为打酱油者,亦是一道难题。


    江湖未定,你我皆黑马。大浪淘沙,亦折腰者众。


    众泰汽车,是那匹黑马么?



    本文为首财原创

    次阅读
    1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