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谈视界
汽车漂移前驱和后驱的区别!
马力不详
萝卜报告
翻开男人的字典,在第一页“白富美”字眼的附近,你一定也能找到“后驱车”这三个字。最后,你只需考虑如何把车救回来就哦了!
ZAKER汽车
以诺行汽车喷漆
大家在买车的时候一定经常听见这样的问题,选车要选前驱车还是后驱车?为什么大家都说后驱车比前驱车好?为什么很多豪华车都是后驱车?四驱又是什么意思?很多车主朋友对此的理解都是云里雾里,今天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汽车的各种驱动形式。汽车的驱动形式大体分为三种:前驱车、后驱车和四驱车。
驾道AutoTalk
近日,一篇《中国人,别买这种电动车》的文章引起了不少热议。概括来说,文中是通过了汽车驱动的发展史以及技术层面,去点评电动车驱动方式的利弊,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电车后驱,不值吹嘘;电车前驱,容易捐躯;电车四驱,才是刚需”。
SAGC悬挂改装中国
前束也叫束角,有前轮的前束也有后轮的前束。前轮的前束对驾驶影响比较大一点。前轮的前束是通过调整前方向机的拉杆,从而改变它的角度。拉杆的长度影响了束角的大小,这条拉杆有些会插在轮子的前面,有些插在轮子的后面,插前插后在静态上对车子都是没影响的,但是在动态上对车子的影响就大了。 前束又分为正前束(toe in)和负前束(toe out)。toe in的车轮行驶方向会有向中心的趋势,因此直线行驶比较稳定。toe out的车轮有向外的趋势,因此会在转弯上表现较好。 如果说倾角是为了提升过弯的抓地面积,那束角就是为了调整车轮的滚动趋势和改变阻力方向,从而改变车辆的行驶特性。一般情况下,汽车的后轮都不是转向轮,因此为了保持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后轮都会设置偏向正前束(toe in)的设定,而toe in越大,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就越高,但行驶阻力和轮胎偏磨的情况也就更明显。不过前轮的状况就不同了,当车辆转弯时,由于两侧的车轮行驶轨迹不同,所以行驶半径和行驶阻力也不一样。外侧车轮行驶半径比内侧车轮更大,行驶轨迹也更长,所需要的转向角度也比内侧车轮更小,因此需要将前轮设定成负前束(toe out)。虽然直线的行驶稳定性不及toe in,但弯道上的行驶阻力更小,轮胎的抓地力也会更好的发挥。车头也更容易进弯,且弯中的表现也更稳定。 如果设定成toe in,轮胎在弯中表现就会相当敏感,造成弯中的轮胎滑动更厉害,使车辆倾向于推头。前驱车一般都会有推头的特性,所以转向轮适当设置负前束(toe out)可以改善推头的情况。而后驱车因为有转向过度的趋势,前后轮均设置正前束(toe in)会提升直线的稳定性。 总结就是,正前束(toe in),入弯转向迟缓,偏向转向不足。负前束(toe out),入弯转向灵敏,偏向转向过度。如果在弯中感觉车尾不稳定,可以稍微增加正前束(toe in)。车尾太迟钝,可以稍微增加负前束(toe out)。而车头如果太敏感且不愿意进弯,可以稍微增加一点负前束(toe out)。如果直线行驶车头不稳定,可以稍微增加一点正前束(toe in)。 由于后驱车有转向过度的倾向,后轮设定正前束(toe in)会比前驱车更大。而前驱车倾向于推头,因此前轮的负前束(toe out)会比后驱车更大。而对于漂移车来说,车头会设定成负前束(toe out),使车辆在横滑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好的控制力。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调整了车轮倾角,或者车身高度,束角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就需要将束角同步调整。有些改装车前轮倾角过大的时候,可以适当的使用toe out修正车轮的滚动方向,让进弯更加灵敏。
漂移计划
前驱改后驱 保时捷997漂移车介绍
前驱改后驱 奇葩宝骏漂移赛车
宝骏前驱改后驱 赛道漂移
西瓜小瞎
出发时间是早晨6点40,雪已经下了一夜,早晨还在下。 中间有两条路应该是夜间清理了一下,加上来回被车压出来,全都是未化干净的雪,其实不是很厚,但是这种很容易打滑,就这样的程度,不能跑太快,30很稳,因为雪地模式加低牵引力模式,40以上开始飘,稍微动一下方向盘都滑,路上一直有车超我,也能看到别的车在加速超我后漂移,所以前驱车也不能太快,60以上肯定飞,后驱的我一路飘到停车场。ps:路上有3个长上坡,出奇的干净,路况好,但是下坡就不行了。所以有雪的上坡能不能跑不知道,最好别跑。 以为终于平稳了,结果在图2的位置,刚进去停车场,在门口疯狂原地打滑,后面车排队看我表演,就只能前后多倒车前进,打轮,就差下车叫人帮我推车了,顾涌了5分钟,都出汗了,尴尬。 图3是时长和油耗,还可以,有一定参考价值了,毕竟低速跑的。 晚上出停车场的时候,又在出口打滑,踏马气死我了。还好没人,出口有个减速带,是这个原因导致的。也是同样,倒车,前进,倒车前进,原地顾球了5分钟。 最后总结一下,想图里这种程度的雪,可以开。但是最好是路上没有上坡,像天津过年那阵下的大雪,最好不要开。路上如果正在飘大雪,路程长也不要开,因为可能后半程挂路上。大家要是想买xfl,24款最好上300p四驱。加点钱,体验完全不同,我这个是23款尊享。
我永远喜欢框框
这不是前驱车吗,为什么会后轮先打滑果然游戏玩多了第一反应反打方向继续开,给女朋友说无聊试了下漂移
劲动力车
前驱车在冰上不能漂移?一招让你成为“老司机”
梦中情车迈锐宝
手动挡,手机械手刹,虽然是前驱的不叫漂移,那甩尾感觉也挺好的,下雪了,路面滑,找个没人的地方漂移去,谁来呀?谁来?还有请问电子手刹可以漂移吗?请大哥教教我诶
艾兰蒂之怒
每一个翼神车主都有一个Evolution的梦想,我也是一样,然而目前国内EVO的车况很难碰上理想的,毕竟十多年的老车了,穷屌一个也没能力去弄Final Edition。后来想正经玩车了,也受够了小马力前驱弹离合起步的难受,打定主意要换后驱,还要玩漂移!因为不认识任何改装渠道加上被六缸声音所迷惑,此处省略一万字换了台F87 M2,还加入了本地玩车组织,开启了有业余活动(卡丁车赛道)就参加、一下雨晚上就出去练漂移的菜鸡之旅。 虽然是自动挡,但是我全程都是手动模式开,宝马的双离合很好,降档反应又快,运动模式升档都是弹离合模式,车小马力大,实打实的好玩具,可惜我越开越觉得少了离合器,我跟车之间的沟通就始终隔了层纱,于是咨询改MT,此处又省略一万字没得渠道,于是想换车,咸鱼随便看看,同时和群主聊车,聊到EVO的遗憾时,发现他居然是E6.5车主,然后还有各种EVO相关的渠道,然后巴拉巴拉,凑巧本地发现一车况特别好的十代,卖家他还认识,好了,接下来都懂了吧? 直接快进到车主进度条。拿到手整备就不说了,原厂动力,改装只有KN进气、底盘拉杆一套、欧林斯 DFV避震,没了。一上来我啥都不改,先改变速箱,一套全新原厂5MT历时5个月终于到了,过程再次省略一万字。直接说对比体验:SST对比采埃孚7DCT,唯一的优点就是随时能挂空挡,M2要很低速度才能挂进空挡,E10的SST随时都能挂进空挡,在我想轰油门的时候随时能挂进去轰,剩下的性能方面,全面弱于M2,当然换挡速度是比MT要快的,最让我难以忍受的就是,哪怕手动模式,踩下油门都要至少过半秒才反应,特别是起步的时候,猛踩下去转速起来了,然后依然要过半秒车才动,和人比直线加速简直就是噩梦,M2的DCT比SST优秀太多了;换了MT后,首先这个油门反应立马直接了,这是所有手动挡的优点,之前我开M2和老款BRZ换着开,强如M2,在频繁加速减速加减档的动态驾驶中,BRZ的体感更快,无他,就特直接,没有涡轮起压没有变速箱思考时间。E10 MT的涡轮起压比M2慢,我一般不佛系的时候都是维持到3000转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快速起压动力随踩随有。 离合跟BRZ类似都是结合点偏高的,换挡手感方面,我在BRZ、WRX、移植的FD2上都试了一圈,感觉我的最紧,可能是新的比较紧致吧,开一段时间应该会接近它们的手感。冷车1进2和倒挡挂进去的时候会感觉到齿轮组挤入,车走起来挂几下档,1进2就和其他档位一样了,除了更加紧致,整体风格和翼神很像,一句话总结就是:性能车般紧致的大翼神。虽然和BRZ(老款)一样离合结合点偏高,但是BRZ的结合范围很窄,想要开舒服真的不容易,特别是低转速区,而E10要舒服开容易太多了,日常驾驶完全无压力,当然和翼神比起来还是要累一点,毕竟离合和换挡更紧致,离合结合点也高一些。 网上吹E9的一大把,但是我话就放在这了:吹E9和吹千匹的全是键盘侠,完全不懂EVO,甚至压根不是玩车的人。EVO和其他全时四驱最大的区别就是横置平台和后桥AYC,理论网上都有,实际体感就是过弯时外侧论推着你往弯心走,我开M2的时候,弯道逼近极限时明显感觉车往外拽,我要把方向盘往里拽,而开EVO时,弯道逼近极限也不用用力拽方向盘,哪怕屁股甩起来了也就是甩起来了,方向盘上也没有大力往外的力。所以,这套四驱就是弯道特化的四驱,能让大马力在弯道上发挥出来才是EVO的精髓所在,事实也是这样的,38号对比的E10 FE和福克斯RS、Topgear的FQ400对战兰博基尼都是在弯道中取胜的。EVO改到千匹,纵然这套四驱是弯道特化,也会推头推死,直接废了;E10的铝制刚体和开放式水道,散热上面比E9的铸铁刚体强太多太多了,玩改装的都知道,升级马力的同时散热也必须跟上,散热跟不上,马力改大了就是爆,改到同样马力,4B11T就是比4G63T稳定,而千匹,4B11T同样行,B站就有案例,而到了千匹,4G63T也不是原厂缸体了。另一个,重量,4B11T轻多了,E10前后配重比是52:48(错了麻烦指正),E9的数值我没查到,头比E10重是肯定的,最接近50:50配重的就是E10,并且E10的车身强度整体优于E9,而E9的最大优势就是因为强度低车身小带来的车重轻近300公斤,赛道里速度比E10快。但是大多数玩四门性能车的不会只玩赛道,平时也要开吧?同时拥有E9和E10的人告诉我:E9日常压根不想开,太难受了。 E10是现代性能钢炮的雏形:轻量化发动机、高功率2.0T、运动型双离合变速箱、智能化电控系统、兼顾玩乐与日常的调教。08年,其他厂家的自动变速箱都是些神马玩意儿?SST虽然不如现在的采埃孚DCT,但是在当时可是很厉害的,可见三菱拿出配SST的EVO10是多么的超前!就是因为太超前了,才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悲哀! 就酱吧,谢谢!
我爱那棵草wb
我的前六个车只有一辆勉强是轿车(江南奥拓);两个微面(后驱);一个SUV;两个带分时四驱的纯越野车(一个横置发动机,一个是纵置发动机)。现在的是瑞虎九至臻版,还有一个听用的四缸的福睿斯轿车。 买瑞虎九之前就认定3个必要条件:SUV;AT变速箱;四驱系统。 我认为,AT变速箱和四驱系统是SUV的灵魂。就像全时四驱之于高端车,纵置后驱之于性能跑车,纵置分时四驱之于越野车。 SUV由于车体重尺寸大,重心偏高。操作性、舒适性、稳定性等就会变差。所以我们对其发动机动力,变速器,转向,刹车等方面都必须有所要求。 瑞虎九至臻版的配置,基本满足了我的要求:192KW261ps400N.m的发动机、双模双小齿轮转向机、IPB线控刹车、爱信8AT、采埃孚适时四驱、CDC电磁阀减震器悬挂等,自动巡航,自适应巡航可以有,其它的比如车机、L2、抬头显示、什么拉皮什么二胎…对老司机来说就一笑而过了。 瑞虎九所有版本都是横置四缸发动机,它的绝佳配置就是爱信8AT变速器。(采埃孚8AT绝配纵置发动机。) 奇瑞对瑞虎九底盘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管路优化、前防撞结构优化、等长半轴等等。 普通前驱车由于结构原因前轮的两个驱动半轴长短会不一样,大马力输出时左右轮会产生更大的动力不平衡。瑞虎九的等长半轴优化效果如何,我想来做一次小白鼠。(既然买了瑞虎九,我的自由就被奇瑞包养了,没有工资单和试航员保险吗。) 前驱车加速时,车辆重心后移,会造成前轮附着力下降。在雨雪泥泞坡道等特殊路况,就会因前轮打滑而无法通过或失去操控,陷入危险驾驶。同样,特殊路况时我们还必须有四驱和可能需要差速锁,下面段落做更深层次讨论。终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对于SUV,前驱结构是不实用的。 双离合变速器本质和手动挡一样必须由发动机飞轮转动着在半离合状态下摩擦带动离合片输出动力,绕不开伴随着动力损失而产生的离合器磨损和发热。而AT的液力变矩器是靠转动液体增压来传输动力。我只需要踩油门,发动机就会认真地输出功率传递给AT变速器,并在低速(起步)时进行扭力放大。理论上整个过程是没有机械摩擦的,有的只是强大和丝滑。 只有AT变速器才可以有效改善买SUV的你希望可以实现的用途。 说说前驱后驱和四驱。 前驱车重心靠前,前轮又兼顾驱动和转向,所以大多数行驶状态下操控不够伶俐。 操控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转向的灵活度。所谓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就是转弯转得比预料之中的大了或太小,前驱会转向不足,后驱会转向过度。转向不足可以弥补,及时刹车,再多打点方向盘;转向过度就不太好处理,比较危险了,除非你喜欢甩尾过弯和酷酷的漂移。 四驱结构增加了传动轴及后轴驱动桥,会使车辆重心后移,按汽车理论原理,车辆的操控会更理想。 再说说通过性。 这里的通过性,不是全部指越过障碍物。是在冰雪、泥泞、沙石等低附着力路面或坡面,如城市的雪后道路立交桥等,当车辆前轮或后轮或者一侧车轮处于打滑状态时,四驱系统可以迅速判断并由有附着力的车轮提供驱动力(据说瑞虎九的四驱版有电控多片离合差速锁;博世的IPB刹车集成了许多安全包,甚至还包含差速锁功能?)(一段适时四驱的描述:电控多片离合式中央差速器,采取收集车辆状态信息:GPS数据、车外温度、驾驶模式等。分配前后轮驱动力…)。 在实际驾驶中,我用瑞虎九的车机查看了它四驱系统的介入情况。在检测到有车轮打滑时四驱系统会立刻介入。比如急加速,沙石路面,上陡坡,湿滑路面等,后轮会立刻被分配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十的动力。这样,在日常全路况驾驶中,带来了更好的行驶稳定性、操控性和加速性。 最后再说说为什么不买双离合变速器的SUV。 得益于现代科技,DCT更简单经济,也更能实现快速换挡和节油。但理论上,它是由两个手动挡组合起来,绕不开摩擦半离合。如果我开赛车,DCT的自动控制一定有超过我操作手动挡的换挡速度加上快速的齿轮之间的硬连接。但是在家用车实际日常使用情况下,城市拥堵时,变速器会在低速挡频繁来回换挡,甚至还没换过去就必须换回来。不说离合片的摩擦发热会触发保护,感觉这甚至会让控制器和执行器逻辑混乱而损坏失效。 同等功率输入,就算最大地牺牲离合片,输出功率也远远小于AT的液力变矩器,起步和载重会大打折扣。而对于大重量的SUV,坡路起步的大扭矩非常重要。我的理解是:双离合变速器更适合赛车竞技等激烈驾驶的运动车辆,用于家用SUV一定是厂家节约成本之举。如果你非要DCT,请你查一下这个变速器的功率和你的400N.m匹配吗?有多少富裕?适合你的暴力驾驶习惯吗? 买SUV,纠结买什么样的配置。如果你可以看到这篇文章。请你相信我是花了二十三年来专门为你写的!水平有限敬请谅解!
随梦缘/aiq
后驱车要稳就是后排后备箱拉人或者拉货这样比空车稳!后驱不稳基本都是动力很好的车辆,爆发力强很容易甩尾!所以有驾驶员感觉发飘力不从心,特别是下雨天,宝马稍微好点,真正稳如老狗的还是四驱车,动力分配均匀……前驱原地挠地,后驱漂移。
用户7332771738362:难道就我一个人觉得宝马530高速容易跑偏,超车没信心,需要时刻休整方向吗?大家都觉得它稳如老狗对吗,刚买来就这样,每次高速100码以上都不敢走最左边车道,生怕撞护栏,每次超大货车心里都慌慌的没安全感,已经3w公里
前驱改后驱 我的奇葩宝骏310漂移赛车
油二狗群主
最近内蒙古这边天气不太好,雨夹雪伴随着小的暴雨,路面积水结冰外加下着雪,没换雪地胎的情况下,跑了来回100公里省道,也有点害怕担心会打滑,平均速度也就八十九十这样,特别稳,让你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压根感觉不到车身的滑动,昨天跑了小150公里又漂移有怠速拍照片取景给爱车,回去的路上已经晚上11点钟了心里也很是没底,但是却全程没出现过打滑的现象,当然除外,你要为了玩地板油起步他也只是会滑一小下和朋友的两驱车相比问了不是一点半点,没换雪地胎的情况下刹车感觉也能刹得住!全程驾驶模式为自动模式,个人感觉这个模式特别灵敏,今天换雪地胎,换的比原车大了一个尺寸245的也刚刚好不磨内衬够用。要不是因为定了我都不想换了,感觉四驱昨晚一开够稳了,拐弯也不咋滑。再次纠正一下,不管你的车是前驱后驱还是四驱,下雪都会滑,换了雪地胎再有冰的路上一样会滑,但是四驱的好处就是再刚下雪路面行驶不会跟前驱和后驱一样滑,会感受不到,但是你要快速拐弯也会滑,只限于正常行驶,我的就是当天晚上正常行驶路面七八十不滑,过弯我都慢。第二天一冻,没换雪地胎前,会滑,还要雪地胎也会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