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在鸿蒙智行模式下,华为其实是“隐性甲方”

    汽车维基头像汽车维基头像
    汽车维基07-15


    华为与车企的“甲方乙方”之争,本质是智能汽车时代主导权的博弈。这种关系并非静态,而是随合作模式、技术依赖度和市场格局动态变化的权力游戏。这是一场微妙的“权力制衡”。


    6月18日,合肥尊界超级工厂内,余承东高举“百万豪车中国造”的标语,与江淮董事长项兴初共同按下尊界S800量产启动键。而就在24小时前,江淮刚为这场合作豪掷百亿扩建工厂,并拿下“尊界”商标100%所有权——这场看似宾主尽欢的仪式背后,华为与车企的甲方乙方暗战已进入全新回合:华为握紧智能化命脉,车企死守制造主导权,这不是一般的甲方和乙方博弈,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微妙和复杂了。



    合作模式决定权力基础



    在零部件供应模式下,车企是甲方,华为是乙方。比如比亚迪、吉利采购华为零部件,但保留全链路主导权。


    华为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标准化部件,车企自主整合技术。 技术选型、整车定义、品牌营销等车企完全自主,华为仅为供应商角色。


    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下,则是双向制衡。比如阿维塔虽用华为方案,但独立运营渠道;岚图坚持“ESSA架构+华为智驾”的融合模式保留底盘主导权。


    华为提供全栈解决方案(智驾+座舱+车云),车企负责工程落地与渠道。


    双方权力博弈点在于车企拥有车型定义权,但智能化体验深度依赖华为技术(如阿维塔34颗传感器全由华为定制);


    华为通过技术壁垒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车企需妥协于华为的硬件标准和数据接口。


    而鸿蒙智行模式就非常有意思了,【汽车维基】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华为其实是“隐性甲方”。



    因为华为深度介入产品定义、定价、销售(如问界入驻华为门店)。 车企沦为“代工厂”——赛力斯工厂为问界服务,但品牌露出以华为为主导(余承东站台发布会,用户认知绑定华为);


    在这个过程中,车企需要牺牲品牌溢价:赛力斯四年亏损近百亿,华为却通过技术授权费和渠道分成获利。


    也会有矛盾爆发点,例如长安朱华荣曾经怒批华为“过度营销”(“几十万的车非要说成上千万”)。


    “灵魂论”背后的数据主权争夺



    为什么会有灵魂论?


    车企恐惧点在于华为通过智驾系统掌控车辆行驶数据、用户习惯等核心资产。一辆L4级车日产生10TB数据,是传统车的5-10倍。若数据归华为所有,车企将丧失迭代能力。


    华为的筹码是ADS算法需海量数据训练,华为以“技术优化”为由要求车企开放数据权限,这也就是为什么引发上汽陈虹公开反对“失去灵魂”。


    但是随着合作进展,妥协方案也慢慢产生:


    比如,阿维塔与华为签署数据分阶段共享协议,敏感数据本地化处理; 广汽自研智驾系统ADiGO,仅采购华为硬件降低依赖。



    引望:用股权重构甲方身份



    华为2024年成立引望智能,开放股权给车企,试图破解的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信任危机:


    目前已有赛力斯/长安各持股10%,获得董事会席位,参与技术路线决策(如阿维塔主导激光雷达方案)。


    华为一直承诺“三不”——不造车、不控股(未来股权稀释至5%)、不与引望竞争。


    引望的实质效果是车企从“客户”变“股东”,但华为仍通过核心专利(如鸿蒙座舱OS底层代码)保持技术主导权。


    这其中的“权力再平衡”公式就是:车企让渡技术主导权 × 华为让渡股权控制权 = 利益共同体



    车企的反制:自研与合作“去华为化”



    头部车企必须强化自研。比亚迪自研“天神之眼”智驾系统,仅方程豹豹8试水华为乾崑方案;广汽埃安终止HI模式,将华为降级为供应商,力推自研ADiGO系统。


    二线车企则采用“骑墙策略”。北汽享界用华为智驾,但同步开发“极狐”自有品牌; 东风岚图HI模式合作华为,却将增程技术握在手中。


    终极预测:华为将成为“智能水电煤”



    短期(2025-2027)来看:华为以引望为平台绑定更多车企,通过数据反哺技术护城河,车企在“生存压力”下接受乙方角色。


    长期(2030+)来看,若华为智驾成行业标准(如安卓系统),车企将彻底沦为“硬件集成商”; 若车企自研突破(如比亚迪),华为将退回Tier 1供应商,权力天平回调。


    所以,权力关系的本质就是技术稀缺性决定甲方身份。当智能化成基础设施,车企需用品牌、制造、成本控制重构话语权——真正的战争在“后华为时代”。


    结语:动态博弈中的权力天平


    车企与华为的“甲方乙方”之争,实则是汽车产业百年变革中技术话语权与产业主导权的重新分配。没有永恒的甲方,只有永恒的利益——当双方在引望的股权架构下结成联盟,这场博弈已从“零和”走向“共生”。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